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 75 章

入夏后,西宁的日头一日毒过一日,湟水河的水汽蒸腾上来,空气里带着湿热的黏腻。吴明泰愈发忙碌,春耕的田地里要盯着雇农耕种,皮毛厂的春货要清点发往内地,常常是天不亮就出门,直到日头偏西才一身尘土地回来。

我每日待在院里,避开正午的烈日,在炕头做些女红。端午将近,按河湟老例,要绣 “五毒鞋垫” 压邪祟,我便找出靛蓝、墨黑、朱红几色丝线,在米浆浆硬的白棉布上绣起来。先用细笔画出蝎子、蜈蚣、蟾蜍、蛇、壁虎的模样,再一针一线地填色,针脚要细密,才能把五毒绣得鲜活,据说这样才能镇住毒虫,保家人平安。

指尖拈着绣花针,丝线在布面上穿梭,心里却常常想起海霞。自她去内地后,便断了音讯,不知她学医的心愿是否顺遂,是否也遇到了像西宁城里这样的热天。正怔忡着,丫鬟匆匆走进来:“少奶奶,门房说有您的信!”

我心里一动,连忙放下针线,几乎是踉跄着挪到外屋。信封是普通的牛皮纸,字迹却熟悉得很,正是海霞的笔锋。我小心翼翼地拆开,信纸带着些微褶皱,上面的字迹却依旧工整有力:

“玉娟亲启:别来无恙?自离西宁,辗转多日,终抵陕北,入抗大学习。此地虽苦,却处处是热血与赤诚,同窗皆为救国而来,日夜攻读理论、操练体魄,只盼早日奔赴前线,驱除倭寇。时常念及西宁旧事,念你我北禅寺放风筝、学堂相伴的日子。知你已嫁作人妇,想必安稳顺遂,甚为欣慰。你缠足不易,万事多珍重,勿因脚疾委屈自己。愿山河无恙,后会有期。海霞字”

信纸在手里微微发颤,眼泪不知不觉涌了上来。原来她没去学医,竟去了抗大,那个只在报纸上见过的、充满理想与热血的地方。她的世界那样大,那样波澜壮阔,而我的天地,却只有这吴家大院的方寸之地,只有针线、规矩与安稳。心里既为她骄傲,又忍不住思念,指尖摩挲着信纸,仿佛能触到她当年穿着高跟鞋、意气风发的模样。

端午当天,院里煮了粽子、炸了油饼,丫鬟端来艾草水让我洗手洗脸,说是能驱邪避毒。我刚把绣好的五毒鞋垫收进炕柜,吴明泰就从外面回来,脸上带着几分郑重:“娟子,阿大让我跟你说,后日有个同乡会的宴席,城里几位名流显贵都要去,让咱们一同赴宴,打点些关系,往后家里的生意和田产也能更顺遂。”

我心里猛地一沉,指尖下意识地攥紧了裙摆。赴宴?抛头露面见那些陌生的显贵?我是吴家的少奶奶,本该端庄持家,怎好去那种人多眼杂的场合?更何况,我这双脚,走路都需小心翼翼,在众人面前,若是一个不稳失了态,岂不是丢了吴家的脸面?

“我…… 我能不能不去?” 声音细若蚊蚋,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抗拒,“家里有你和阿大出面就好,我一个妇道人家,去了反倒添乱。”

吴明泰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我的手背:“我知道你不想抛头露面,可阿大说,这种场合,夫妻同去才显重视,也能让旁人知道吴家和睦。你放心,到时候我扶着你,宴席上有座位,不用多走动。”

婆婆也闻声过来,坐在我身边,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娟子,这不是你愿不愿意的事,是为人妇的本分。咱们吴家虽是大户,也需结交些人脉,你去了,安安分分坐着,陪我多说几句话,就是帮了明泰、帮了这个家。”

我低下头,看着自己裙摆下那双绣着五毒的软缎弓鞋。心里清楚,她们说得对,这是本分,是我作为少奶奶该尽的责。纵然我不愿抛头露面,纵然我怕脚不方便失了端庄,也没有推脱的余地。

“我知道了。” 我轻声应着,指尖的力道渐渐松开,“我会准备妥当,不给家里丢脸。”

吴明泰见我应允,脸上露出笑意:“这才是乖媳妇。我已经让人给你备了新做的月白色旗袍,料子轻薄透气,适合热天穿,再配一双素色的弓鞋,既端庄又不失体面。”

我点点头,没再说话。回到里屋,重新拿起那对五毒鞋垫,指尖划过绣得栩栩如生的蝎子,心里五味杂陈。海霞在远方为救国奔走,而我,却要为了家里的生意,去赴一场不情愿的宴席。这便是我们的命吧,她有她的热血与远方,我有我的本分与安稳。只是一想到要在众人面前维持端庄,要小心翼翼地隐藏起小脚的不便,心里就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局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狩心游戏

虐文受死遁后他们都疯了

我与妻君指腹为婚[gb]

天幕:皇帝聊天群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河湟女儿行
连载中花落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