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第 58 章

严军疾跟联军在修鱼进行了一场战役,秦国俘虏了韩国大将申差,打败了赵国的公子渴,韩国的太子奂,并且斩杀联军八万二千人,诸侯们都很震惊慌恐。大家合力都打不过秦国了可怎么办?尤其是挨着秦国的韩国魏国吓傻了。

韩国兵败,局势危急,大臣公仲侈对韩宣惠王说:“合纵的盟国并不可依靠。现在秦国想攻打楚国已很久了,大王不如通过张仪向秦国求和,以一座名城贿赂秦国,准备战甲,跟秦国一同南下攻打楚国,这是用一失换来两得的计策。”

祸水东移嘛,韩宣惠王同意了。于是很小心地打算派公仲侈秘密上路,准备到西边与秦国讲和。

楚怀王得知这一消息十分害怕(各国之间互派间谍也是基操),便听从陈轸的计策。于是警戒楚国四周边境,发兵声称救援韩国。命令战车布满道路,派遣使臣,带很多车辆、钱币前往韩国。同时对韩宣惠王说:“我们国家虽然弱小,但已派出全部军队。希望韩国大展心愿,对付秦国。我们将全力以赴帮助韩国。”

韩宣惠王听到这话非常高兴,于是停止让公仲侈出使秦国。

公仲侈说:“大王您不能这样啊。真正进攻我们的是秦国,虚张声势援救我们的是楚国。大王靠着楚国救援的虚名,而轻易与强大的敌人秦国绝交,大王您必定要被天下人大大讥笑啊。再说楚、韩不是兄弟国家,又不是一向相约共谋攻伐秦国的盟友。楚国是看到已经有了秦、韩联兵攻伐楚国的迹象,才发兵声称援救韩国的。这一定是陈轸的计谋。而且大王已派人报告秦王我们要与他讲和,现在不去,是欺骗秦王。轻易地决定欺骗强大的秦国而相信楚国的谋臣,我担心大王您必定要对此事后悔。”

公仲侈说的是有道理的,但是韩宣惠王不听。于是韩国与秦国断绝了关系。秦惠文王因此大怒,增加兵力攻打韩国,两国大战后,果然楚国援军不来救韩国。

秦军最终于岸门(今河南省许昌县河街)击破韩军,太子韩仓被送往秦国作为人质(我们之前看秦国跟联军作战的时候,韩国还是太子奂,一场败仗下去,韩国太子换人了),交好秦国。韩王最终还是听取了公仲侈交好秦国的意见。不听也不行呀。

韩国明显跪下啦,秦惠文王八年,张仪再次游说魏襄王退出合纵盟约,对秦国称臣。毕竟联军都败了,南面的韩国已经对秦国臣服,别人离得远你可就在秦国眼皮子底下。

于是,魏国宣布退出南北合纵,请张仪担任中间人跟秦国和解;张仪回到秦国,重新出任国相。第二年,魏国重新对秦国称臣。

东边韩国魏国安稳了,就算做个样子,也要暂时停下攻打韩国魏国。于是,换个地方吧。

这一年秦国在东部战线夺取了赵国中都西阳。同时派司马错攻打蜀国。

攻打蜀国的原因是什么呢?秦惠文王九年,蜀王的弟弟苴侯私自跟巴结交,大体猜测可能是要搞政变,蜀王很生气就打自己弟弟苴侯。苴侯逃到巴国去,两个国家就打起来了。然后俩小国嘛,就都向秦国求救,秦惠文王就想讨伐蜀国(至于为什么打蜀国,大概率是蜀国比巴国大而且有钱)。偏偏那时候秦惠文王也想打韩国,就犹豫先打哪边。先打韩国吧,又怕蜀国已经把巴国灭了自身更强了,不好打。先打蜀国吧,又怕韩国趁机进攻两面作战,压力太大。

张仪主张先打韩国(服软并不代表安全,最多苟延残喘),张仪说:“我们先和魏国楚国结盟,然后进军三川,这样就能堵绝什谷的隘口,挡住屯留的要道,使魏国到南阳的通道断绝。同时让楚国出兵逼近南郑,秦军进击新城和宜阳,径直逼近西周和东周的城郊,攻打周王,胜利以后,根据我们占领的区域为基础,东西连成一片,可以再攻占楚、魏的土地。

周王自己知道没办法挽救,一定会献出传国九鼎。秦国占有了九鼎,依照地图和户籍,就可以挟制着周天子而向天下发号施令,天下各国没有谁敢不听从的(其实就是个幌子,你们自己都不听周天子的了)。这是统一天下的大业啊!我们就有名分了呀!如今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像戎狄一样落后,打他们搞得我们士兵疲惫、百姓劳苦,也不能够扬名天下,夺取了他们的土地也得不到实际的好处。我听说求名的人要到朝堂,追求利益的人要去市场。如今,三川、周室,就如同朝廷和市场,既有名又有利。大王您不去,反而到戎狄一样落后地区去争夺,这离帝王的功业就太远了。”

司马错主张先伐蜀。司马错说:“不是这样。我听说,想使国家富强,一定要开拓疆土;想使军队强大,一定要使百姓富足;想要统一天下,一定要广施恩德。这三种条件具备了,帝王大业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今,大王的疆土还狭小,百姓还贫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做些容易办到的事情。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却是戎狄的首领,已经发生了类似夏桀、商纣的祸乱(具体有没有那么坏要待议,找的理由要能站住脚)。出动秦国强大的军队去攻打它,就好像让豺狼去驱赶羊群一样。占领了它的土地就可以扩大秦国的疆域,夺取了它的财富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用不着损兵折将,他们就已经屈服了。

攻克一个国家,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残暴;把西方的全部财富取尽,天下人不认为我们贪婪,我们这一出动军队,使得声望、实利都有增益,还能享有禁止暴乱的好名声。如今去攻打韩国,劫持天子,是很坏的名声,未必就能得到好处,还负有不义的丑名,而又是天下人所不希望攻打的国家,那就危险了。

请让我陈述一下理由:周王,是天下共有的宗主(我们客观讲已经名存实亡);是和齐、韩交往密切的国家。周王知道自己要失掉传国的九鼎,韩国知道自己将会失去三川,这二国必将通力合谋,依靠齐国和赵国的力量,与楚国、魏国谋求和解。如果他们把九鼎宝器送给楚国,把土地让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说的危险所在,所以不如攻打蜀国那样圆满。”

秦惠文王觉得司马错说的很有道理,就说:“说的好,我听您的。”终于出兵讨伐蜀国。

司马错与张仪、都尉墨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在葭萌击败蜀王芦子霸王,蜀王逃至武阳,被秦军所杀,蜀相与蜀太子逃至逄乡,死于白鹿山,蜀国开明氏灭亡。

同年冬十月,司马错等乘机攻取苴侯与国巴,擒拿巴王归秦。巴蜀都归秦国了。巴蜀跟楚国接壤,司马错率领士兵十万,自巴国涪水顺流直下攻打楚国,夺取商於之地,这么好的地盘当然不能不要。秦国就设立黔中郡。

西部取得了重大胜利,东部秦国也没放松前进的步伐,我们之前讲过,韩国派太子苍到秦国作人质。有了人质也不代表秦国就休兵,秦军到底攻打占领了韩国石章,又打败了赵国的将领泥,还攻取了义渠的二十五座城。

至于说前面义渠不都归顺了吗?各种势力之间本来就是此消彼长,一个国家内部也有各种势力,有投降的就有反抗的,就算之前投降了,看你弱了还是要扎下翅,再看看能不能比量比量。前面不是匈奴还跟着联军打秦国呢吗?说不定匈奴把原来义渠的地盘占了一部分(仅为猜测)。太详细的资料我们没有,但灭国之战后必然会面临持久的反抗几乎是一定的。

我们看到这里,或许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秦国多线开战还能赢。一方面秦国的将领多并且能干,而背后的原因跟他的奖励耕战的制度是分不开的,手下的士兵肯拼命,拼命确实有好处呀;不拼命不但没有好处还要受罚,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简单但真的有效。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秋燥

捡垃圾(火葬场)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不生不熟

寄居蟹的春天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八卦史记故事
连载中布衣小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