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初遇·铜锁与老墙(2025年7月16日 晴)

上海的七月像口烧红的锅,梧桐叶蔫头耷脑地垂着,连风里都裹着黏腻的暑气。林晚晴蹲在梧桐巷79号的庭院里,鼻尖沁出细汗,却舍不得擦——她正用软毛刷轻轻清理老墙根的青苔,刷毛扫过砖缝时,能摸到岁月沉淀的凹凸感。

这是外婆留下的老洋房,民国二十年的砖木结构,外墙爬满常春藤,窗棂雕着缠枝莲。三个月前外婆走后,林晚晴辞了广告公司创意总监的职位,签下了这栋房子的二十年租约。她总觉得,外婆临终前攥着她手说的“替我守着”,不是指守着几面墙,而是守着藏在砖缝里的、没说出口的温度。

“叮——”

铁门被推开的声响惊飞了停在电线上的麻雀。林晚晴抬头,看见个穿白衬衫的男人站在门口,袖口挽到小臂,腕间戴着块卡西欧电子表,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手里抱着一摞图纸,西装裤脚沾着星点泥渍,像是刚从工地赶过来。

“林小姐?”男人开口,声音清冽,“我是明远建筑的沈砚之,社区改造项目负责人。”

林晚晴没应声,低头继续刷墙。她知道他是谁——上周中介说开发商要派设计师来量房,她特意在门口贴了“施工勿扰”的纸条,没想到还是来了。

“需要我配合吗?”沈砚之见她不理,往前走了两步。他的皮鞋踩过青石板,发出“哒哒”的轻响,惊得墙角的流浪猫“阿福”蹿上了葡萄架。

“不用。”林晚晴把刷子往桶里一涮,“开发商的人我见过,量尺寸这种事,他们派个实习生来就行。”

沈砚之顿了顿,目光扫过她脚边的工具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砂纸、矿物颜料、还有半瓶外婆生前用的雪花膏。“您是林小姐吧?”他突然笑了,“我看过您的资料,前广告公司创意总监,拿过金投赏奖。”

林晚晴的手指在刷柄上收紧。她不喜欢别人提“前创意总监”,那是她为数不多的、和“快节奏”挂钩的标签。“沈工。”她站起身,拍了拍裤腿的青苔,“您到底要做什么?”

“量尺寸,做改造方案。”沈砚之翻开图纸,“这栋房子闲置了五年,结构有些老化,我们需要加固承重墙,打通部分隔间,让空间更通透。”他指了指老墙,“比如这面东墙,是非承重墙,拆了之后能改造成落地窗,采光会更好。”

林晚晴的呼吸一滞。她猛地抬头,目光撞进沈砚之的眼睛——那是双很静的眼睛,像深潭里的石子,看不出情绪。“沈工。”她的声音发颤,“这面墙不能拆。”

“为什么?”沈砚之皱眉,“我查过建筑图纸,这面墙确实是后来加的,不影响主体结构。”

“它不是‘墙’。”林晚晴抓起桌上的搪瓷杯,杯身印着“先进工作者”,是外婆1983年当中学语文老师时的奖品,“它是外婆的青春。”

沈砚之没接话,低头翻图纸。林晚晴看着他的指尖划过“拆除非承重墙”的标注,突然想起上周中介说的话:“开发商要的是‘网红打卡点’,您这老洋房要是没点故事,谁来?”

“您知道这墙里有什么吗?”她走近两步,指尖轻轻抚过墙皮脱落处,“外婆18岁生日时,她的学生送了幅水彩画,就嵌在墙缝里。”她蹲下身,指甲盖轻轻抠开一块松动的墙皮——果然,半幅褪色的画露了出来:穿布拉吉的女孩抱着书本站在梧桐树下,右下角写着“1947年夏·赠阿清”。

“阿清是我外婆的小名。”林晚晴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她当老师四十年,学生里有医生、工程师,还有卖早点的夫妻。这面墙里嵌着他们的合影、备课笔记,还有……”她吸了吸鼻子,“还有她没说出口的心事。”

沈砚之蹲下来,和她一起看那幅画。他的白衬衫下摆沾到了青苔,却浑然不觉。“陈老师的学生的作品。”他轻声说,“题字是‘赠阿清’。”

“您怎么知道?”林晚晴抬头看他。

“我查了档案。”沈砚之把画纸小心折好收进文件袋,“这栋房子的原主人是陈墨生先生,1947年的语文老师,后来去了台湾。”

林晚晴的手指在画纸上轻轻摩挲。“您查得很清楚。”她的语气里带着点戒备。

“做老建筑改造,得先懂它的‘魂’。”沈砚之站起身,“如果您坚持保留这面墙,我可以调整方案——用玻璃罩封起来,里面装感应灯,白天透光,晚上亮起来像幅画。”他从图纸里抽出一张效果图,“这样既保留回忆,又能满足现代使用需求。”

林晚晴盯着效果图。玻璃罩下的画纸泛着暖黄的光,像被放进了时光琥珀里。她想起外婆临终前说的另一句话:“晚晚,旧东西要活过来,得有人愿意给它新的呼吸。”

“……给我三天时间。”她低头说,“我想好了联系你。”

沈砚之看了眼手表:“施工队后天进场,我需要今天确定量房时间。”

“那就……下午三点。”林晚晴鬼使神差地说。

沈砚之笑了,露出颗不太明显的虎牙:“好。”他把图纸收进公文包,“那我先走了,下午见。”

他转身时,林晚晴瞥见他公文包上挂着个小挂件——是只用毛线织的橘猫,针脚歪歪扭扭,像是手工课作业。风掀起她的发梢,吹得老壁灯轻轻摇晃。灯座上刻着的“陈师母赠”四个字在阳光下若隐若现,林晚晴突然想起外婆说过的话:“老物件有记性,你待它真心,它就替你记着那些没说出口的话。”

当天夜里,林晚晴在阁楼整理外婆的旧木箱时,翻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1985年的梧桐巷,年轻的林秀兰(林晚晴外婆)穿着蓝布衫,抱着个穿背带裤的小男孩站在老墙前。小男孩的后脑勺翘着撮呆毛,手里举着个缺了口的搪瓷杯——和林晚晴现在用的那只“先进工作者”杯子,纹路竟一模一样。

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1985年夏,与小砚之在老墙前。”

林晚晴的手指微微发抖。她想起沈砚之今天说的“我奶奶也守着老房子”,突然意识到——或许这面墙的故事,比她想象的更复杂。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宁得岁岁吵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梧桐巷的时光守
连载中君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