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书院。
李诵拆开昨夜唐越送来的信,信中韩奕恳求他一件事:
韩奕夫人在清风观教导幼童写字读书,韩奕托他帮忙找着合适的书籍字帖送去。
李诵皱眉:不过一些书籍字帖,去书铺问一问寻一寻不算难事,韩奕为何专门托付他?
可是有别的用意?
李诵虽然想不明白,却还是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
两日后,到了约定好的日子,江凝出门前往清风观。
这回江凝带了好些东西,一盒点心,还有几支小木剑。
这是江凝为那些孩子准备的。
“小姐真有心,是把那些孩子放在心上了。”
江凝轻笑:“那些孩子身世可怜,让人心疼。”
除了心疼孩子,江凝也有自己的打算。
下午,江凝去学堂讲学。
她抱着几只小木剑进入学堂,原本端坐的孩子们都忍不住伸长脑袋去看,有胆大的已经出声询问:“江夫子,这是什么呀?”
那孩子一脸期待,显然是明知故问。
江凝抿嘴忍笑:“是小木剑。我们先来温习上次的功课,谁答得好,便可得到一支小木剑。”
“我答!”
“我答!”
好几个孩子大声道。
江凝于是问,“上次我给你们讲了一个刻舟求剑的故事,谁能原原本本复述一遍?”
有三个孩子大胆复述,江凝给他们一人一支小木剑。
随后,江凝又出一题,让孩子们写“剑”字,她将剩下的小木剑分给写得好的孩子。
“江夫人,今天讲什么?我们一定认真听!”孩子们迫不及待听新故事了。
“今日讲诗。”
江凝今日讲的是《咏鹅》这首诗,她以故事入题,讲了几只小鹅游水的故事,再为孩子们讲解这首诗,最后教孩子们“鹅”字。
半个时辰后,讲课结束,江凝让孩子们自己练习写字,她一抬头,就看到去尘站在窗外。
她正看着江凝,面带微笑,还朝江凝招招手。
江凝走了出去。
“江夫子,你讲得真好,他们既学了诗,又认了字,还很高兴。”
人天性好逸恶劳,尤其是怀有赤子之心的幼童,更是很难抑制天性。
想让幼童静心求学可不容易。
“我也只是因势利导,尽量让他们觉得读书习字不是那么枯燥的事情。”
去尘点头,“正是如此,你用心了。对了,昨日有人送来一包东西,说是转交给你,我放在这边杂物间,你来看看。”
江凝纳闷,跟着去尘到了隔壁屋子,发现那是一只箱笼,江凝将箱笼打开,里间堆着许多书、字帖、笔墨等等。
“这都是孩子们用得着的东西。”江凝诧异。
去尘点头:“是啊,李夫子送来这些东西,有心了。”
“李夫子?”江凝一愣,她忽然记起了韩奕临走时给她的那封信。
韩奕在心中说,他昔年在白鹭书院有同窗李诵,如今是白鹭书院的夫子。
“这位夫子可是白鹭书院的夫子?”
去尘点头:“正是。怎么,你不知道这件事?我还以为是你拜托李夫子送来书册笔墨。”
江凝只得默认。
韩奕做事谨慎,在她没点头之前,不会对李诵透露什么。
看来,韩奕只是劳烦李诵送些书册笔墨给她,李诵照做,直接派了人送到清风观。
这样一来,她根本和李诵没见到。
如此甚好。
不过韩奕要是知道了,可能要失望了。
……
今夜,韩奕等夜宿一处小镇。
离开京城后,韩奕他们一路快马疾行,才四日功夫便走了一千多里。
此时,他们已经接近西北地界。
京城的六月,暑气未消,而这处接近西北的小镇,却有些寒意。
今夜下了雨,秋风裹着小雨,越下越冷。
韩奕躺在床上,不由得想起了江凝。
他记得小碧说,江凝一到秋冬,便容易受寒生病。
希望她在韩府一切安好。
如此,他也不负自己在江伯伯坟头的承诺。
……
当夜,江凝宿在清风观客院。
小碧住在外间,她躺在床上,辗转许久却没入睡。
韩奕已经离开四日,这个时候,他到哪里呢?
等他下次回来,她就告诉他,他不必当月老了。因为她一心向道,只想出家。
翌日。
一早小碧去厨房端来早饭,两碗清粥,两份小菜。
江凝和小碧正吃着,忽然客院门口冒出一个小脑袋。
小碧一眼发现了:“小姐,有人。”
江凝看过去,发现是常青。
“常青,你怎么找到这里了?”江凝坐过去,常青有点怯怯的,她将背在身后的手伸出,手上拿了一颗蛋。
那蛋比鸡蛋小,又比鸟蛋大。江凝一时不知道那是什么蛋。
长青抬头望着江凝,一脸期待。
江凝明白了:“送我?”
常青点头。
“谢谢常青。不过夫子有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送我这个蛋?”江凝好奇问。
常青浅浅一笑,露出两颗虎牙:“昨天夫子送我小木剑,所以我也想送你一个东西。夫子,这是野鸡蛋。”
原来是这样。昨日她让孩子们温习上次所学,常青虽然年纪小,却还是写出了“剑”字。
常青这孩子,才三岁,却懂事得叫人心疼。
“谢谢,蛋我就收下了,你用过早饭了吗?要不要和夫子一起吃?”江凝问。
常青却摇头,转身一溜烟跑了。
江凝握着野鸡蛋,心中愉悦。
她来清风观当夫子,原本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她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可手里一个小小的野鸡蛋,却让她有了前所未有的开心。
原来,她并非一无是处啊。
她从前总觉得自己身体不好,做不了什么,好好活着已是不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