第24章 逻辑不通

斤羽不知道小区住宅楼的窗户后,有那么多双眼睛看着自己,很是闲适的坐到凉亭里,还顺手拿了个桔子剥开。

池宇想了想说道:“你说,有没有可能,周孟两个人在广林的时候,就已经参与了走私活动,比如说分发货物。”

斤羽眼睛一亮,“对哦,有可能,否则一个大学生去深城,按理来说找工作不算难,怎么也不该跑去掺和走私的事。”

池宇点头,“确实是这样,我查过,我母亲92年遇害,化工厂92年末开始下岗分流。当时第一批名单,是没有周四化的,他是技术员,还是大学生,说实话,怎么裁也不会先裁他。”

是周四化自己主动要求的,说他年轻有学历,可以去外头找活路,可年纪大的人在工厂干了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去外头能干什么呢?

这事当时可是感动了很多人,纪录片里,都有老员工提起这一段。

“一个国营企业的技术员,还有大学文凭,我不太相信他去深城忽然就堕落成为犯罪份子。除非,他一早就是了。”

斤羽把桔子扔进嘴里都忘了嚼,想说话才想起来嘴里含了桔子,赶紧嚼巴几下吞掉。

“你的意思是不是,周四化在旧仓库里藏了走私的货品,被你妈看到了?”

池宇很是欣赏的看了她一眼,他喜欢跟斤羽聊天,就是因为,他们之间,谁说了上句,另一个就能很快接下句。这种默契带来的快乐,真的是一种享受。

“说得通,又说不通。”斤羽仔细捋了捋,确实如池宇刚开始所说的那种,逻辑走不通。

“打个比方,你妈看到了什么,一般来说会去报警,退一万步也会告诉你爸,但她什么也没说。有一种可能,就是周四化求她不要说出去,并且用某种行为打动了她。”

池宇正是这么想的,世人对于走私类的犯罪行为,其实没有那么大的,明显的恶感。也会因为买到走私过来的便宜货,而感到窃喜。

如果周四化说自己的父母重病需要钱,或是类似的理由,是有可能说动陈淑芬放他一马的。

“逻辑到这里,就说不通了,如果我母亲同意放他一马,他就没必要再杀人。况且,仓库在我母亲遇害前,就已经烧成白地,就算我母亲改变主意去告发,也没了证据。”

这就是逻辑不通的地方。

“你觉得是周四化杀害了你的母亲?”

“我不知道,事实上,来广林之前,我看谁都像是嫌疑犯。”

连个怀疑对象都没有,那么所有人都是怀疑对象。

斤羽把剩下的桔子都塞到他手里,“吃吧,很甜。”

池宇冲斤羽笑笑,塞了一瓣到嘴里,惊讶道:“真的很甜。”

“切,以为我骗你呀。”

池宇想说,你又不是第一回骗我。在单位里,酸桔子酸苹果,你都骗我多少回了。

“这可是我妈买的,要是酸的,她能返回去砸了别人的摊。”斤羽一脸骄傲。

池宇满头黑线,这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吗?

斤羽回到家,看到父亲一脸复杂的看着她,还问她,“桔子是不是很甜?”

“当然。”

可是为什么,父亲的脸却很酸。

“别理他,池宇这孩子,在广林也没个亲人,你有事多照顾着他一点。”闻莉给女儿派任务。

“放心吧,他本来就归我罩。”

之前还想过,让女儿来工厂接班,现在又觉得,女儿在单位有人管着,可能更好一点。

他可不确定,自己管不管得住女儿。

去省城跑业务的人,个个折戟而归,骂骂咧咧回来诉苦。

领导也没想到,百分之十的提成,也没人能谈一单项目回来。

“不是我们谈不成,是人家要在省台放,在我们台里放,不作数。”

拍纪录片冲着的就是企业家的虚荣心去的,锦衣岂能夜行,必须昭告父老乡亲。

可是拍完了,不能在省台里,在广林放有谁看呢?他自己都看不到,更别提亲朋好友。

也有人去跟省台谈过合作,但这种事,省台直接抢走,根本连个解释都不用给你。你有的他们都有,合作什么,你有什么资格跟人合作?

“是啊,我有一单都快谈成了,去跟省台谈合作的事,他们直接给我截了,我回来之前听说合同都跟人签了。”

那叫一个怨声载道,叫苦连天。眼看能赚到大额提成,结果就这么飞了。

林莫兮偷偷去看斤羽,其实早在她预料之中吧,故意放出风,让他们去跑业务,然后看他们灰溜溜回来,还没人能怪到她头上。

斤羽对同事们的抱怨从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往心里去。

谁叫他们忙出忙进,给台里创收的时候,他们酸言酸语,唧唧歪歪,觉得容易就自己试试呗。

提成也有了,现成的案例也有了,你跑不下来,那可是你自己的事。

“斤羽,你们几个这段时间在忙什么呢?”王姐出差归来,收拾好心情,重归平淡的生活。

“哦,拍了一起碰瓷,一起切糕,还有一起污染水的报道。”

“播了吗?”

“李科长说要研究。。”

“哈”王姐一乐,“那完蛋了,你们做了白工。”

“没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斤羽的手机响了,她接起来后,一边说一边往楼下走。不多时就带着一个中年男人,去了李科长的办公室。

“碰瓷的报道,明天播。”斤羽把客人送走后,回办公室告诉林莫兮。

露脸采访的是林莫兮,斤羽是报道里的受害人,池宇负责拍摄。

“咋就能播了。”王姐很惊奇。

“哦,拉了个行车记录仪的广告。”斤羽一脸随意的说道。

王姐抽抽嘴角,难怪,能创收那必须能播。

碰瓷的报道不光在广林新闻里出现,还在新闻后做了专题报道。在斤羽去了一趟省城后,新闻被省台转载。

台里出了一篇表扬稿,表扬三人的报道切合时事,揭露社会黑暗面,被评为优秀团体。

旁人觉得是不是大惊小怪,其实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市台的报道被省台转载,省台的报道被央视转载,全都是系统内的高光时刻。

出个表扬稿,评个先进,一点也不奇怪。不表扬,不评先进,才奇怪。

评个优秀团体,一人奖励一百块,虽然钱不多,但足够热闹,主打一个心理满足。

斤羽还额外拿了广告的提成,和一笔省台给她的介绍费。广告提成这块早有成熟的章程,完全合乎法规和制度。

行车记录仪的品牌,也创造了堪称最值的广告费。有车一族看完报道,再看广告,哪里有不下单的道理。

这个年代有车的人,多少是有点钞票在身上的。第二天存货就消耗一空,天天都在紧急调货,忙到飞起。

王姐跑来问斤羽,“切糕能找什么广告?”

很快王姐就知道了,肉松饼出了新广告,第一波广告是动画片针对小朋友,第二波广告是横扫饥饿,补充能量,针对青少年。

不过还是用动画的形式展现,踢球,游泳,玩游戏,肚子饿了,吃下两块肉松饼立刻横扫饥饿,能量充沛。

广告词特意添加了,“明码标价,货真价实。”

肉松饼已经远销到省城,作为一家小工厂,能卖到省城就是了不起的事。

斤柏春很满意,就是订单排的太满,想增加生产线,工厂又有点太小,银行已经来过两趟,要给他贷款扩大规模。

银行就是这么嫌贫爱富,一看你生意好,马上告诉你,扩大规模就趁现在,没钱我贷给你。

“爸,贷款呗,买地扩建增加生产线,肉松饼才哪儿到哪儿啊,离铺满全国还差得远。”

斤羽是坚决支持老爸的事业,他们不扩建,产能跟不上,自然有别人跟上。品牌名不能仿,肉松饼可不是谁的专利,谁都可以做。

斤柏春一时间,也被女儿激起了雄心壮志,拍板,“贷款,扩厂,干了。”

因为有广告费的收入,李科长勉强同意播出切糕的暗访新闻,但不许露摊主老板的脸,刻意淡化敏感问题。

斤羽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毕竟他们只是拿工资的,最怕的不是没事做,怕的是做错事。

难道他会不知道,沉默的政治正确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你不说不报,事情也不会更好,只会更糟。

只是,他们凭什么去操心呢,又不关他们的事。

正是这种心态,自媒体的崛起简直就是必然中的必然。

当一个行业变成一个圈子,做好做坏都无所谓的时候,那就别怪被人取代。

不仅仅是指某个行业,而是很多行业。

斤羽很想告诉李科长,你担心的事根本不会发生,后世网络上大量曝光切糕骗局的时候,网友生气愤怒,拿来玩梗,但没有人刻意去针对。

因为大家都懂,哪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一小部分人坏人只能代表他们自己。

斤羽又去了一趟省城,因为肉松饼要去省城打广告了。

但切糕报道并没有转载,省台在这方面更加慎重,让斤羽有些许遗憾。

省台主管广告的大姐,已经跟斤羽很熟了,“听说纪录片的事,也是你主导的,年纪轻轻真是厉害,有没有想过借到省台工作。”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逻辑不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夜渡佛

镜中色

春盼莺来

贵妃娘娘千千岁

逢春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穿书成为受害者
连载中甜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