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土,又叫死土。
若是把田地看作是一碗汤泡饭,底土就是碗底那坨坚实寡淡的冷饭芯。在底土之上有一层表土,意义近似泡饭面上那层多汁软糯的饭糜,才是可以用来种地的土。
三宝种田多年,对田地有自己的一番心得。
水田种稻,旱地种麦。沙土种红薯,黏土种大豆,田地常种才肥。除此之外,他还自创“煲鸡汤”种田法。所谓的“煲鸡汤”指的是稻麦轮作。
三宝初到元家庄园做工时,别人瞧他年纪小好欺负,故意给他一块大旱地。彼时晋人南渡才开始,侨豫州一带仍以稻米为主要粮食,而非北民喜爱的小麦。但水稻怕旱,三宝怎么种稻苗都死得很快,于是他便想着种麦子。
三宝种麦讲究“猛火爆炒”,麦苗一个劲地种,直到有活苗。种的时候修池塘蓄雪蓄肥,等来年春夏的时候用融化的雪和肥灌田,“文火慢熬”,把田养湿养肥用于种稻。等第二年秋末之时,再挖渠引水,把地变旱用来种麦子。
如此一来,一块地皮一年两用,不仅地会因为常种常养变得肥沃,收成也会翻倍。
但饶是三宝有一肚子心得,面对底土仍是犯了难。
原因无它,苗儿娇贵,所食素来精细。于它们而言,“冷饭芯”太难吃,又嚼不动,所以它们选择绝食。只有把“冷饭芯”用筷子捣开,用高汤冲热拌匀成香喷喷的饭糜,它们才吃得下。
用人话来讲,就是要用锄头一点点地深翻底土,每翻一分地就要大量撒施肥料,再用锄头绞匀。光是这一步骤就要反复做多次,持续数年之久。如此耗费人力财力养一块不一定能种出苗的地,自是得不偿失,所以人们才默认底土不能种田。
三宝缓缓站起,目扫四方,望见田地从近至远,尽是黢沉不绝,不禁发了呆。一旁的二牛见他这副视死如归的坦然神情,已然隔空看见三宝心里的小人在抱头抓狂。
他想的不错。
三宝这位新县令刚上任就觉得自己可以挎着包袱,拉起二牛的手回元家庄园继续做工了。毕竟单是城郊这几百亩地,养到他三十岁大抵也是养不完的。
三宝小嘴一扁,嗖的一声缩了回去。他抱着膝,将一张粉嫩圆脸埋住,整个人越缩越小,看起来真像一块糯叽叽的麻薯。
二牛看得心疼,急忙凑了过去安慰他。
哄了一小会,三宝突然抬起头,目视前方,若有所思。两条细眉连成一弧哀愁,可那双圆亮的眼睛仍不失光彩,反而愈有神、坚定。二牛松了口气,知道三宝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人,此时此刻小脑袋里正在天人打架,想主意嘞。于是便不打扰三宝,转头问青萍一些事。
二牛道:“碧潭县的田咋变成这副模样?青萍姑娘你是这儿的人,可是知道?”
青萍闻言蹙着眉,点了点头。
她道:“二牛哥,我方才听你说你前不久刚从军中归来,那我想你应该听说过豫州刺史大人身边有一位副将军,姓宗。”
二牛顿首片刻后道:“可是宗元城将军?”
青萍点头。
二牛道:“这位宗将军的事迹我倒是知晓一二。听闻他在前朝时是今琅琊王氏的门生。之后前朝将亡,当今陛下南渡,王氏族人相随护送,其中就有他。后来陛下登基建国,王氏鞍前马后尽心辅佐,德誉双全,地位飞升,成为我朝第一士族,连带他也被授以高官厚禄。”
又顿了顿道:“似乎...他就是前豫州刺史大人。不过,我听说他举族定居咱豫州这块地方的时候好像做了什么事,惹怒了王氏。王氏便夺了他刺史之职,转而授给因杀胡有功的当今豫州刺史萧景白萧大人。”
说到此处,二牛不解道:“青萍姑娘,碧潭县的田地变成这样,难道与宗将军有关。”
青萍神色哀愁,点了点头。她道:“前朝未亡的时候,北边的人极不喜江南一带,都把咱们南边的人叫做南蛮子,与咱们南人相处时态度也颇为刻薄。”
二牛道:“这我听说过。我还听说如今的司徒王大人刚南渡那时候,为了能让陛下和本地豪族亲近,还特意学了本地的方言,结果被同僚嘲笑数年。”
青萍道:“对。北人看不起南人,可又不得不南迁建国,还得让南人,特别是本地豪族听他们话,这本身就不易做到。这位宗将军当年举族到咱豫州赴任时就与本地士族发生激烈斗争,到最后更是举兵开战。”
又道:“咱碧潭县当年是豫州的粮仓。二牛哥参过军,应该知道粮仓在打战的时候很重要。而那一年,雨水多,好多地方都被淹了。也是这时两方打得火热。这位宗将军为了赢,私挖河道将其它县的雨水引到碧潭县。雨水一多就变成了洪涝,洪涝一冲,田里的土就都给冲没了。”
二牛震惊不已。
他心道:琅琊王氏德行极佳,最忌讳这种残害民生的事情,且当年本地士族本就不喜北人,有这事作引子,必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也难怪王氏会重罚这位宗将军。
一旁的三宝听见碧潭县的田是被洪水给冲没得,心痛到说不出话。于他这样勤劳的庄稼人而言,没什么比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要来得重要。
三宝眼中有泪。
青萍继续道:“当年的洪水把碧潭县还有底下二十来个村子的田全冲毁了。田一毁,碧潭县也毁了。后来才几年,底下村子就没了人烟,荒了。而咱城里幸得前任县令大人耗费心血养好了城西的那块地,才留住些人。但县令大人三年前病逝了,那块地之后又遭了几场大雨,收成并不好。”
说到此处,青萍抬手往前方一指。
二牛和三宝顺着望去,见一片约百亩大的农田,农田旁有一块打谷场。打谷场上有高高矮矮几十个人影。待二牛拉缰停车之时,三宝惊异地发现,这几十个人中又有十来个是不足十岁的小孩。
方才在马车驶过主街之时,三宝便觉得街上没什么人。此时在打谷场一瞧,更觉得蹊跷。他心道:看样子是在忙着舂米,怎么会只有这些个人。
舂米是用杵臼或者践碓给稻谷脱壳,从而得到可以吃和纳税粮的精米。通常来说,这个时候米不入仓,为了能尽快纳税粮和保存稻米,舂米和扬筛灌袋在一两天之内完成,故而这个时候庄稼人都会聚在一起。
更为蹊跷的是其中只有三四个汉子,其他都是妇孺。
马车一停,二牛肩上的云吞便停了吃饼的动作,朝打谷场上喊去,“小八,我们回来了!”
话音刚落,打谷场的人影皆是抬起了头。这些人中,大人皆是衣着破旧,满是补丁。而小孩更是有好几个光着屁股,抑或是赤着上身。
云吞口中的小八是个约莫着**岁的小孩。小八一瞧见云吞,放下手里的杵急急迎了上去。他边跑边喊道:“哎呦!云吞你可算是回来了,冷死我了!”
喊话之间,小八和云吞已经汇合。云吞急忙把外衫一脱,披在小八身上,“抱歉,我回来晚了,衣裳还你。”
这种场面看得三宝和二牛目瞪口呆。他俩曾经也是穷到要上街要饭的地步,但瞧见这样也不禁额冒虚汗,十分尴尬。一问才知道县城里的人大都没有体面的衣裳,只得靠借衣你穿我的,我穿你的,凑出身可以见人的衣裳才敢出城。
云吞道:“这是前任县令大人留下的规矩,要体体面面地见人,就算是打劫也要穿得干净整洁。”
三宝和二牛:...
一旁的青萍走到一个妇人身边,把自己的外披脱下还给人家。做完就招呼大伙往三宝那里走去。“大伙先停下手里的活,来见见新上任的县令大人。”言罢摆出套恭请的手势,指尖朝向三宝。
“新任县令?”
“可算是来大人了!”
“县令大人在哪呢?”
一群人目光四扫,七落八定,先是落在二牛这个汉子身上。二牛急忙摆手,身形一闪,把缩在身后的三宝给请了出来。三宝又一次被老多人瞧,小脸因着紧张而通红。他紧抿着嘴,两只手紧紧扣在一起,险要扣出花来。
三宝觉得气氛有些尴尬,于是勇敢抬起头说道:“大家好啊,我是三宝。”
话音刚落,就瞧见众人失望的眼神,仿佛在和他说,你这么个小娃娃也是县令?三宝心一咯噔,急忙道:“我十六了!”
也还是小,众人强颜欢笑。
三宝登时像泄了气的皮球瘪成一块皱巴巴的东西。二牛见此急忙上前。他笑道:“你们可别看不起咱县令大人,大人地种得可好嘞!”
此话一出,众人眼中立时有了光亮但不多。
两方寒暄几句,众人就折回继续舂米。三宝本想帮忙,但被二牛以不是大人这个身份要做的事为由给拒了。于是他俏盈盈地站在一边,两扇袖子拢齐,仔细瞧着众人舂米。
碧潭县的人舂米还在用杵臼这种最原始的工具。
而三宝在元家庄园时就已经用上践碓,这是一种脚踏式杵臼,不用双手挥力,靠脚踩就可以舂米。
三宝瞧见众人,特别是小孩挥着各自的杵臼忙着大汗淋漓,心中十分酸涩,总想着能不能帮上忙。他想着能不能现赶几套践碓出来,又觉得践碓结构比较复杂,大抵是没这么快造出来的。
想到此处,他有些气馁。但仅是一瞬之后,他便鼓起勇气,且脑中灵光一闪,想出个有趣的主意来了。
接下来,但听一片劳累的声音中陡然出现一道软软又怯怯的声音。
“我,我有主意可以帮大伙。”
写得孩子好惆怅哦~[托腮][托腮]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第7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