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书法交流

阿瞒与曹桐在陈留地区精心筹备了粮草之后,便启程前往颍川继续他们的准备工作。

不巧的是,在他们抵达颍川之际,恰好传来了阿瞒的叔祖父,时任颍川太守的曹褒因病去逝的噩耗。

阿瞒与叔祖父曹褒的交集并不多,仅在曹腾的葬礼上匆匆一面,那时他还年幼,对叔祖父的印象仅剩下模糊的轮廓。

然而,阿瞒最初的启蒙教育,尤其是识文断字,却是得益于叔父曹炽的悉心教导。

颍川太守府外,众多士人前来吊唁曹褒太守的离世。

他们身着素服,表情凝重,手中或持着挽联,或捧着香烛,以此表达对故去太守的敬意和哀思。

阿瞒置身于前来吊唁的士人之中,他的目光不时在人群中游移,心中隐约感到一丝无聊。

在这样的庄重场合,他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就在他开始感到不耐之时,一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孩童突然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位孩童外表普通,但那双眼睛和眉宇间却流露出与年龄不符的聪慧与沉稳,这让阿瞒不禁多看了几眼。

这位孩童正是出自名门颍川荀氏的荀攸。

由于年纪相近,阿瞒忍不住上前,与荀攸互相行礼致意。

在简短的交谈中,阿瞒了解到荀攸目前正就读于阳翟的官学,学习小学课程。

此次前来吊唁,是受叔父之命,特来代表家族表达哀悼。

阿瞒与荀攸在太守府的一番交谈后,两人很快便决定一同前往颍川官学。

荀攸欣然答应带领阿瞒参观,并介绍他在官学的学习生活。

抵达颍川官学,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校舍,书声琅琅,学子们或坐或立,都在专心致志地学习。

阿瞒跟在荀攸身后,一边参观一边感叹,这里的学术氛围比他想象中还要浓厚。

在参观过程中,荀攸带着阿瞒见了自己的好友,正在教室内埋头书写的学子——钟繇。

钟繇在书法上的天赋让人望尘莫及,他的字迹工整而有力,深得师生们的赞赏。

于是起了与钟繇探究书法的兴趣。

钟繇性格谦逊,对于阿瞒的请求,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他铺开绢布,拿起毛笔,一笔一划地展示着他的书法技艺。

阿瞒在一旁看得入神,不时地点头称赞。

钟繇书写完毕,阿瞒从怀中掏出一叠皱巴巴的纸张,纸张微黄,透露出岁月的痕迹,这便是竹纸。

竹纸是阿瞒自蔡府离去后,系统所赠的奖励,因其质地偏薄,阿瞒时常将其随意揉捏,偶尔甚至当作厕纸使用。

荀攸与钟繇见状,相视一笑,眼中流露出好奇之光。

阿瞒轻轻展开竹纸,提起笔来,笔走龙蛇,写下“颍川多奇士,阿瞒欲求友”几个大字。

这些年来,阿瞒对《石鼓文》的字体颇有研究,他的字迹既有秦朝那股雄浑霸主的气势,又不失方正丰厚之风。

笔锋起止间藏而不露,圆融而浑厚,结体严谨,长短适中,古朴雄健,秀美而不失风骨。

钟繇看着阿瞒的字,神情变得严肃而专注,他细细品鉴,随后谦逊地表示希望能与阿瞒深入交流书法艺术。

阿瞒闻言,放声大笑,说道:“哈哈哈,我打算在颍川多留些时日,钟繇兄若能慷慨解囊,包我这几日的吃住,那我便是感激不尽,甘之如饴了。”

钟繇闻言,微微一笑,点头应允。

他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对于阿瞒的才华和率直性格颇感投缘。

钟繇素来好客,且乐于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阿瞒的提议正合他意。

【叮,宿主成功结识两位才华横溢的好友,获得翻身币66枚,额外奖励《菜根谭》一本。】

“《菜根谭》——这书名颇为独特,令人好奇。”阿瞒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探究。

【《菜根谭》的书名源自儒家学者汪革的至理名言:“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此书在序言中亦有明确的阐释:“‘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他的暗卫

在星际开密逃

贵妃娘娘千千岁

岁岁平安

春夜渡佛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阿瞒绑定了咸鱼系统
连载中心态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