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讲《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好,大家请放掌。

我们身为一个佛弟子,我们刚开始亲近三宝是依止我们一念的信心。我们相信三宝的功德是无所不在,我们相信三宝有能力能够救拔我们。所以我们刚开始对三宝有信心,就皈依在三宝的慈悲的光明的座下,所谓的身为一个佛弟子。当然,身为一个佛弟子,我们会做一些慈善的事业。但是,这样子的慈善事业事实上,还没有从事一种宗教的修学,也就没有对生命有任何的改造,不过是在生命当中多了一部分的善业。

当然,我们会不断的要求自己去提升,进步。所以,我们要从一念的信心,开始要去对我们的生命有所改造。那么,就是一种从事宗教的修学。我们在修学之前有一个重点,需要注意的。就是你必须对你目前的生命的状况,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你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在法句经上,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现前的一个扭转的因缘,他讲出一个偈诵来加以形容。他说,我们众生在三界流转,是

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乐?

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

首先我们知道我们今天所处的一个三界的果报体,它的相貌是常在燃烧中,佛陀用一个起火燃烧的房子,来譬喻我们现前的一个身心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在三界得果报的时候,从婴儿开始,我们的生命就被无常大火所燃烧。即使我们过去有一些善业,在燃烧的房子当中,有一些美妙的资具,有一些恩爱的眷属,但是,因为房子燃烧的本质不能改变,所以,这样子一个燃烧的房子即使有一些美妙的资具,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欢喜和安乐的呢?何喜何可乐?这个时候,我们会问了,我们现在投胎在三界的果报,是一个无常大火的逼迫。

这样的一个果报体到底是怎样来的呢?事实上,不是上帝创造的。幽暗之所蔽,就是我们过去的业力所召感的,先业所感。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业力呢?就是我们对生命的一个愚痴,没有正确的观察。所以,这个黑暗就表明过去在一个没有灯光的环境之下,我们跟着我们的情绪,感觉去造业。那么,应该怎么办呢。何不求光明,你要在修学佛法之前,你应该要去听闻佛法,了解生命的真实相。你才知道你所要断除的是什么,你所要增加的是什么。否则,你只是凭着你的感觉来修行,你可能会错认消息了,浪费你很多的时间光阴,但是,对生命的增上,产生不了帮助和作用。所以,佛陀劝勉我们,所有在三界流转的弟子们那,何不求光明,你应该要尽量拨空,来加强你心中的光明,来对生命做出正确的抉择。当然,所有的经典对有加强光明的作用。但是,本经的特色,文简意赅。它能够在整个大乘经论当中,以八个法门来总持菩萨的觉悟。

好,我们看讲义的第五面。乙四,常行精进觉。本经的八个觉悟,第一个是无常无我觉,就是对生命的观照。我们在观照当中,我们是根据藕益大师的空假中三观,就是你对生命当中,你应该要先观察生命的本体。透过观察我们的生命啊,是生灭变异,虚妄无主的。就是说我们的生命它是一个有为法,它不是一个无为的涅槃。涅槃当然是不生不灭的,昨天的涅槃和今天的涅槃是完全一样的。身为有为法,它是流动性的,所以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随着时间不断不断的变化。这叫生灭变异,所以呢,在变化当中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实体。这样子,从无常无我就引导我们从一个有相的执取趋向到一个生命的本质的空性。

也就是说,它能够引导我们把生命回归到我们的原点。说是我们还没有流转之前,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当然现在流转了,很多很多的业力,变现很多很多的果报,但是假设今天我们把生命归零,那么到底我们本来的本质是什么。那么,就是所谓的从假入空。这个就是在观察生命的原点。当然,从假入空是一个超现实的观察,使令我们脱离暂时的因缘,回归到一个清净的本性。

第二个就是从空入假,从生命的原点又回到我们现前的一个相貌。我们有我们今生的眼耳鼻舌身意,这个时候,本经当中对假观的观察,是要我们心是恶源,形为罪薮。看经文的意思,我们对生命的观察,是非常悲观的,就是我们的内心是罪恶的根源。这个形是造罪的根本,这个就是有要我们厌离的意思了。当然,如果我们今天是一个净土的学者,我们在厌离娑婆的时候,我们也做出了另外一个选择,所谓的欣求极乐。就是娑婆世界是一个罪恶的根源,极乐世界是一个安乐的果报。这样子的假观就是一个对比的方式。有所放弃,有所追求。从这样子的假观,使令我们能够善知取舍,做好我们来生的一个生命规划。

当我们把生命的原点的空观和现前的生命的假观,能够把它平衡,这样子就是空有同时,空有无二的中观的思想。那么,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能够经常在寂静的心中,来对我们生命原点的观察,跟现前因缘的观察,如是观察,渐离生死,这样子就能够慢慢的破坏在掌控我们生命的十二因缘的这种生死的业力。当然,这个第一个观察是非常的重要的。

那么第二第三的少欲知足,那么这个是属于一个行动了,就是修行。少欲知足的宗旨是说,生为有情众生,我们内心当中自然会有很多的**,但是我们的**,绝对不能够去放纵,应该善加克制。那么,为什么要克制**呢?这当中有两层的意思。第一个,我们克制**能够离开痛苦,得到安乐。你**越淡薄,你就越容易产生乐受。越容易满足,越容易产生乐受。你一点点的东西,乃至于你喝一杯开水,你都因为现前的因缘而都生起乐受。那么,我们今天要采取放纵**啊,**的本身是一个无底洞。你会发觉你放纵的结果是你生起快乐的感受越来越困难。所以,离苦得乐之道就是你要善知要克制**。从离苦得乐的角度,就是第一个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夜渡佛

春盼莺来

逢春

贵妃娘娘千千岁

直播土味情话和部长们贴贴!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
八大人觉经
连载中妙音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