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天寒地冻。
阿瞒与袁绍整装待发,踏上了前往雒阳的征途。
此次行程,他们并未携带阿彪,而是由阿瞒亲自驾驭那辆雪地越野车。
阿瞒素来胆大心细,对驾驶充满热情,而袁绍则稳坐副驾驶,为阿瞒指路导航。
在这一路上,他们目睹了无数灾民的悲惨景象,四散各地,无人问津。
阿瞒心中愤懑,对那些无为的官员们感到厌恶。
连年干旱加之今年严寒的冻灾,使得百姓流离失所。
阿瞒心想,若是能将这些灾民组织起来春耕复产,岂不是比让他们四处流浪要好?
然而,阿瞒叹息一声,摇头不已。
袁绍见状,劝说道:“事情哪有你想的那么简单?灾民若是组织不当,恐怕会引发更大的乱子。如今各地粮食短缺,无人敢轻易收留这些灾民。”
他又继续说:“他们如今犹如一群饿狼,失去了秩序和道德的约束。我们只能等待朝廷的军队带着救济粮前来安抚民心。”
袁绍提醒阿瞒不要在此地久留,尽管他们的雪地越野车造型奇特,让灾民有所忌惮。
但若灾民察觉到车内之人有救济之意,恐怕会蜂拥而至,届时想要脱身便难了。
阿瞒紧握方向盘,目光透过车窗,看到那些瘦骨嶙峋的灾民,心中挣扎着:救,还是不救?
年仅十岁的阿瞒,在某些方面显得异常成熟。
他向来谋定而后动,深知救济灾民的后果。最终,阿瞒下定决心,咬牙决定:救!
不仅要救他们,还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阿瞒掉转车头,朝着谯县的方向驶去,同时大声向窗外的灾民呼喊:“想要活命的人,跟我去谯县,那里有粮食!”
谯县距离此处有一百多公里,徒步走去需近一个月时间,以灾民目前的状况预计还会晚半月左右。
阿瞒还拨通了夏侯惇的视频电话,安排他们为灾民准备临时住所,并在沿途设置粥棚。
阿瞒和袁绍沿途呼喊,引导灾民跟随。
遇到十岁以下的孩子,他们还会将其带上车。
当他们抵达夏侯惇等人设立的救济点时,雪地越野车内已挤满了二十几个孩子,袁绍身上甚至绑了三个孩子。
这些孩子,或是父母重病无力抚养,或是已成为孤儿。
最小的那个,尚在阿瞒怀中,出生不到十天便失去了母亲。
阿瞒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为他取名曹阿宝。
从此,他便是他曹阿瞒的第一个孩子。
在谯县,阿瞒、袁绍、夏侯惇、夏侯渊等人齐心协力,展开了一场浩大的救灾行动。
夏侯惇和夏侯渊早已根据阿瞒的指示,动员了谯县内的居民,搭建了临时住所和粥棚。
当阿瞒驾驶的雪地越野车抵达时,灾民们在他们的引导下,有序地进入了临时住所。
孩子和女人们被优先安置,确保他们能够得到温暖的衣物和充足的食物。
阿瞒和袁绍没有片刻休息,立即投入到了救灾工作中。
他们亲自监督粥棚的运作,确保每一份粥都能公平分配给灾民。
夏侯惇负责组织青壮年灾民参与重建工作,修补房屋,清理废墟,为重建家园打下基础。
夏侯渊则带领一部分人负责收集和分配物资,确保每个灾民都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在阿瞒的带领下,谯县的居民也纷纷伸出援手,有的捐出了家中的衣物和食物,有的提供了医疗服务。
一时间,谯县成为了一个充满爱心和希望的避风港。
阿瞒还特别关注那些孤儿和失去家庭的孩子。
他亲自设立了儿童保护区,安排专人照顾这些孩子,并确保他们能够接受教育。
曹阿宝,这个最小的孤儿,成为了阿瞒特别关照的对象,他时常在忙碌之余,亲自养孩子。
袁绍则利用自己的人脉,向周边郡县发起援助请求。
不久,各地的援助物资陆续到达谯县,极大地缓解了救灾的压力。
袁绍还组织了一支队伍,负责维护秩序,防止有人趁乱作乱。
随着时间的推移,灾民们在阿瞒等人的帮助下,逐渐恢复了生活的信心。
他们开始参与到农业生产中,春耕热闹的景象在谯县的土地上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尤其是阿瞒的咸鱼屋附近的贫瘠之地都被灾民们开荒种植下了新的作物。
夏侯惇和夏侯渊带领的重建队伍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许多倒塌的房屋得到了重建,还新建了很多房屋,让灾民们有了安身之所。
在这次救灾行动中,阿瞒、袁绍、夏侯惇、夏侯渊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共同经历了艰难时刻,也共同见证了希望的诞生。
但随着阿瞒他们救灾工作的深入,谯县的官员们开始对阿瞒等人的行动产生了不满。
他们认为这些行为干涉了地方政务,甚至有些官员私下里指责阿瞒等人是在炫耀自己的能力,试图抢夺他们的权力。
一日,谯县的主簿桓昭找到了阿瞒,态度颇为傲慢地说:“曹操,你此举虽然是出于善心,但未免有些越俎代庖。救灾之事,自有官府料理,你不过是一学生,岂能擅自指挥?”
阿瞒听后,心中虽有怒气,但仍然保持着冷静,回答道:“桓主簿,我等并无取代官府之意,只是见百姓疾苦,故伸出援手。若是官府能够妥善处理,我等自然不会插手。”
桓昭却不依不饶,继续说道:“你们这些所谓的救援,不过是临时之举,长久下去,如何维持?而且,你们收集物资,组织人力,未免有些僭越了。”
袁绍在一旁听不下去了,插话道:“主簿,我们做的事情,都是官府本应做的。如果官府能够及时行动,我们何须出面?现在灾民得到了安置,秩序得以恢复,你却来说这些风凉话。”
夏侯惇和夏侯渊也站了出来,表示支持阿瞒和袁绍。
官府在灾荒面前的不作为,才是导致民间自救的原因。
双方争执不下,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谯县的官员们开始威胁要上报朝廷,指控阿瞒等人擅自行使官府职权,扰乱地方秩序。
阿瞒和袁绍对视一眼,想着如果与官府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将对救灾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于是他们决定采取更为圆滑的策略,以平息这场冲突。
阿瞒对桓昭说道:“桓主簿,我等并无他意,只是想帮助灾民度过难关。既然官府有所不满,我们愿意将救灾工作全权交还给官府,但请官府能够立即行动,不负百姓所望。”
桓昭听后,态度稍有缓和,但仍有些狐疑。
阿瞒接着说:“我们愿意将收集到的物资和临时住所的管理权移交给官府,并协助官府完成交接工作。只希望官府能够保证灾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在阿瞒的坚持和妥协下,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
谯县官员同意接管救灾工作,并承诺会继续保障灾民的生活。
阿瞒等人则退居幕后,转为监督和协助,确保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次冲突虽然暂时平息,但阿瞒也深刻认识到,要想真正为百姓谋福祉,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更强大的力量和更高的地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