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

深秋清晨,萧瑟秋风拂过已被白雪浅浅覆顶的沐云山,吹得山上树木的枝条簌簌作响。

一棵大海棠树下的农家院子,不高的院墙甚至能看到院内木架上晒的几串干辣椒,还有种着雪里蕻的一小块菜地。

“楚楚,天亮了,快点起床了。”一位穿着绿色外袄的秀丽女子在院子内的菜地上浇水,向屋内呼喊着。

我贪恋着被窝的温暖,不情不愿的翻了个身,从暖和的被窝里冒出毛茸茸的脑袋。

院子里浇菜的是我的阿娘——宁紫鸢,而此时还窝在被窝里的小懒虫就是我——宁楚楚。

“阿娘,今日不是店休吗?”阿娘进屋站在我的小木床边上,我疑惑地朝她眨眨眼睛。阿娘笑着答道: “是啊,今日外地收药材的行商来了,阿娘要趁着冬天前再采一些药。之前娘和你讲的去无忧渡的事你还记不记得?小楚楚你不想给自己存些银子买些喜欢的东西?”

我一听到这话马上就清醒了,对啊,一般快到年尾,收药材的行商会去一些偏远地区收野生药材。我们居住的花楹村位于九黎国九川辖区之一的暮溪川,地处九黎国的西南角,植被茂盛、物产丰富。离花楹村不远处的沐云山,上面就长有许多珍贵的野生药材,因此采药成为花楹村居民补贴家用的一种方式。

刚好我想起来前阵子赶集看上了一对汤婆子铜制暖手炉,外面的裹布纹理细腻雅致,里面的铜胎厚实均匀,冬日捧在手里一定很是暖和。花楹村的冬天雪虽然不厚,但冷风的寒气仿佛能刺入人的骨髓。阿娘带着我经营着花楹村唯一的早点铺子,以往冬天长期劳动又经常接触冷水,我们母女两人手上都生过好几次冻疮。一想到双手无法正常曲张以及关节处发麻发痒的感觉,我觉得最近要加倍努力存钱拿下那一对汤婆子暖炉。

“阿娘那我们采完草药修整几日再开张?”我一边询问一边起身穿戴,先前常穿的粉色单衣已经无法抵御深秋的寒气。阿娘从衣服箱子里拿出一件鹅黄色的外袄, “采完药我们母女俩休息两天,现下天气冷,这是我前些日子买的新棉布做的,里面夹层压缝了棉花,领口和袖口还缝了你最喜欢的毛边呢,肯定比先前的单衣暖和,今后就穿这件吧。”

我开心的换上新衣服,简单洗漱后,跟着阿娘去火房盛早饭。这是我们母女俩一年内不多的为自己准备早饭的时间。热腾腾的红枣蜂蜜粥还煨在砂锅里,掀开盖子还咕嘟咕嘟的冒泡。蒸屉里的鲜肉包子油脂从白净面皮底下渗出,看得人食指大动。我给自己和阿娘满满的打上一大碗红枣蜂蜜粥,从蒸屉里将鲜肉包子都悉数装到盘子里,端到主屋的桌子慢慢享用。

“这红枣晒干后炖粥口感很绵软,甜甜糯糯的。”我小口吹着粥上的热气,慢慢品尝,阿娘夹了个热乎乎的鲜肉包子放进我面前的小食盘内“还热乎着,快吃吧,凉了便不好吃了”,我一口咬下去只觉得包子口感丰腴细腻,汤汁鲜美还带着热气,就着红枣蜂蜜粥就吃了好几个包子。阿娘看着粥里的红枣思忖了下,“红枣也是可以做成各色面食糕点的,不过现在天气冷,红枣也没有存太多,明年开春我们可以尝试做几样出来。”

吃完早饭,阿娘和我将上山采药的工具都清点了一遍,备好干粮,腰间别好水囊就出发去沐云山了。

花楹村离沐云山不算太远,中间只隔着一个清溪村,我们两人要是快些赶路的话,两刻钟就能到沐云山脚下。刚好吃过早饭,精气神也足,一路上连聊天带观赏风景,倒也欢乐自在。

到了清溪村,已经能看到远处山峦的隐隐翠色,在云雾缭绕中增加了几分神秘感。清溪村背靠沐云山,沐云山上的多条溪流蜿蜒顺着村庄流过,整个村庄被溪水分成一块一块的。在这其中最大的一条溪流名叫浣花溪,也流经了我们花楹村。清溪村地势平坦,溪流密集,地处水乡加上云雾缭绕,民居都是悬空的竹楼,仿若仙人居所,我们经过这里到沐云山需要乘坐小船过去。

我和阿娘用了五文铜钱乘小船渡过了清溪村的众多溪流,快到沐云山脚下的时候,碰见了沈郎中和他的夫人,也是我们花楹村人。沈郎中时常上山采药,加之本来也懂医理药理,外地行商到花楹村收药材都是找他验货的。

这次上山采药,我们只想着采点川贝母,赤芍,如果运气好一些还能挖到野生的天麻。沈郎中和夫人此行是来寻找野生灵芝的,需要到山野深处空旷树林寻找,于是寒暄一会后我们便分开各自去找寻药材了。我和阿娘走了一会,在一处茂密的灌木丛中寻到几棵赤芍,长得也比较粗大,我们将它的根小心翼翼刨出来,整颗放在背篓里。

之后走着走着,到了山中一处溪流处,溪水清澈,里面还有灵活游动的鱼虾。我和阿娘去附近找了干净的石头坐下休息一会,看到溪流对岸草丛里若隐若现着一些像蘑菇的白色植物。于是我和阿娘用溪水补充水囊后,便借溪流中一棵倒伏的枯树走到溪流的对岸去了,不出我们所料,是很大一丛鸡枞菌。伞盖都还没有打开,正是口感好的时候。刚巧今日我们带了几个布袋子,小心翼翼的把鸡枞菌从土壤里挖出,借着溪水简单清洗一下泥沙就装入布袋里保存起来。

又走了一会,到了一处小山谷,在一些岩石下看到了几丛野生兰草,淡淡的紫色很是清丽脱俗。阿娘走过去仔细欣赏,虽然在沐云山这样的野生兰草也算不上少见,但是也不妨碍它们在这层峦叠翠的山中像美丽的精灵一样。我和母亲在一丛野生兰草中带走了其中一株花苞还没开放的兰草,并且将它根附近的一些湿润泥土也带走了一些,小心的装在了我的背篓里。我们居住的小院刚好在花楹村的一处山坡上,屋后不远处就是浣花溪,虽然院子里有养花的花盆,但是兰草喜阴,我和阿娘商量决定把它放在东厢房背阴处的花架上。

又沿着溪流走了一会,终于在一处河滩看到十几株川贝母,它的花朵呈深紫色、低垂着,我们采挖了其中两株放入背篓。

走了一早上,我和阿娘早已经饥肠辘辘,眼看着日头也到了晌午,我们决定找个地方吃干粮。我和阿娘找了几块能晒到太阳的大石头,我们将背篓放下,拿出水囊和干粮。干粮是玉米面做的,虽然吃着有玉米的清香,但着实干涩,不喝水的话咀嚼、吞咽都困难。看着旁边溪流中时不时冒出脑袋的鱼儿,我和阿娘萌生出了大胆的想法。

我们将干粮掰碎,洒在溪流边缘来吸引鱼儿,然后趁其不备用木棍敲晕它。无奈我们好一会了一条鱼都没捉到。只能改变方法,将上山提着的小竹篮清理干净,底下放上干粮碎,再从溪水里捞一些水草装饰一下,压块石头放在水比较深的地方。小竹篮上面我和阿娘绑了麻绳,一旦鱼进去就立马提起来。

又过了一会,一条体型中等的鳜鱼游进竹篮,我和阿娘眼疾手快立马拉了起来,不一会,鳜鱼已经被阿娘用随身带的采药小刀开膛破肚、一分为二了。捞上来的还有一些河虾,躲在篮子底部水草里面吃干粮碎,如今也只能不幸的成为我们母女二人的美味午餐了。

我和阿娘找了些附近掉落的树枝,堆成一堆,用带的火折子生火。旁边架两块大石头,用采药小刀将一些比较细的树枝上面的其他分支剃干净,然后将鳜鱼和河虾串在上面用火慢慢烤熟。虽然没带调料,但胜在食材新鲜,简单烤熟滋味就已经十分鲜爽可口。

我们吃完午餐就沿着溪流往山下走了,沿途又采挖了几株川贝母,不过没有见到野生天麻的踪迹,估计又要等到明年。可能是因为今日上山不高、进山不深的缘故。今日收获的也算不上什么名贵药材,不过我们采的药量炮制之后卖给行商也可以挣到十两白银左右。一方面野生药材生长环境好,药效突出;另一方面附近居民本来也不多,除去老人小孩这些没有劳动能力的,每户人家的青壮年劳动力就更少了,平常还要农忙,只能抽空上沐云山去采药,因此每年供货量不稳定,价格也就高一些。

归家的路上,抬头见浅蓝色天空边缘白色的云朵已经渐渐暗淡,引出了一丝缥缈的紫霞。摆渡出了清溪村,我们走了一会便到家了。回到家我们从柴房里将先前集市上买的一个青色瓷盆拿出来,将今日上山挖的野生兰草连带根上的泥移植进青瓷盆里,加点菜园子里上过肥的土壤,然后用水浇透,放在东厢房后边的花架上。又将今日采挖的赤芍、川贝母清洗干净晾到院子里,当然还有今日采的鲜嫩水灵的鸡枞菌。

累了一天,这会做复杂丰盛的饭菜是没有力气的。阿娘想起早上做包子还有一个面团没有用完,我们俩人便想着晚饭要不就擀些面条吃。面团用擀面杖压扁,用刀切成一条一条的,用手扯起稍微拉长,下入沸水中,等到水滚开就可以装入碗里食用了。然后阿娘让我到院子里的菜地摘两颗雪里蕻来,洗干净用面汤烫熟放在装面的碗里,简单饱腹的一餐就这么完成了。

晚饭过后洗碗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无忧渡。之前阿娘告诉我在十五岁生辰时可以带我去看看整个碧落海最繁多的贸易商品和最丰富的食材所在地——碧落海最大的港口无忧渡。对于还有一年就到十五岁生辰的我来说着实很有吸引力。平常我和阿娘都生活在花楹村,最远的路途可能也就是赶集或者上沐云山采药。虽说阿娘已经经营早点铺很久了,应当也存下了一些钱,但是为了照顾年幼的我,这么多年她也没怎么出过远门。

早前有次听村长邓伯伯说阿娘并非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是从外面迁过来的。我也问过父亲的事,但是阿娘总是三缄其口,还说等到我长大就告诉我,神神秘秘的。不过今日阿娘说可以休整两日再开张,刚好最近行商们集中收药材,很多人家天不亮便上山采药了,我们早点铺生意也一般。如此,我便安心享受这两日的清闲时刻了。

新人写书,欢迎大家提供建议,感谢支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序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离航

冰牙齿

隔墙染月

浓夜难渡

风月无情道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山川四海录
连载中惊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