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立着大大的红纸告示,上书:“信士王门张氏,感念观音大士慈悲,喜得龙凤麟孙,特备薄资,广施善缘,祈佑众生安康。”
“小姐您看!”春桃忍不住小声惊叹,语气带着几分笃信,“是城西王员外家!听说他家少奶奶嫁过来好几年都没动静,去年在观音殿许了大愿,捐了金身,结果今年开春就生了对龙凤胎!天大的福气!都说这莲净寺的观音娘娘,求子求姻缘,最是灵验不过了!”
何静舒心中无半分波澜,只微微颔首,示意春桃跟上,绕过人群,径直向供奉经卷的藏经阁走去。
将厚厚一摞亲手抄录的佛经交付给知客僧后,又捐了数额不小的香油钱,何静舒完成了此行的主要任务。
刚走出藏经阁,便见一位须眉皆白、面容慈和的老僧在一位小沙弥的陪同下,缓步走来。正是莲净寺的住持,慧明大师。
“阿弥陀佛。”慧明大师双手合十,笑容和煦如春风,“何檀越虔诚抄经,功德无量。老衲感念何家常年护持佛法,香火不断,特备一份心意,望檀越莫要推辞。” 说着,一旁的小沙弥恭敬地捧上一个素雅洁净的青色锦囊,上面用银线绣着并蒂莲的图案。
“此乃‘如意姻缘锦囊’,”慧明大师温言道,“已在观音菩萨座前供奉七七四十九日,受佛法加持,香火熏染。老衲观檀越兰心蕙质,福泽深厚,愿此锦囊能为檀越引一段美满良缘,缔结如意佳偶。” 他的目光慈祥,带着对这位常客家小姐真诚的祝福。
何家与莲净寺关系深厚,慧明大师德高望重,这份善意不容轻慢。
她双手接过锦囊,动作恭敬而优雅。微微屈膝,行了一礼,“静舒谢过大师厚意。大师慈悲,静舒愧领。”
慧明大师见她收下,笑容更深:“善哉善哉。檀越不妨随老衲至观音殿前,亲向菩萨顶礼一拜,以全此缘?”
何静舒明白,这是仪式的一部分。颔首应允:“有劳大师引路。”
观音殿内,香烛缭绕,金身塑像慈悲庄严。殿内香客不少,皆虔诚跪拜,低语祈愿。
慧明大师引着何静舒走到最前方一个空着的蒲团前,示意她可以在此礼拜。
何静舒在蒲团上盈盈跪下。她脊背挺直,姿态端庄,双手将那枚“如意姻缘锦囊”合于掌心,置于胸前。她微微垂首,闭上双眸。
殿内梵音袅袅,檀香氤氲,气氛肃穆而神圣。
“信女何静舒,今于莲净寺观音大士座前,诚心叩拜。愿神佛庇佑,静舒觅得如意郎君,缔结良缘,不负此生。”
语句清晰,内容标准,完美符合一个闺阁淑女在此时此地的祈愿。然而,那语调平静无波,没有丝毫少女怀春的羞涩或憧憬,只有一种近乎公式化的完成感。
何静舒默念完毕,睁开双眼,眼神依旧清明沉静。她双手将锦囊举至眉心,恭敬地拜了三拜,动作流畅标准,无可挑剔。
礼毕,她从容起身,向慧明大师再次合十致谢。
莲净寺古朴的山门前,慧明大师驻足相送。山风拂动他宽大的僧袍,雪白的长须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他目光深邃平和,望着眼前这位气度不凡的年轻女檀越,仿佛透过她沉静完美的表象,窥见了某些深藏于灵魂深处的波澜。
“阿弥陀佛。”慧明大师双手合十,声音苍老而温润,带着洞悉世情的悲悯,“何檀越,老衲观你举止端方,心性坚韧,实乃女中英秀。然,世事如潮,人心似海,得失之间,自有其因果定数。”
他微微一顿,目光如古井般投注在何静舒清丽却难掩一丝倦色的面庞上,缓缓道:“若择刚强之路,必舍心中至柔;若守温柔本心,常失雷霆之力。若有人……竟能兼得刚柔,通明豁达,心怀众生,那她所承受之重,所舍弃之珍,恐亦非寻常人所能想象。”
他的话语如同暮鼓晨钟,带着一种穿透灵魂的力量,在山门前回荡。
“所以,还请放宽心怀。莫要强求,亦莫要苛责己身。一切际遇,皆是命数使然。缘起缘灭,非人力所能强求。顺其自然,方得自在。”
兼得刚柔,通明豁达,心怀众生,这听起来如同神祇的境界。
而她,为了守住何家这艘在惊涛骇浪中飘摇的大船,为了不负父亲的期望,早已将属于少女何静舒的“温婉柔顺”深深藏起,只留下那个冷静、精准、滴水不漏的“当家人”。
这算不算……若择刚强之路,必舍心中至柔?或者说,她正走在一条试图“兼具”的道路上?那么,代价呢?失去的,又会是什么?
何静舒的手指,在宽大的袖袍中,几不可察地收紧。
她垂下眼帘,有被点破心事的震动,有对“代价”与“失去”的隐忧,更有一种被看透后的、微妙的抗拒。
她再次深深屈膝,向慧明大师行了一个极其郑重的礼,“静舒……谨记大师教诲。谢大师开示。”
慧明大师含笑颔首,不再多言,目送着这位心事重重的年轻檀越,在丫鬟的陪伴下,沿着来时的青石台阶,一步一步,缓缓走下山去。
那藕荷色的身影渐渐融入苍翠的山色之中,沉静依旧。
春桃小心翼翼地跟在自家小姐身后,大气不敢出。她虽然懵懂,听不懂那些玄妙的禅语,却能感受到小姐周身散发出的那股比山风更冷、更沉的低气压。
下山的台阶似乎比上山时更长,更陡峭。
何静舒的脚步依旧沉稳,每一步都踏在石阶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若择刚强之路,必舍心中至柔;若守温柔本心,常失雷霆之力。
这些词语在她脑中回响。
她想起了被丢弃的“元宝”,想起了自己从此再未掉过的眼泪,也想起了如今在父亲和姐夫面前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自己。
她舍弃了那份至柔,换来了掌控家族命运的力量。这算不算慧明大师所说的“刚强”?
可代价呢?代价就是心湖深处那片再也无法融化的坚冰,是午夜梦回时那份无法言说的孤寂与空洞,是再也无法像姐姐静贞那样,为一只面人、为几句市井烟火气而流露出纯粹的、毫无负担的欢喜。
那么,“兼得刚柔,通明豁达,心怀众生”呢?
她想到了父亲何观澜。他退守沽州,维系一方安宁,算不算通明?他手段老辣,与北洋周旋,算不算刚强?可他面对家人,尤其是面对母亲时,那份温煦,又算不算温柔?
那么,父亲失去了什么?是曾经在官场上呼风唤雨的权势?还是那份可以肆意挥洒、不必顾忌太多的自在?抑或是……更多她未曾知晓的沉重?
而她呢?
她试图成为父亲那样的人,甚至要做得更好。她要守住何家,更要在这乱世中为沽州这片土地撑起一片尽可能安稳的天空。这算不算“心怀众生”?
可要做到这一点,她必须比父亲更冷静,更理智,更不近人情。她还能保留多少属于“何静舒”本身的柔软。
慧明大师说,这样的人,付出的代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沉重。
一切际遇,皆是命数使然。
命数?她何静舒,从不信命,她只信事在人为。
父亲教导她的,是掌控,是计算,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去达成目标!姻缘也好,家族存续也罢,都不过是这乱世棋局上的一枚棋子,需要时,便要落得精准,落得有价值!
“小姐?”春桃怯怯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沉思,“您……您还好吗?是不是累了?要不要歇歇脚?”
何静舒脚步未停,甚至没有侧头看春桃一眼,只淡淡吐出两个字:“无妨。”
她挺直了脊背,目光重新聚焦在前方的山道上,步履更加沉稳坚定。
无论前方是荆棘密布还是万丈深渊,无论需要舍弃什么、付出何等沉重的代价,她选的路,她都会走下去。
至于那虚无缥缈的“命数”和慧明大师悲悯的“自在”……暂时,就封存在这莲净寺的悠悠钟声里吧。
相较于直呼“施主”,“檀越”更具古雅与庄重感,体现对布施者的感恩。男女施主皆可适用。
[让我康康][摆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十三章:舍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