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明灭(十)

就在萧辞疑惑的这一刻,禁军破门而来,喊杀声再度响起,但这一次,却是北狄人被屠杀。

沈青如应变及时,反扣着萧辞的手臂,逼着她站起来,长枪枪尖抵在她喉咙间。“都给我住手!”

禁军见状,果然停下。但包围圈围得极紧,显然不打算放过任何一个人。

“放开殿下!”

萧辞一听便知道是凌玉的声音。

“放了殿下,我怎么脱身……呃……”沈青如话没说完,只觉得自己后心痛了一下,紧接着是第二下,第三下。

周身的力气从那个几个小洞里迅速流失。沈青如晃了一下,限制萧辞的手便再也握不紧。

萧辞抓住这个空档,避开枪尖,左手一扭从他手里脱出来,一把抓住他持枪的右手手腕一拧。

分筋错骨的声音让人齿寒。

萧辞一系列动作快得就好像早有准备一样。

禁军终于冲了上来。剩余的北狄人已经经历了多次重创,加上主帅殒命,此刻正肝胆俱裂。但兽困则噬,北狄人拼死反抗,禁军的收割并不轻松。

一片混乱中,凌玉冲过来扶起萧辞。

“温言呢?温言是不是和你在一起?”萧辞抱住凌玉。

“驸马?他在……”凌玉看向身后,竟然看不到温言的身影。“我派人去找。”

“温言!!!”萧辞觉得好像有什么压在胸口,堵得她喘不过气来。“温言!!!你在哪!!!”

她趴在地上,扒开一具具尸体,一个个检查过去。每每发现不是温言,他就松一口气。可是将手伸向一具尸体时,她的心又重新悬起来。

“温言……你在哪啊……你再叫我一次。我听见你的声音了……”萧辞趴在地上,不管四周如何刀光剑影。

“殿下。”凌玉替她挡掉砍过来的长刀。“此地危险,我已经让人去找驸马了。他跟我们一起来的,一定不会出事。”

“不……我弄丢了他……”萧辞躺在一片血泊里,在一片血肉横飞中闭上了眼睛。

浩劫之后,京城好像又恢复了平静,可是有些事情,永远都回不去了。

冯太后的尸体被迎回了京城,并追封为圣慈仁勇太后。当天护送的一众禁军皆有封赏,所有阵亡者的家属不仅抚恤金丰厚,更是格外追封了官职。长公主更是多有嘉奖,但是陛下的重礼只送到长公主府门口,就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不过这些跟普通百姓都太远了,他们更关心的,是朱雀街明月楼竟然关门了。原本国丧期间,朱雀楼是应该安静一些,但是明月楼是老场子,总也不至于就此关门大吉。于是民间纷纷传言说,老板娘一定是找到了乘龙快婿,回老家成亲去了。

萧辞昏迷了整整一天一夜,才终于醒了过来。

“凌玉,帮我倒杯水。”

等在她床前的凌玉立刻到了水过来。她心里憋了好几天的话,终于在萧辞精神状态好一些后能开口了。“为什么陛下要带走驸马?明明我们救了他?”

当天她和温言一起到了京城。他们在去西郊猎场的路上,遇到了返回京城的月娘。双方一交换信息,温言便觉得情况不好。他猜到了萧辞一定会让陛下从密道回京城,于是派月娘去长公主府接应。

自己和凌玉只有两人,即便见到了萧辞只怕也没什么用。于是两人当机立断,转而返回京城,利用萧辞留给温言的白玉同心佩,调用剩余的禁军前来救驾。

当晚萧辞情绪激荡,加上新伤旧病交替发作,到底没有能在晕倒前找到温言。等她在噩梦中醒过来,得到的结果却是,温言被萧齐带走了。

她带病进宫,向萧齐要人,可是萧齐却闭门不见。可笑她骄傲了一辈子,最瞧不上后宫女人哭哭啼啼动不动就跪的把戏,到了此刻,却只能长跪宫中,直到失去意识,被凌玉接走。

萧辞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呆呆地看着床顶。

“他是在气我,把梅玉寒留在了寺中。惩罚温言,名义上是惩罚他越狱出逃,无旨返京,私调禁军,实际上是他是在代我受过。”她苦笑一声。“梅玉寒的死状如何?”

凌玉帮她掖了下被角。“听说全身上下没有一片好肉,一条胳膊几乎被砍断了,连宫中仵作都吓到了。不过殿下为什么要留下太后?为什么不让她跟陛下一起走?”

“如果我死了,梅玉寒活着。陛下心软,必然会接她回宫。日后她兴风作浪,对陛下,对朝政,都没什么好处。所以我留下她。如果我活着,说不定能救她一命。如果我死了,一定要拉她垫背。”

“您没想过陛下会责备吗?”

“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哪能想那么多?”萧辞眼神里没有一点神采。“天牢那边打听过了吗?温言怎么样了?”

凌玉摇摇头。“天牢被围得跟铁桶一般,我们的人无论如何都进不去。对了,还有在沈青如的尸体上,找到三只袖箭,虽然没有求证,但应该是驸马射的。”

萧辞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月娘如何了?”

“我已经连夜让人送出京城了。凭月姑娘的本事,天高海阔,朝廷的人抓不到她。”

萧辞长长叹了口气,在无数的坏消息中,总算有一个好的。“审问这帮北狄人的人是谁?”

“张朝。他已经派人偷偷传了消息过来,北狄人的计划跟驸马和殿下猜的差不多。如今沈青如计划失败,北狄大军已经撤了。少帅那边,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萧辞扯了一下嘴角,勉强像是恢复了一丝活气。“哟,不叫他顾梁了?改称少帅了?”

“我在博州军这段日子,人前都要这样叫他。总要给他留点面子。”

“陛下没有追究顾梁的错?”毕竟温言是被萧齐一张圣旨送去博州的囚犯,无诏回返,再加上这些北狄人毕竟是从他眼皮子地下入的境,真的追究起来,顾梁难免要落一个治下不严的罪名。

可是凌玉摇摇头。“陛下什么都没说。”

萧辞沉默了很久,终于道:“我要进宫一趟。”

那座浩荡的皇城,还是那样冰冷而巍峨,萧辞站在那熟悉的皇宫大门外,看着黑色的风穿过漫长到永无尽头的宫巷。

这阵风似乎已经停了,但又似乎永远都不会停。

她再次踏上这条宫巷的时候,只觉得像是踏上了一条冰河。

文徳殿的灯还没灭,长喜提着宫灯站在门外。灯火并不明亮,在风中明明灭灭,只有一息尚存。

萧辞的到来似乎并没有让长喜意外,他对着萧辞躬身行礼,侧身推开了身后的宫门。

空旷的文徳殿里,萧齐伏在案上,灯火笼罩着他的身影,明黄色,却并不威严。

他还很年轻,刚刚二十岁,可是他已经当了十一年皇帝了。他又恢复了惯常的稳重严肃,好像那夜的慌乱只是幻觉。

萧齐听到声音,抬起头来,看着站在殿中的萧辞。她还是跟他幼年时记忆里那样挺拔,仿佛不会被任何风波所打倒。可是她又是那样的陌生而遥远,身上带着太多萧齐没有见过的东西。

姐弟两人一站一坐,相对而望着。

平时里萧辞虽然仗着长公主的身份,常有逾矩,但是进到宫里,基本的礼数也并不欠缺。但是这一次,她只是平静地看着眼前年轻的帝王,面露悲悯。

“一切都结束了吗?”萧齐问。

“不,还没有结束。”萧辞回答。

“因为温言?”

“是,你还没有把温言还给我,所以还没有结束。”

“朝臣们对他意见很大,认为他假借天威,私调禁军。百姓们对于此事也议论纷纷。”

“你是皇帝。你知道如何平复朝议,而不是被牵着鼻子走。”

萧齐看着她,似乎在想这件事。过了良久,他终于开口问萧辞:“所以你要走了吗?”

“是,带上温言以后,我就要离开了,无论是去哪里,这一次我不会再放弃他了。”

“如果我不放人呢?”

“不,你会放的。”萧辞看着他,平静地笑笑。“我了解我的弟弟,他不会这样做。”

“弟弟”两个字突然间击中了萧齐,他愣在原地,不知道要如何接话。

这个世上,他真的只有这一个亲人了。

萧辞眼神闪了一下,继续道:“阿齐,我这一生,有三大幸事。其一,年少得遇良师授业,启智明理,而能保全天性。其二,成年后得遇佳偶,温厚相待,举案齐眉。其三,纵横朝堂十载,与亲弟相互扶持……从未离心……”

她看着坐在高位上的萧齐,脸色是无限哀恸。"如果说我这一生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我仅剩的亲人,要一辈子困在这座冰冷的宫城中。"

她看着自己的弟弟。她心里是多么希望,他也能跟自己一样,可以去看塞外的草长莺飞,看江南的松月桥柳,可惜他的人生,只能和这座冰冷的宫城捆绑在一起,一生不得解脱。

她哽咽了一下,深呼吸几下,从怀中掏出那枚温润的同心环玉佩,道:“阿齐,如今到了我功成身退的时候了。我会上一道罪己书,请求退回西南封地,此后朝堂之上,再不会有萧辞的声音。”

她又喊他“阿齐”,像他们小时候一样。他终于在她眼睛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不!你没错!”萧齐站起身来,大喊道:“朕不让你走!朕放过你一次,是你自己回来了。现在朕不让你走!”

相对于萧齐的激动,萧辞非常平静。她已经太累了,这一路上,她的师长,亲人,挚友,尽数凋零。积羽沉舟,如今她想要的,只有一个温言。

“阿齐,我在这里要做的事已经完成了,现在时候到了,我该走了。”

“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年轻的帝王大声地质问着。

“为什么?我也不懂。也许因为我是女人,朝堂上容不下我。无论我做什么,得到的都只有诋毁。但也正因为我是女人,对你的皇位到底没有威胁,我还能有命留下来。”萧辞心里觉得荒唐。“阿齐,不必再纠结这些了。把温言还给我,这是我最后的要求。”

“不……朕不愿意,只要他还在,你就不会走。”

“阿齐,我会去天牢,接温言。他若能生,我便与他一起生,若不能,我便与他一起死。你我姐弟,就此告别了。”

与来时一样,萧辞没有对他行礼,只是转过身,慢慢走向殿门口。

“姐姐!”萧辞走到门边时,终于听到了这一声。“对不起,我错了!”

萧辞背对着他,挺拔的身影突然晃了一下。可也只有那一瞬间的松怔,她便又重新站定,还是那个八风不动的长公主。

她没有看身后跪在地上的年轻帝王,只头也不回地,出了文徳殿。

作者有话说

第122章 明灭(十)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夜渡佛

春盼莺来

贵妃娘娘千千岁

逢春

直播土味情话和部长们贴贴!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驸马无用
连载中春到小桃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