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周朝(十二)

太子被救的事最开始是个秘密,他是以邵公的儿子的身份被养着。历史上说召公、周公两相共同执政,号称“共和”,这就是所谓的“共和执政”。

共和十四年,周厉王死于彘,于是在召公家中长大的姬靖被立为天子。

这里说一下,周厉王死了周宣王才登的基,不然都称天子,儿子听不听老子的话呢?所以厉王死前小太子不能登基。但是大臣可以不听大王的话吗?大王昏庸的话,大概应该可以吧,毕竟周文王周武王不都是商纣的臣子吗?

之后周公召公辅佐周宣王,修明政治,遵循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遗风,诸侯又重新归附于周。说的很容易,这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牵涉到多少战争。

比如说周宣王继位后,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这个人周幽王的时候还要提)、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

周宣王时期还延续了西周的分封政策,楚国降服后,周宣王命召穆公在谢(今河南南阳)建造住宅、宫室、宗庙及都邑,开辟土田,命傅御将王舅申伯(申伯一脉,是宣王的舅家,也是宣王儿子幽王的岳系,幽王儿子平王的外祖系)的亲属、家臣和私属迁居于此。周宣王还亲自前往郿(今陕西眉县东北)为申伯(后面还会出场)践行,赐予他车马及玉圭,建立申国,作为镇抚南方的军事重镇(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所以要娶申伯的女儿做幽王的王后)。

吕国也在同时被周宣王改封于申国以西。周宣王还封韩侯于韩城(今山西河津至万荣县万泉乡一带),建立韩国,作为镇抚北方的军事重镇。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弟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所以烽火戏诸侯的时候郑伯友拼了命的救驾,抛开一小撮的阴谋论,周幽王是自己亲侄子。

此外,周宣王还封仲山甫于樊(今陕西长安区东南),建立樊国。封其子长父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建立杨国。

在政治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恢复天子权威。周宣王在位时下令修建宫殿,命仲山甫前往齐国筑城,加强东方边境的防御。周宣王还效仿先祖兴畋狩之礼,在东都雒邑(今河南洛阳)会见诸侯。这一系列的措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

在夸奖了周宣王遵循古礼之后,司马迁笔锋一转,写到“十二年,鲁武公来朝见。”

为什么专门提出这样一个人呢?鲁武公也是周朝的宗室,叫姬敖,是鲁献公的儿子,鲁真公的弟弟。周宣王即位的第二年,鲁武公的哥哥去世,鲁武公继位。然后,周宣王十二年,鲁武公和大儿子公子括、小儿子公子戏,西行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爱公子戏,想要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

周朝大夫樊仲甫(一名仲山甫,周幽王时期也要提及)劝阻周宣王说:“废长子立少子,不合于礼;不合于礼,必然触犯王命;触犯王命,必然诛灭他;所以发布命令不能不合于礼。命令不能实行,政治就没有权威;实行命令而不合于礼,人民将背弃君上。以下事上,以少事长,是合于礼的做法。现在天子为诸侯立嗣,立其少子,这是教人民犯上。如果鲁国听从您的命令,诸侯效仿您的做法,那么先王之命将阻塞难行;如果鲁国不听从您的命令,您因此诛伐鲁国,那么您这就是自己诛伐先

王之命。此事,您诛伐也是失误,不诛伐也是失误,天子您还是慎重考虑吧!”周宣王不听,终究还是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

公元前817年(鲁武公九年)夏天,鲁武公从周朝回到鲁国后就去世了,公子戏继位,这就是鲁懿公。

但是事情没有到此结束。公元前807年,也就是鲁懿公成为国君后的第九年。公子括早已去世,但公子括的儿子伯御却不甘心这么放弃原本属于他的王位于是就兴兵作乱。鲁国本是周公之后所以素来以礼为主,鲁武公废长立幼于礼不合,所以伯御作乱很快就得到了鲁国人的响应。

伯御与鲁人一起杀死鲁懿公后,立伯御为君。并在宫内搜寻鲁武公的儿子(伯御的叔叔)公子称,准备将他杀掉。公子称的保姆孝义保让自己的儿子穿上公子称的衣服躺在公子称睡觉的地方,结果被伯御杀死。伯御被称为“鲁废公”。

据记载,公元前798年(周宣王三十一年),镐京城内有兔子跳跃舞蹈 ,有马变成人(不管是真正的灵异事件,还是有人可以引导了言论,周宣王的统治出现了裂缝)。公元前797年(周宣王三十一年),周宣王派军队攻打太原之戎,没有成功。

公元前796年周宣王听说自己立的鲁懿公被杀,鲁国作乱(实质上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年,是周宣王的情报系统太落后呢?还是太忙了以至于腾不出手来收拾呢)。于是在盛怒(如果真的才知道,这十年之间该有多少事被瞒在鼓里?不怒才怪)之下兴兵伐鲁,杀死了伯御,在仲山甫的建议下立鲁武公的三子公子称为君,这就是鲁孝公。

周宣王干涉了鲁国的内政,然后一场持续二十来年的混乱过后,鲁国的继承人虽然也是被中央决定,但诸侯们的不满加剧了。之后不久,公元前795年(周宣王三十四年),据说有马变为狐狸。再之后,周宣王的运气似乎更加败坏起来,公元前793年(周宣王三十六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条戎、奔戎(今山西夏县西南),战败。公元前790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申戎(即西申国,今陕西省米脂县北)获得胜利。但是,同年,周军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周宣王在奄父的帮助下才得以突围。

有人说,鲁废公的存在才揭开了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序幕,以前周昭王死于江中,周厉王被国人驱逐出国。到了宣王更是开始废长立幼。曾经的先王之法已被周王抛弃的一干二净,周王不尊礼,谁复尊礼。自这件事后,诸侯多叛王命(以前也没有少不听话啊)。

这是说因为周天子们不好好修德,所以天下叛乱。

也有人说是因为周宣王在位时不遵循古法,不到千亩举行藉礼(藉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仪式,耕种集体所有的藉田,具有鼓励集体耕作的作用。西周时期,原本属于集体所有的藉田,即公田变为天子、诸侯以及贵族私有,藉礼也成为在春耕、耨耘、收获时,天子、公卿百官举行仪式,监督和巡查庶人耕种、无偿占有庶人劳动成果的一种活动),虢文公劝谏周宣王,宣王也不听。

那周宣王为什么不听劝呢?井田制早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周恭王时期已经开始尝试私有化,这一代代下来还没有彻底执行下去,还有人劝他遵循古法呢,而周宣王自然更喜欢对自己更有力的私有化征税政策,相关的藉礼也被取消。至于说周朝的灭亡是天子人品不好不听祖宗的话,人品不好是有的,要是完全随着祖宗的规定统治,也绝对是过不下去的。

好了,鲁武公有关的事先放下,我们继续说周宣王。

周宣王打了败仗心里不服气,于是打算在太原进行人口普查——料民。但是他的大臣仲山甫劝他说:“人口普查不能做呀。”为什么呢?有人解读说是不能再穷兵黩武下去了,天子必须爱惜百姓,死了那么多百姓,耗费了那么多资源,你还想打仗,这是不对的,你要爱护老百姓才行啊。

仲山甫实质上是怎么想的呢?他认为自古以来,人口不用普查就能知道数量,因为司民负责登记生死;司商负责赐族受姓;司徒负责人口来往;司寇负责处决罪犯;司牧知晓职员数量;司工知晓工匠数量;司场负责人口迁入;司廪负责人口迁出,人口数量天子通过询问百官就可以知晓了,还可以通过管理农事来调查,没有必要劳民伤财去刻意普查。

确实这里有一套完整的运作系统,但周宣王为什么就不听劝阻,最终还是在太原普查了人口呢?这里还涉及到几个问题,其中一个是宣王战败后恼羞成怒的复仇心态,另一个就是数据的真实性。

周宣王自登基起到在执政的前三十几年,也算战功卓著,基本就没断了打仗,而且打了不少胜仗,一朝败落的愤怒和惶恐以及年岁渐老力不从心的不安很可能会让他想着再重整旗鼓;另一方面中央与各地诸侯的博弈、天子与各执政大臣(很多也是大诸侯兼职)的博弈,很可能让周宣王对手下各方势力的不信任顽固地发芽成长进而枝繁叶茂。联想到土地私有征税制度,从周恭王到周宣王历经六代天子都没有完全实施下去(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实在不难想象到周宣王对种种统计资料的不信任。

忘了今夕何夕,被提醒才记起今天生日。许个愿,愿天下一切美好都恰如其分,而你也恰好有一颗感受美好的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章 周朝(十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秋燥

捡垃圾(火葬场)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寄居蟹的春天

不生不熟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八卦史记故事
连载中布衣小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