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午后,阳光正好,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将周子谦的工作室照得透亮。这里与其说是工作室,不如说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艺术仓库。高大的架子上堆放着各种画材、雕塑半成品、电子元件和叫不出名字的奇特材料,看似杂乱无章,却又奇异地和谐共存,空气中弥漫着松节油、颜料和淡淡的咖啡混合的独特气息。几件完成度很高的雕塑和画作被随意地放置在角落,每一件都充满张力和故事感。
林薇如约而至,身后跟着略显好奇又努力保持镇定的李晓。一进门,李晓就被入口处一件用废弃电路板和光学玻璃组成的动态装置吸引了目光,忍不住低低惊呼了一声。
“欢迎来到我的‘无序乐园’。”周子谦迎了上来。他今天穿了一件做旧的牛仔衬衫,外面套着沾了些许颜料的工装背心,头发随意抓了抓,比之前见面时更多了几分不羁的艺术家的随性。他的眼眸依旧深邃,笑起来时带着一种能感染人的热情,“林薇,这位是?”
“我的同事,李晓。她对跨界融合也很感兴趣,带她来一起开阔下眼界。”林薇笑着介绍,同时将带来的一瓶品质不错的红酒递给周子谦,“小小礼物。”
“太客气了。”周子谦接过酒,笑容爽朗,“人多更热闹,灵感也碰撞得更多元。来来来,别拘束,随便看。”
工作室里已经有三四位先到的客人,打扮风格各异,有看起来像程序员的,也有扎着小辫的摄影师,大家都很随意地站着或坐着,喝着啤酒或咖啡,聊着天,氛围轻松而自由。
周子谦自然地充当起向导,带着林薇和李晓参观他的作品。他讲解时语言生动富有激情,时而引用艺术史,时而蹦出科技名词,时而又讲到某个灵感来源于深夜的梦境或街角的一次偶遇。
他指着一组将古典油画人物用投影技术与实时天气数据结合,从而让画中景色随之变幻的作品:“你看,传统的、静止的美,因为技术的介入,变成了流动的、与当下共呼吸的生命。这像不像你们想做的定制?不是固化的产品,而是注入当下情绪和外部环境互动的、独一无二的体验?”
林薇心中一动,仔细看着那不断微妙变化的画作,若有所悟。
走到另一处,一个需要佩戴简易VR设备交互的装置前,周子谦鼓励李晓尝试。李晓戴上设备,瞬间发出惊喜的叫声,下意识地伸手去触摸空中并不存在的“光蝶”。周子谦在一旁解释:“我在尝试用最基础的触觉反馈和视觉错位,模拟出超越物理限制的‘触摸’感。成本不高,但体验的独特性很强。”
林薇看着李晓沉浸其中的样子,眼神越来越亮。她一直思考的“规模化”与“个性化”之间的矛盾,似乎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平衡点——通过创造性的体验设计,而非昂贵的物理定制,来实现情感上的专属感。
参观一圈后,大家围坐在工作室中央随意摆放的沙发和懒人豆袋上,聊天更加深入。一位做人工智能算法的朋友正在和周子谦讨论如何用机器学习生成永不重复的电子艺术图案。
“算法是骨架,但审美是指令。”周子谦说,“没有好的指令,它只能生成冰冷的数据堆砌。就像没有灵魂的定制,只是一堆参数的排列组合。”他说这话时,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林薇,带着笑意。
林薇忍不住加入讨论:“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如何精准地捕捉到那个能触发用户情感的‘审美指令’或‘情感触点’?”
“Bingo!”周子谦打了个响指,赞赏地看着她,“技术是工具,是画笔,是颜料。但画什么,为什么而画,这才是核心。你要理解你的‘观众’,他们的渴望、焦虑、喜悦、怀旧……然后,用技术这把神奇的画笔,为他们‘画’出能共鸣的那幅画,或者,”他指了指那个VR装置,“带他们进入那个能触动他们的‘境’。”
他顿了顿,用一个更形象的比喻:“就像高级定制时装,最好的不是用了多少珍稀材料,而是裁缝能理解你的气质、甚至你的野心,然后用他的手艺让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科技,就是现在最厉害的‘裁缝’。”
这番话,如同拨云见日,瞬间击中了林薇几天来苦苦思索的某个核心难点。她和团队一直在理性分析市场、模型、成本,却似乎忽略了最源头、也最感性的那一环——如何精准定义并触发那种让用户非买不可的“情感价值”。
周子谦的工作室和话语,为她推开了一扇全新的窗,让她看到了理性数据之外,那个由情感、美学和想象力构成的广阔世界,而科技,是连接这两个世界的桥梁,而非隔阂。
李晓也听得两眼放光,激动地小声对林薇说:“林姐,我觉得我们之前想的‘定制’有点窄了!也许我们可以提供一种‘情绪定制’或者‘场景体验定制’的服务?”
林薇赞许地对她点点头,看来带她来是对的,新人往往有更不受束缚的想象力。
聊到兴致高处,周子谦拿起一把吉他,随意弹唱了一首自己写的、带着点迷幻色彩的小调,另一位玩电子琴的朋友即兴加入。没有严格的舞台,没有固定的流程,艺术和灵感在空气中自然流淌、碰撞、滋生。
林薇放松地靠在沙发里,喝着周子谦递过来的苏打水,感受着这种与总部写字楼里截然不同的能量场。在这里,没有层级,没有流程,没有KPI,只有对创造力的纯粹热爱和探索。这种感觉,新鲜而充满活力。
夕阳西下,客人们陆续告辞。李晓也心满意足地先走了,一路上还在兴奋地发着语音消息记录灵感。
林薇帮周子谦简单收拾了一下杯子。
“今天谢谢你,子谦。”林薇真诚地说,“真的很有启发,尤其是关于‘情感触点和‘科技裁缝’的比喻,让我想通了很多东西。”
“能帮到你就好。”周子谦靠在工作台边,微笑着看着她,眼神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温柔,“看你皱着眉头进来,就知道你又被那些数字和模型困住了。偶尔跳出来,用右脑呼吸一下,感觉不错吧?”
“何止不错。”林薇笑了,“简直是神清气爽。”她环顾了一下充满创作痕迹的工作室,“真羡慕你,能把爱好和工作结合得这么好,每天都这么……自由。”
“自由都是有代价的。”周子谦耸耸肩,语气轻松,“比如不确定的收入,和偶尔的自我怀疑。不过,谁让我就好这口呢?”他话锋一转,看着林薇,“但你不一样,林薇。你身上有种奇妙的反差感——有很理性的框架感,但又藏着很感性的内核。你在商业世界里打磨你的理性,但别忘了用你的感性去点燃它。那样出来的东西,才有温度,才是谁也偷不走的竞争力。”
他的话像一颗种子,轻轻落入林薇的心田。她怔怔地看着他,第一次有人如此精准地描绘出她内心的那种拉扯与融合。
“好了,艺术家的人生指导时间结束。”周子谦笑着打破短暂的沉默,递给她一个小巧的U盘,“这里面是我之前做的一些关于‘可穿戴艺术’和‘互动装置’的概念设计稿和视频片段,有些天马行空,但也许能给你们提供一点不一样的思路。算是今天的课后资料?”
林薇惊喜地接过:“这……太珍贵了。谢谢!”
“别客气,希望有用。”他送她到门口,晚风拂过他微卷的发梢,“下次等你的‘科技裁缝’店开张,记得给我发张VIP体验券。”
“一定。”林薇笑着答应,挥挥手告别。
走在华灯初上的街道上,林薇的心情是连日来未曾有过的轻盈和充实。她握紧了手中的U盘,里面不仅装着创新的灵感,更装着一份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温暖而独特的支持。
她拿出手机,在小组成员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晓晓,周一早会我们调整一下思路,重点讨论‘情感化定制体验’的可能性。张哥,盈利模型可能需要加入一些体验溢价和用户忠诚度影响的参数。王老师,合作伙伴名单或许可以增加一些沉浸式体验技术和内容创作领域的公司。」
很快,李晓回了一个欢呼的表情包。张伟回了个“收到,已开始考虑”。连王坤也回了一个简短的“Ok”。
新的火花已被点燃,正等待着在她领导的团队中,燃成创新的火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