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白起看着日渐康健的小外孙女,为其取名为曦(寓意希望和活力)。
曦的脑袋时不时就有一些奇思妙想,偏偏大人顺着她的话思考一番还觉得确有其事。
不少人因此认为,女公子曦或有武安君的一分聪颖。
秦昭襄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1年),秦国攻取韩国缑氏、蔺等地,以此威慑韩国,为后续攻打上党做准备。
这一年,年仅两岁的女婴白曦脑海中时常有一种紧迫感。尤其是当她听到叶说大母夜里又从梦中惊醒,半夜无眠,更是感到急切焦灼,迫切的想知道大母失眠的原因,更想为此做些什么。
可白曦此时过于稚嫩的脑袋,并不能明白,自己该如何做,才能让心中的憋闷感消失。
与此同时,秦国在这一年继续对韩国展开军事行动,野王被占,导致韩国国土被拦腰截断,上党郡与韩国的联系彻底切断。
韩王无奈之下决定把上党郡和它下属的十七个县全部献给秦国,以求息事宁人。
但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与众人商议后,决定将上党献给赵国,以此引发秦赵之间的冲突,期望赵国能与韩国结盟共同抵御秦国。
赵孝成王在平阳君赵豹和平原君赵胜的建议下,决定接受上党之地,并封冯亭为华阳君,这直接导致了秦赵两国矛盾的激化。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率军经太行道进攻上党地区,赵国则派遣名将廉颇统率军队,在长平抵挡秦军入侵。
起初,赵军裨将笳与秦军将领司马梗率领的斥候遭遇,赵军战败,裨将笳被杀。
随后,秦军在六月攻入赵军阵地,夺下两个要塞,俘虏了四名尉官;七月,秦军又攻占了赵军阵地西边的要塞,俘虏了两名尉官。
廉颇见赵军屡战失利,于是下令坚守不出,与秦军对峙。
秦军多次挑战无果,双方进入了相持阶段。
赵王因廉颇领军伤亡日增却屡次战败、不敢应战、空耗钱粮而恼怒不已。
与此同时,秦国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称廉颇马上就会投降秦国,秦国担忧的是赵国会启用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王信以为真,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反对,用赵括取代了廉颇。
秦王得知计谋成功以后,暗地里派战功赫赫的上将军白起赶往长平,指挥王龁及秦军队伍,继续攻打赵国。
赵括到达长平前线后,改变廉颇的军事部署,亲自领兵出城应战。
于是,白起将计就计,下令秦军佯装溃败,一路后撤,将赵军引至秦军壁垒外。
此时,赵军才发觉秦军壁垒坚固,无法攻入。而秦军一支两万五千人的突袭部队已经切断了赵军退路,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将赵军截为两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同时,秦军还封锁了赵国通往长平的运粮通道,赵括悔之晚矣!
秦军围困赵军后,赵军断粮,战力下降。秦昭襄王得知赵国向长平战场运粮的通道被切断后,亲赴河内进行战争动员,将河内十五岁以上男子悉数调往长平前线,拦截赵国援军。
九月,长平被围赵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士兵陷入绝境,只能残杀弱者以人肉充饥。
赵括计划分兵突围,屡屡失败,最后亲自披挂上阵,率军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死。
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军向白起投降。
白起认为秦国攻下上党时,上党百姓不愿归附秦国反而逃往赵国,若赵国士兵投降秦国之事出现反复,容易生出事端,于是打算用欺诈手段将四十万赵国降兵活埋,只将年纪尚小的二百四十人放回赵国。
……
以上,本为原有历史。
不过,长平之战开始时,为了保证白曦的安全,白起本不想带曦去战场。
可不知怎的,白曦只要想到大父白起此番是去指挥长平之战,内心就惊惶无比,脸色也苍白五华,心绞痛到无法呼吸,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向她警示,要她务必跟着大父一起去。
没办法,看着一步也离不开的外孙女,白起只能带着年仅三岁的曦去长平,并嘱托随行照顾的叶在战争开始后一定要看顾好曦。
长平之战结束后,白曦看到大父白起正忧愁四十万赵卒降兵如何安置,还打算去信秦王,求其定夺。
虽说是如此,可观大父的神色,明显已经做好了将这些人都杀掉的打算。
看到这幅场景,白曦脑中灵光一现,混沌许久的头脑顿时清明无比,原来如此!这些日子以来令她惶惶不可终日的原因终于出现了!
白曦聪明的大脑觉得,或许是上天示警,不愿让大父坑杀如此多人。
思来想去,白曦发挥她幼小的脑袋,终于想到了一个勉强可行的办法。
“大父,你是不是打算将这些赵国降卒全部杀掉啊?”白曦引出话题问道。
“曦,大父知你早慧,不似寻常孩童。如今你也听了这么多将领的讨论,应该明白,赵国乃我秦国重要阻碍!”
白起看着外孙女故作成熟的面庞,心中一软,却显然没有因其年幼就不与她言明利害。
“如今,这些赵卒虽已投降,却明显不为我秦国所用,放其归国和收编秦军都大不可行,此为其一;其二,我秦国所面临的后勤压力巨大,很难承担这些降卒的粮食等物资,再者,长期看守这些赵卒,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若我们杀掉这些赵卒,能向其他诸侯国展示我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各国在心理上对我秦国产生恐惧,不敢轻易与秦国为敌,此为其三。”
“这三点,足够我们杀掉这些降卒。”
“可是,大父,若我们杀掉这些赵卒,同样后患无群。若留着他们,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出好处,曦却觉得,这远比杀掉他们所得的更多。”白曦极力劝阻。
“况且,曦儿这里有一个法子,可以让秦国不用承担这么多的粮食,就算最后不成,再杀掉这些降卒,也可以最大程度上除去各国对秦国的抨击。”白曦肯定的说道。
“曦,你确定?大父知你心怀怜悯,可慈不掌兵,何况,此乃国事,不是过家家酒,若你不能说服我,你就趁早放弃这个想法,目前,我只能看到留着赵卒的后患无穷。”白起严肃的说道。
“大父,我确定。”
若是没说出口的时候,白曦心里还有点犹豫,可眼下已经说出她的想法,她也想试试,能不能改变这一历史。
没错,历史。
就在白起说出坑杀赵卒的原因之时,白曦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段描述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赵卒的影响及白起后期的结局。
虽然这并没有在白曦的记忆中留下什么深刻印记,白曦却更觉得这是上天希望她改变这一事件的示警。
于是,白曦接着说道,“大父,若我们杀掉这些赵卒,各国对于秦国的痛恨一定会更加严重,我秦国以后打仗,必不会再有人敢投降。”
“对于各国黔首而言,横竖都是死,我国会遭受更加顽抗的反击,此为其一;其二,人人都知,自秦孝公起,我秦国无一昏君,历代先祖,只为一统六国。若我们现在图省事,杀掉这些赵卒,明面上一劳永逸,可后续统治各国地方,绝对后患无穷。即使我秦国武力统一,可人心不服,遭受到的各地起义必定如雨后春笋一般杀不尽;其三,各国评价秦国“暴秦”、“野蛮”、“不通教化”等等,我们虽然打了胜仗,赢得了土地,各国黔首却畏我秦国如虎狼。敌对之时,这当然不错,可当这些地方黔首归我秦国以后,他们对我秦国的治理同样敢怒不敢言。虽说目前暂时没人反抗,可隐患却从不曾消除,不知何时便会爆发。万一有人里应外合,对我秦国绝对是不小的麻烦。除非,以后我秦国夺一城便屠一城,可这可行吗?”
缓了缓后,白曦又接着说道“此外,对于如何接收这些降卒,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各国不是骂我秦国野蛮无理,不通教化嘛,那我们就给六国这个“教化”的机会。”
“如今,这四十万赵卒,我们实在养不起,接也不是,放也不是,直接杀掉,更是给他们抨击我国的好把柄。虽说大王或许并不在乎各国对秦国的看法,可若想我等后续的路走的顺一点,我们就不得不在意天下对秦国的风评。”
“而对于这些赵卒的烫手,其余六国私下里绝对也并非不知,如今,我们却要将这些理由扯到明面上。”
“六国不是嫌我们坑杀俘虏吗,正好,我们秦国养不起,可若有各国“慷慨解囊”,我们也不是不能养。”
“若他们不同意,我们恰好可以义正言辞地杀掉这些降卒,告诉天下人,我们自己人都活不下去,无奈之下只能痛下杀手,谅他们也不能因此辱骂大父和秦国。若他们同意,那我们就可以好好想想,后续如何对待这些降卒了。”
“对于后续的安排,曦暂时只有少许思路,还需要更多时间来筹谋,如若王上同意,曦可以再仔细规划。”
白起听后,仔细思考一番,虽然曦言辞稚嫩,可她这个年纪,能想到这些,已实属难得。而且其所言也的确有几分道理,不过,这等大事,并非他一人就可决定。
好在,先前准备给秦王的信还没有送出去,如今,曦既有如此想法,他便顺势写进信里,看看王上是个什么说法。
如若王上同意,对赵国的攻打,倒是只能徐徐图之,以待来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