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姐姐!”声音里有饱涨的却又惴惴不安的至为欢喜。
高朝溪对她们安抚地笑了笑,却也没有如往日般闲谈:在看到兴安和圣旨前,谁都没有心情说旁的。
时已临近正午,夏日灿灿阳光在红墙绿瓦间跳动,有骤然而起的欢笑声从前头传来,周宝林都懊恼了:早知道等在西六宫的门前了!
兴安的身影出现了。
他的声音苍老却极为稳重,字字句句清晰而沉凝。
高朝溪的目光随着这道圣旨望向四面。
明明是见惯了景致,但今日才发觉,这紫禁城竟是如此树色青碧,燕紫莺黄,美的似乎值得醉眠席地,慢慢赏玩这世间风光万重。
**
饶是兴安带着心事,往后宫里走了一趟,也令他很是感慨。
他回到奉天殿外后,并没有立刻进门,而是在一旁等着宴散——
礼部尚书刚出门就被兴安拦住了。
兴安特意抽身出来,不只是讨好皇帝给后宫传旨,更是要跟这些朝臣们通气:好好干活,现在王振可不能出来!
锦衣卫指挥使还是王振的狗腿呢,现在只听皇帝的,根本不跟他们接触,显然只是收缩势力等靠山出来。
这会子王振出来,大家一起去死好啦!
于是金英与礼部尚书郑重叮嘱:务必把这件事办漂亮,按照皇帝的旨意,写一道上佳的诏天下书,做到皇帝今日提起的‘故兹诏示,咸使闻知。’别带着情绪搞什么消极怠工。
其实朝臣们也急于跟兴安公公通个信——
陛下今日怎么了?脾气这么暴躁?说实话,虽说原来王振也总是把人搞到诏狱去,但甭管陛下实际知不知道,明面上都是不知情,都是王振‘矫旨’‘擅权’‘私自戕害’。
可这次是陛下亲口下令的。
说句不好听的:遮羞布都不要了,这得心情多恶劣啊。
兴安叹气:他倒是知道陛下不行的事儿,但给他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说啊。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过些时日朝臣应该就明白了。
于是现下他只能含糊说:陛下龙体不安,心情郁郁寡欢非往日可比。
路过并竖着耳朵的吏部尚书王直立刻心道:你乱讲!我坐的最近,看到陛下连吃了八个粽子!
这是身体不好?
老王尚书深深叹口气:他是朝堂上真真正正的老资格:永乐二年就中了进士,还帮太宗起草过圣旨。跟他比起来,连其余几部尚书都是晚辈。他是实实在在走过了太宗、仁宗、宣宗三朝。
但这第四朝,让他觉得比前三朝加起来都头秃。
老了啊。
王老尚书一脸秋风萧瑟地往官署走去:希望真如兴安公公所说,陛下今日出格之举,是因圣体违和的偶然。
不要再犯了。
*
若是四朝元老王尚书能看到此时殿内的画面,一定会觉得心塞——
朝会赐饭后,姜离也没立刻放郕王走,留他喝茶。因吃了粽子,上的是陈皮山楂岩茶用以消食。
喝过茶,姜离说起了废除殉葬事的后续。
是的,一定得有后续。
一道圣旨,甚至是只有一朝帝王坚持的废殉,效验不足。
史册上英宗临终前提出废妃嫔殉葬,确实是推行了。可惜之后还有王府,甚至是勋贵人家想要名正言顺令人殉葬。
比如,都到了成化十年,辽王朱豪墭还敢直接上奏,要求把病故儿子无所出的妃嫔送下去殉葬,好在被成化以‘先帝不令嫔妃殉葬,你也不许’给拍回去了。[1]
可见各地对此圣旨的执行力度如何了。
必得时日良久,以及不下于两朝帝王坚持下去,才能安定些——如同史载“其事经英宗、宪宗一再以遗命禁止,方沿袭成为定制。”[2]
“所以小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今天在朝上,她没走礼部,没走内阁,非常强硬突如其来下了旨意废除殉葬——
“就像……”她想了想:“乱拳打死老师傅吧。”
朱祁钰莫名领会了这个比喻。
姜离忽然问道:“小钰,那你觉得把‘老师傅’打死后,接下来要做的是什么?”
朱祁钰想了想,刚准备开口说话,就见皇帝摆手制止,让人取来笔墨:“咱们就像《三国》里诸葛丞相和周都督一样,各自写在手上再对照如何?”
朱祁钰点头:《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坊间很流行的小说,有各种画本和私刻本,里面的经典情节流传甚广。
而姜离也已经摸清:如今明朝还不会官方出版小说,后世常见的《三国演义》其实是嘉靖朝刊印的,如今坊间的都是各种私人版本。
6688就见姜离一心二用,一边在手心上写字,一边在意识空间大屏幕上用加粗体记录了下待办事宜:官方出版《三国演义》。
如果见不到诸葛丞相,就为他出书吧。
6688:啊,她真的好介怀啊。
*
两人写完后,同时摊开手心。
墨字清晰。
朱祁钰:收殓。
姜离:碎/尸。
朱祁钰:……
姜离笑道:“差不多意思嘛。”
——都是要把这件事钉死了,别再出来诈尸了。
小剧场:
四朝元老忧心忡忡王尚书:太宗、仁宗、宣宗在天有灵,保佑大明!今日就是个意外,以后陛下不会再闹出什么事端来了。
试用期都没过的阿离:新建文件夹。
*
想替皇帝解决言官被拒,再次输给王振的金督主,沮丧回来在岳飞像前落泪:我一心为陛下却被忽视被误解被推开。倒是王振这种秦桧似的小人被皇上看重。
岳爷爷,只有您能体会到我的痛苦吧。
岳飞:谢邀。不必。
PS:东厂拜岳飞,不是我杜撰的呀。
是明朝太监写的《酌中志》记载:东厂外署大厅之左小厅,供岳武穆像一轴。厅后砖影壁,雕后狻猊等兽、狄公断虎故事,存此者良有深意也。
*朱祁钰爱吃野菜是真哒,因为爱吃野菜和小鱼干,派人去找还被于少保劝过【(帝)尝遣使往真定、河间采野菜,直沽造干鱼,谦一言即止】
关于皇帝赐饭也有件有意思的事情:明人余继登《典故纪闻》有记:“洪武间,朝参官皆赐食”然后“至(洪武)二十八年十月,以供给为难,始罢之”。
老朱:想想还是省点钱!
到了朱棣又给续上了。
朱棣:造宝船下西洋!修永乐大典!五征漠北!不就一点食堂钱吗,朕不差钱,开起来。
备注:
[1] 【成化十年王府请殉葬事】:甲戌辽王豪墭奏嫡长子恩鏋病故其继配冯氏妾曹氏俱无所出宜令殉葬 上曰 【先帝上宾顾命毌令后宫殉葬 】可以为万世法况王府前此亦未尝有用殉者今辽王葬其子乃欲以其妇殉之何其戾邪礼部其移文所司启王勿用殉迁其妇别室使无失所。(《明宪宗实录》)
[2] 【成化帝也下旨免殉葬事】:陆容《菽园杂记》:‘宪宗皇帝受终日,英宗遗言,免用宫嫔殉葬,故宪宗宾天,亦有命不用,遵先训也。’
皇甫录《皇明纪略》“是其事经英宗、宪宗一再以遗命禁止,方沿袭成为定制。”
【明英宗实录记载废除殉葬事】: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歛时湏沐浴洁净,棺内装用袍服系腰绦环,皇后同东宫自选带皮鞓者易以绦鞓,衣服不湏多,纵多亦无用。择好地建陵寝,皇后他日寿终,宜合葬。惠妃亦须迁来,以后诸妃次第祔葬。此言俱要遵行,毋违。”
本文写到现在,对英宗的态度也是比较明显的,不洗是没什么争议的昏君。如果不论朱祁镇整个人生的是非对错,就论这一件事:他能提出来止后妃殉葬,确实是好事。加上成化两朝,总算沿袭了下去。
(姜离乱入:所以这才是我的新手世界,而不是一开始就是完颜构是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后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