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不行

所以姜离看她们还要自掏腰包给皇帝送东西,就很心疼——

带入下,就是辛辛苦苦北漂人,每天打卡考勤(晨昏定省守着做妃嫔的规矩)挣得工资,为了拿项目还得倒贴钱。

然而大明后宫的职场,却是容不得人不卷的。

姜离从现代而来,“卷死了”是很多人放在嘴里说的口头禅。

但在这大明的后宫,不卷,甚至哪怕尽力卷了,但运气不好只得宠而无子嗣——就是死,真正的,物理意义上的死。

姜离打开了贴着长春宫封条的点心匣。

“她们争的哪里是恩宠。”

“是命啊。”

*

夏日阳光粲然。

高淑妃倚靠在窗畔榻上。午后阳光斜斜切进来,晒不到她却能晒到她身旁的一只摊开睡觉的狸花猫。

猫的皮毛被晒得略微烫热,摸上去是令人舒心的温度。

她边伸手轻轻顺着猫的脊背抚摸,边轻声对身边贴身宫女说完了那句她当着众人没有说完的话——

“皇帝若不好了,咱们余生,也不过是与先帝的诸多嫔妃一般,等着殉葬罢了。”

高淑妃是最早一批进宫的妃嫔。

正统六年,张太皇太后下旨选秀,令两京,河南、山东等地符合条件的,十三至十五岁女子入京待选。

她就是这样进宫的。

只是她入宫的时候才将将十三岁,太皇太后也挺喜欢她,就先做了太皇太后的女官。

因此高淑妃是这宫里最懂宫规,也最清楚宫闱中的那些尘封的,带着血腥气森然旧事的人——

先帝明宣宗朱瞻基,子嗣上就有些艰难。偏生仙逝的又早,三十八岁就驾崩了。

彼时后宫里有子嗣的,只有如今的孙太后育有皇子朱祁镇、吴贤妃育有次子朱祁钰、以及元后胡善祥(因无子被废)育有两个公主。

除此外,其余的嫔妃,都在先帝驾崩后得到了晋封,比如嫔升妃,妃升有封号的八妃或贵妃。

然而,除了升封,还得到了——谥号。

“惠妃升贵妃,谥端静。”

“赵妃升贤妃,谥纯静。”

“吴妃升惠妃,谥贞顺。”[1]

……

高淑妃在两页发黄的故纸堆上,看到了这些素不相识的女子,以及她自己。

在最后的最后,有一句表彰她们的话语:“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1]

高淑妃不由想起初入宫闱时,曾经不慎经过一回请嫔妃‘自愿追随先帝’的宫殿,明明是夏日,却散发着一种凄冷阴异的气息。

“喵!”

高淑妃回神,发现是她方才有些用力,把猫按痛了。但猫也没跑,只是叫了一声。

她忙抱起小猫哄了哄:“哦,乖,乖……”

忽然就不可抑制的泪如雨下。

眼泪渗入被阳光晒得温热的皮毛里。

小猫无知无觉,抬起头来舔了舔主人的面庞,细声细气叫了两声。

这声音又弱又小,很快消散在殿宇内,就像那些美丽的影子,消失在深宫之中。

**

乾清宫。

兴安回禀郕王求见。

姜离停下正在画麻将图纸的笔:“正好,朕也有事要找他。”顿了顿又格外嘱咐道:“别给郕王备果仁茶,备清茶。”

朱祁钰入座后,看着在条案前作画,身体看起来已经不错的皇兄,不知怎么开口——

他本不想来的,但孙太后嘱咐他一定要问明皇帝不入后宫的缘故,美其名曰,你们是兄弟,不比旁人,说这些话更便宜。

朱祁钰:啊,完全没觉得兄弟间这个问题更好开口!

他尴尬地喝了两口茶后心一横,索性硬着头皮长痛不如短痛的直接问。想着要是皇上生气骂他也好,这样他就再也不用干这种活了。

不过,皇帝没有生气,而是很自然地笑道:“哦,你问缘故啊?”

“就是这回重病的后遗症——朕以后再也不必进后宫了。”

朱祁钰一口茶就喷了出去。

姜离:看,还好她有先见之明,嘱咐人别准备果仁茶,不然又要呛个好歹。

朱祁钰:这是我能听的吗?!

见朱祁钰吓得整个人失去了颜色,姜离不由觉得很有意思,笑道:“怎么?这又不是什么稀奇事。”

对着朱祁钰‘真的吗,我不信’的震惊眼神,姜离慢悠悠给他举例子:“宋高宗赵构,在被金人追的时候,不就吓得‘矍然惊惕,遂病痿腐,故明受殂后,后宫皆绝孕。’了吗。”[2]

“受惊大病之后,这种事很常见的。”

朱祁钰整个人还是震惊的失去了逻辑思维,仅剩下本能逻辑思维在运转。而他虽是皇族,但也是臣子,有御前应答的潜意识:如果皇帝自比明君就要附和,自谦为昏君,就要赶紧反驳(甭管心里怎么想)。

于是他下意识麻木回答道:“皇兄何必自比宋高宗,皇兄文治武功,海内属望。”

姜离不知道朱祁钰这是臣下的本能,听他这么说不由怜爱地看了看他:看看,给人孩子都吓得开始说胡话了。

于是也不开口了,体贴给了一盏茶的时间缓和心情。

朱祁钰逐渐找回了自己的理智,但完全不知道怎么继续刚才的话题。好在他想起了方才在门口兴安的话,皇帝也正好有事要召见自己,于是生硬转换了话题。

他声线还有点发飘,小声问道:“皇兄寻臣弟有什么吩咐?”

就听皇帝忽然问道:“你对殉葬如何看?”

小剧场:

姜离跟系统闲聊八卦:宋高宗这样不行,也挺好的,省的祸害别人,而且从他以后皇位又变成赵匡胤一脉了……吧啦吧啦。

系统听到的:宋高宗,好。

备注:

*按日子更换衣裳出自《酌中志》

关于明朝妃嫔的史料——

【朝鲜贡女】:永乐时,朝鲜贡女充掖庭,妃与焉。

【妃嫔出身】:《明史》所说:“自文皇后而外,率由儒族单门入俪宸极”。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本朝后妃多出民间,勋戚大臣皆不得立,亦其势使然,顾于国家有益”。

[1]【殉葬嫔妃《明史》】:正统元年八月,追赠皇庶母惠妃何氏为贵妃,谥端静;赵氏为贤妃,谥纯静;吴氏为惠妃,谥贞顺;焦氏为淑妃,谥庄静;曹氏为敬妃,谥庄顺;徐氏为顺妃,谥贞惠;袁氏为丽妃,谥恭定;诸氏为淑妃,谥贞静;李氏为充妃,谥恭顺;何氏为成妃,谥肃僖。册文曰:“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盖宣宗殉葬宫妃也。

[2]【赵构的不行事迹】:《说郛》卷二十九,《朝野遗记》:方伯彦、潜善养安之际,外传北风极劲,而汪、黄傲然谓无事,故上亦不甚虞。比江都宫中方有所御幸,而张浚告变者遽至,矍然惊惕,遂病痿腐,故明受殂后,后宫皆绝孕。

再放下一下正统六年选秀的地域范围,家人们可以对号看一下,自己家乡在不在倒霉范围内——【太皇太后敕谕礼部尚书:“尔礼部其榜谕北京、直隶(北直隶,现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南京、凤阳(现安徽省滁州市)、淮安、徐州、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于大小官员民庶有德之家,用诚求,务择其父母克修仁义、家法齐肃,女子年十三至十五,容貌端洁,性质纯美,言动恭和咸中礼度者,有司以礼令其父母亲送赴京,吾将亲阅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不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号后

关于你的偏执狂

如何饲养恶毒炮灰

心跳晚霞

佛罗伦萨交响曲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安分守己当昏君
连载中顾四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