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秦本纪(十五)

秦献公十六年,“桃冬花”。

桃花在冬天开,可能是作为祥瑞来记录的,也可能是作为凶兆来记录的,看个人政治偏向。但是秦国过了个暖冬,或者气候不调,忽冷忽热,树木都不知季节,这种情况很可能意味着第二年虫害可能会严重。所谓“瑞雪兆丰年”,不光指水分充足,还指冬季有足够的冷,杀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具体秦献公十七年气候怎么样,粮食够不够吃我们都不清楚。

秦献公十八年,雨金栎阳。虽然我们看什么传奇故事的时候,知道天上最多的时候下的是雨雪冰雹之类,偶尔狂风之后也会下点鱼虾,粮食,动物尸体,甚至人的尸体,但这都是超小概率事件。秦国这次下金属(古代的金不单单是黄金,要知道那时候主要是铜器,铁器都没发展那么普及,大概率还是下了点金属块或者金属矿石)。不管怎么讲,这回下的是好的东西,大部分可能被当作祥瑞了。

秦献公二十一年,秦国与三晋(赵魏韩三家内部也有矛盾,但对外的时候常常联手)在石门发生战争,斩首六万,天子贺以黼黻。也就是说砍了敌人的六万颗脑袋,周天子送给秦献公黼黻作为贺礼。

有人说“黼”专指“斧”,半黑半白的斧型图案,一般天子用,取其断。“黻”专指正反两“弓”相背的图案,象征君臣合离,也有说象征被恶向善的。我个人看,给了斧头弓箭,大体意思就是,我允许你征讨其他诸侯了。其实他允不允许都无所谓,但是给个面子,你好我好大家好,毕竟周天子还是名誉上的董事长。

秦献公二十三年,秦国与魏国在少梁作战,俘虏了魏国的将领公孙痤。在位二十四年后,秦献公去世,他的儿子秦孝公继位,继位的时候秦孝公已经二十一岁,成年了,很可能还已经参与政事,所以政权过渡地相对稳定。

秦孝公元年,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有六个强国,秦孝公跟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王、韩哀王、赵成侯同一个时代。淮水泗水之间还有十几个小国。楚国、魏国是跟秦国接壤。魏国为了加强西河之地的防御设施,修筑了南自华阴、北至上郡雕阴的西长城,后来又修筑东起龙亭原黄河西岸,西至洛河岸的北长城,有上郡之地。楚国在汉中的基础上,向南占有巴、黔中之地(从巴蜀抢过来)。

那时期周天子势力微弱,各个大的诸侯轮流称霸,兼并弱小势力。秦国处在比较偏远的雍州(前面领土被人家啃得太多了),秦国出不去函谷关,所以人家中原各国打也好,好也好,都不带秦国玩,把秦国当成夷狄这些不开化的民族一样对待。秦孝公心里不舒服,于是在国内发布对百姓好的政策,抚恤孤寡,招募士兵,对于功劳的奖励明确化,标准化。

他还在国内下令说:“想当年我们穆公,在岐山雍地之间,修养德行,增强武力,曾经帮助晋国平定国内乱,以黄河为界,在西部称霸戎翟,辟地千里,是天子都承认的霸主。那时候东方的诸侯也是要来表示友好的,为我们这些后人开辟基业,那时候多么风光美好啊。

等到厉共公、躁公、简公、出子的时代,国家内部忧患重重,没有精力对付外敌,三晋夺取了我们的河西之地(其实最早有部分是人家晋国的),东方各诸侯根本就瞧不起我们,还有比这更难堪的事情吗?

等到我父亲献公继位,镇服边境,抵御外侵,尽力经营栎阳城,就是想东伐,恢复当年穆公在的时候的疆域和穆公时候的政绩。我思及我父亲的意愿,常常感到心痛。诸位宾客群臣如果谁能出奇计让我们秦国变强,我不但会给予高官厚禄,还会分疆裂土给封地。”于是在这种表明一定要富国强兵的情况下,秦国向东围了陕城,向西斩杀了戎獂王。

名利动人心,卫国的公孙鞅(卫国公族,姬姓,公孙氏,周天子的血缘关系遥远的同族),也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商鞅,从魏国西入秦国。

说起来卫国是个小国,夹在大国中间时不时找靠山。这时期卫国的主要靠山是魏国。虽然国家不大,实力也不□□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着实出了不少名人。

比如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是端木赐,孔门十哲之一,既从的了政,能当相国,又经的了商,在各国之间做买卖。

再比如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的老师鬼谷子。鬼谷子的四位徒弟,撑得起战国时期的半本书了。

再比如在鲁国杀妻求将、在魏国开疆拓土,在楚国又跟士卒共甘苦搞变法被贵族搞死的吴起。

再比如我们要重点讲一下的商鞅。

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仲父吕不韦以及刺杀秦始皇的刺客荆轲。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这么个小国出了这么多出类拔萃的人才?答案可能也跟小有关系,国家小实力弱,对外就要弯的下膝盖,可谁不曾满腔热血,幻想搅动风雨变换,哪怕马革裹尸呢?所以“为国家强盛而学”,最少在某一个阶段,是真真实实的情感。但是即便一身屠龙技,身在小国,从上到下是不敢随便晾翅膀的。一个小的集团如果迅速成长而被旁边的庞然大物感觉到威胁,是讨不到好处的,一巴掌拍下去就散了,最好是悄不声息的猫着,不大不小,被放弃是不可能的,但打下来没多少利益,拿点贡品就这样吧。所以,这些小国的杰出人才,更多的时候,只能去大的国家展示风采,间接维护下自己的母国。

咱们再回来讲商鞅。商鞅祖上是周天子同族的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几百年下来到了商鞅这一代。春秋战国时期,君主的儿子,除了太子之外,其他儿子不管嫡出庶出都被称为公子,到孙子辈,也不管嫡庶都被称为公孙。所以,商鞅姓姬,叫姬鞅,因为是卫国人,在外的话可以自称为卫鞅,后来因为被赐商君,人们才称他为商鞅。咱们也就按一般习惯称商鞅。

商鞅跟当时的卫国君主血缘还是比较近的,在地位上算是社会上层。所以才能有精力有实力搞学习。商鞅年轻的时候喜欢刑名法术,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还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来在魏国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差不多算是国家总理秘书级别)。

公叔痤就是之前被秦国俘虏的公孙痤,可能因为他是魏文侯的子侄辈,魏武侯同辈,魏惠王叔伯辈。魏惠王继位,公孙也升级为公叔;当然也可能记录有误;也可能他们这一支改氏(不是姓)了。查资料说是同一个人。也是这个人因为嫉妒吴起,耍手段把吴起逼到楚国去了。

公叔痤病重的时侯向魏惠王推荐自己秘书,说:“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

商鞅那时候毕竟年轻,公叔痤又老的快死了,魏惠王不以为意。公叔痤见魏惠王不理这茬,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卫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魏惠王更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神智昏聩,语无伦次,更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敷衍。

公叔痤出于国家利益决定干掉商鞅,但是私下觉得对不起他,又要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并未把自己放在眼里,既然不采纳公叔痤的话重用他,自然也不会因此杀掉他,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魏惠王看他没有离开的意思,就更没有把他放在心上。商鞅后来就找机会去了秦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秋燥

捡垃圾(火葬场)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不生不熟

寄居蟹的春天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八卦史记故事
连载中布衣小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