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我爱画图

“嗯嗯,放心沈老师,坐标库昨晚就同步好了,核对过三遍!”沈佳宜利落地接过箱子,动作熟练地打开,进行起飞前检查,“备用电池满格!存储卡是刚格式化的,1T容量,绝对够用!”

一旁,林叙的目光在沈佳宜身上短暂停留了一瞬,镜片后的眼神依旧是工作状态下的审视与平静。

“佳宜,这位是林叙,林博士,我们这次项目的特约结构专家,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我们都需要和林博士这边紧密对接。”沈知时自然地介绍道,随即转向林叙,“林叙,这是我的研究生,沈佳宜,负责这次遥感数据的采集和后处理。”

林叙闻言,只是略一颔首,幅度极小,算是打过招呼,脸上没有任何寒暄的表情,便拎着自己的图纸筒,率先转身走下客栈那略显陡峭的木制楼梯,脚步依旧带着一种急于摆脱人群、摆脱某种氛围的仓促。

然而,当他与沈知时擦肩而过的那一瞬间,那阵熟悉的、带着冷感的茶叶清香再次不由分说地钻入他的鼻腔,让他下意识地、几乎难以察觉地屏住了一瞬呼吸,心跳漏跳半拍。

沈佳宜对着林叙快速离去的背影,悄悄吐了吐舌头,压低声音对沈知时说:“沈老师,这位林老师……气场真的好强啊,感觉不太好接近的样子……”

沈知时没有接这个话茬,只是微微笑了一下,示意她跟上:“走吧,我们也该过去了,时间不早了。”

穿过客栈略显喧闹的大堂,陈工特有的大嗓门立刻传来:“沈工!佳宜也来啦?好好好!太好了!工具车已经停在门口了,你们赶紧先过去!小唐他们几个已经在西北角那边等着了,估计都等急了!”

“好,陈工辛苦。”沈知时和沈佳宜应了一声,快步跟上前面那个已经走出客栈大门的、深蓝色的挺拔背影。

整座云中古城在晨曦中缓缓苏醒。

青石板路被夜露打湿,泛着湿润深沉的色泽。林叙穿着深蓝色冲锋衣的背影在渐亮的晨光中显得格外挺直,他拎着黑色图纸筒的手臂线条紧绷,步伐坚定而快速。沈知时和沈佳宜落后他几步。

沈佳宜一边走,一边好奇地打量着清晨宁静的古街巷弄,偶尔低声向沈知时请教几个关于古城墙体保护或遥感技术应用的问题,沈知时给予简短而清晰的解答,他的声音温和而沉稳,带着他身上特有的那种令人安心的清冽笃定感。

走到城墙西北角时,唐小棠和另外几个学生已经等候在那里,身边摆放着各种测量仪器。

看到沈佳宜,唐小棠立刻开心地招手:“佳宜姐!你也来啦!太好了!”

(是的,这些年轻的学生们都被统一安排住在古城内的另一家民宿里,更方便集体行动。)

沈佳宜笑着挥手回应,同时动作一点不慢,利落地和沈知时一起寻了处平坦地面,开始放下设备,做起飞前的最后准备。

沈知时走到唐小棠之前所指的那段裂缝位置,面色沉静地仔细观察了片刻,然后与林叙交换了一个短暂的眼神。

林叙默契地立刻上前,镜片后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如鹰隼,他打开强光手电,拿出高倍放大镜,身体微微前倾,开始极其仔细地审视裂缝的根部形态、精确走向以及周围砖石的风化剥落情况,神情专注而冷峻。

“小唐昨天的判断有道理。”片刻后,林叙低沉而稳定的声音响起,带着进入工作状态后特有的沉稳与权威感。

他直起身,用笔指向裂缝下方一处关键点,“初步判断,问题根源可能在于下方基础岩土层存在不均匀沉降或微小位移,墙体开裂是应力释放的表现结果。但顶部裂缝的具体三维形态、与其他构件的连接关系,以及内部可能存在的隐蔽空洞,还需要你们的无人机先进行高空全景和细节拍摄才能确定。”

沈知时赞同地点点头,转向正在忙碌的沈佳宜:“佳宜,确定最终起飞点,把地面高反差标记布设到A7至K9区域,覆盖所有重点怀疑区域。”

“明白!马上就好!”沈佳宜大声应道,手脚麻利地开始行动。

沈知时则从箱中取出无人机机身,动作流畅而熟练地安装好螺旋桨,连接上高分辨率倾斜摄影摄像头和便携式监视屏幕。

他选定一处开阔平稳的起飞点,将无人机稳稳放置,拿起遥控器,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设置着飞行参数、重叠率和拍摄模式。

“佳宜,最后确认图传信号强度和GPS定位精度。”沈知时目光紧盯着屏幕上显示的各项数据,专注的神情让他侧脸的线条显得格外清晰冷峻。

林叙的目光似乎在不经意间掠过他操控设备时那修长而稳定的手指,以及他沉静专注的侧脸轮廓,停留了极其短暂的一瞬,随即又迅速而自然地回到了自己手中那份展开的图纸上,仿佛只是随意一瞥。

“信号满格!非常稳定!GPS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一切正常!”沈佳宜快速查看着手中的平板电脑,大声汇报。

“准备起飞。”沈知时的声音平稳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掌控感。他沉稳地按下启动键,无人机的螺旋桨立刻发出嗡鸣,桨叶高速旋转,带起地上的细微尘土,机体随之轻盈而平稳地垂直升空,如同一只敏捷的雨燕,飞入被晨曦染成金灰色的天空。

沈知时的目光牢牢锁定在监视屏幕上传回的实时画面上,手指微动,精准而细腻地操控着遥控器上的摇杆和拨轮。

高清镜头传回的画面无比清晰:古老的城墙在清晨柔和的光线下,如同一条沉睡的、布满伤痕的巨龙,静卧在苍翠的山脊之上。镜头在他的操控下缓缓推进,平稳地聚焦于西北角顶部最复杂的那片区域。

“林叙,”沈知时看着屏幕,沉声唤道,语气是纯粹的学术讨论,“你看这里,3点钟方向,裂缝的尽头。”

林叙立刻闻声凑近监视屏幕,两人的肩膀在专注中不知不觉地挨得很近。沈知时身上那股清冽的茶叶气息再次变得清晰,不容忽视地萦绕在林叙的鼻端,与屏幕的冷光和数据交织在一起。

“果然如此……”林叙低语,声音里带着发现关键证据的凝重。屏幕上,那些在地面视角下看似独立的一条条裂缝,在高空俯瞰和倾斜摄影的视角下,清晰地显现出它们之间复杂的、如同蛛网般交织蔓延的关联性。更令人心头一沉的是,一处极其隐蔽的、位于墙体顶部的裂缝,其宽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之前的预估,边缘还能看到明显是刚刚形成的新鲜剥落痕迹,碎石散落。

“记录坐标:A7区顶部,裂缝K3与K5交汇处,宽度目测超过15厘米,深度无法目视判断,边缘有大量新鲜剥落痕迹。K7区,单条主裂缝延伸长度可能超过5米,走向与砖石砌缝呈大角度相交,疑似为贯穿性裂缝……”林叙语速平稳而清晰,报出一连串冷静的观察结果,每一个词都精准而专业。

沈佳宜立刻在平板电脑上飞快地同步记录下坐标和描述,同时大声复述确认,确保信息无误。

“镜头锁定K3-5交汇点,保持悬停,光学放大倍率调整到X10。”沈知时一边操控无人机进行微调,保持极其稳定的悬停状态,一边对沈佳宜下达指令,“注意实时存储当前影像序列,标记好时间戳和镜头参数。”

“正在存储!时间戳和参数标记完毕!”沈佳宜的回答干脆利落。

一旁的唐小棠看着屏幕上那触目惊心的裂缝内部影像,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天啊……这比我们昨天在下面看到的严重太多了……沈老师,能再让无人机靠近一点剥落边缘吗?看看里面的结构……林老师,这个深度如果……”

“正在调整姿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沈知时手指微动,无人机灵巧地向前平移,镜头如同探针般,小心翼翼地探入那道狰狞裂缝的内部深处。“佳宜,保持当前悬停状态,切换到热成像模式,扫描裂缝内部区域的温差分布。”

“收到!切换热成像模式!”沈佳宜快速操作。

高清晰度的热成像画面立刻叠加在可见光影像之上,将砖石内部可能存在的空洞、疏松区域以及水分积聚的地方,以截然不同的色温直观地呈现出来,提供了肉眼无法看到的关键信息。

“林叙,看这里,”沈知时将图像焦点对准一处连接关键的结构榫卯节点,那里热成像显示出色调异常,“这个节点的位移角度和热成像显示的内部温差断层区域……我认为这里存在疑似结构分离。”

他的声音低沉而稳定,就在林叙的耳边响起,气息几乎可感。

“赞同。从形态和温差梯度看,更像是应力集中导致的剪切位移,而非单纯沉降。”林叙立刻做出判断,指着屏幕上一条细微但清晰的红蓝色温差分界线,“你看,这条温差断层线的走向,与裂缝主体的延伸方向高度一致。需要重点标注。”

他强迫自己将所有注意力都聚焦在屏幕上那些冰冷的、客观的数据和结构异常上,全力忽略身边人过于靠近的气息所带来的、阵阵难以言喻的干扰与心悸。

冰冷的专业数据、严谨的分析判断,在三人高效而默契的协作下,被源源不断地获取、记录、核实。

就在沈知时操控无人机按照预设的最后一段扫描航线平稳飞行,镜头扫过靠近城墙内侧一处不起眼的垛口下方时,一直紧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细节的林叙,目光忽然定住了。

他的呼吸几不可察地滞涩了一下,仿佛被什么无形的东西扼住了喉咙。

在高清镜头的捕捉下,屏幕角落里,一个极其微小、却因为色彩鲜艳而与周围灰暗砖石形成强烈反差的物体,卡在一条狭窄的石缝阴影里,正被山风吹得微微晃动——正是昨天傍晚,沈知时硬塞给他的那个、被他评价为“幼稚”的彩色小竹风车。

监视屏冰冷的、跳动着数据的光线,映在林叙透明的镜片上,模糊了他眼底瞬间掠过的复杂情绪——惊愕、荒谬、一丝猝不及防的牵动,以及某种难以定义的柔软……这些情绪如同潮水般快速涌过,又被他强行压下。

他几乎是本能地、有些仓促地移开了目光,下颌线瞬间绷得如同拉满的弓弦,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紧。

沈知时敏锐至极地捕捉到了林叙这极其短暂的分神和骤然绷紧的肩颈线条。他面上不动声色,手下操控却极其精准,让无人机镜头流畅地、不着痕迹地扫过那个小小的风车,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停留,仿佛那只是万千砖石中的普通一物,随即重新将焦点稳稳对准接下来需要精细扫描的裂缝区域。

同时,他语气无比自然地指导沈佳宜,转移着所有人的注意力:“佳宜,记录K9区扫描完成。准备结束本次飞行任务,检查剩余电量,规划返航路径。”

“K9区扫描完成!剩余电量35%,足够安全返航!”沈佳宜的注意力完全被数据和操作流程所占据,大声汇报着。

“K9区扫描完毕,数据完整。”沈知时的声音依旧平稳如常,听不出丝毫波澜。

“准备降落吧。更换一块满电电池。刚才发现问题的几个重点区域,下午我们找机会再做一次更低空、更近距离的倾斜拍摄,获取更精细的三维模型。”

无人机在他的操控下,平稳地降低高度,精准地降落回起飞点。螺旋桨停止旋转,嗡鸣声瞬间消失,四周陡然陷入一种奇异的寂静,只有风声和远处同伴的交谈声。

沈知时熟练地关闭电源,开始拆卸设备。沈佳宜立刻上前协助,进行设备的收纳和整理。林叙则沉默地站在一旁,目光刻意地投向远处城墙的某一点,仿佛在研究远处的雉堞,只是他紧握着图纸筒的手指,因为过度用力,指关节透出明显的白色。

当沈知时收拾好所有设备,直起身,下意识地抬手拂去额角沾染的些许晨露和尘土时,林叙的目光又如同被无形的磁石吸引般,快速地、在他那沾了风尘却更显沉静的侧脸上停留了极其短暂的一瞬,随即又仿若无事地、极其自然地移开,视线投向远处的山峦,仿佛只是工作间隙一次随意的远眺放松。

晨光终于彻底驱散了山间最后的薄雾,清澈的金色光芒毫无保留地洒在古老而斑驳的城墙上,也照亮了那道巨大的、如同蜈蚣般狰狞的裂缝,每一处细节都在阳光下暴露无遗,触目惊心。沈知时、林叙、沈佳宜和唐小棠等人站在这巨大的“伤痕”旁,身影显得既渺小又坚定。

高科技的银灰色遥感设备、承载着无数分析与心血的泛黄图纸、年轻助手手中闪烁着数据的平板电脑……

这些现代文明的产物,与古老沧桑的城墙并置,共同构成了一幅应对时间与自然之力侵蚀的、充满张力与现代感的图景。空气中弥漫着清冷的泥土气息、砖石细微的粉尘味,以及……

沈知时身上那若有似无、却始终如影随形、淡淡萦绕的清冽茶叶香,奇异地融合在一起。

唐小棠一边帮忙收拾测量仪器,目光却忍不住好奇地、在林叙那异常沉默紧绷的侧脸和沈知时平静指挥沈佳宜后续工作的动作间,悄悄地来回扫过。

刚才……无人机扫描的时候,是不是有什么特别微妙的气氛一闪而过?她眨了眨眼,摇摇头,决定不再瞎琢磨。

两位导师和佳宜姐刚才那一系列行云流水的专业配合实在太帅了,其他的……都不是她这个小小实习生该关心的事。

而林叙的目光,如同他心底那些无法宣之于口的暗流,在白昼明亮的光线掩饰下,依旧会不受控制地、不由自主地追寻着那抹带着茶叶清冽气息的、沉静而可靠的身影,那目光时而克制隐忍,时而……悄然流连。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宁得岁岁吵

狩心游戏

六十二年冬

咸鱼暗卫打工日常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从盛夏到深秋
连载中荒渡Du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