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苏晴提前半小时就到了县外贸局楼下。她依旧穿着那身打补丁的衣服,但浆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整个人透着一股不符合年龄的沉静与利落。
八点整,她准时敲响了三楼进出口科的门。
开门的是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干事,看到苏晴愣了一下:“你找谁?”
“您好,我找周为民科长,是他让我来的。”苏晴语气平和。
年轻干事还没说话,周为民的声音就从里面传来:“小陈,让她进来。”
苏晴走进办公室。这是一间不大的房间,摆着四张旧办公桌,堆满了各种文件、样品和图纸,空气里混杂着纸张、油墨和一种说不清的土特产气味。除了周为民和年轻干事小陈,还有个四十多岁、面色严肃的女同志,正低头打算盘对账。
“苏晴来了。”周为民对她点点头,然后对办公室里的另外两人介绍,“这是小苏,我远房亲戚家的孩子,过来给我们科帮几天忙,整理整理文件,打打下手。”
小陈推了推眼镜,好奇地打量苏晴。那位女同志抬起头,目光在苏晴朴素的衣着上停留了一瞬,没什么表情,又低下头继续拨算盘,显然没把她当回事。
周为民指了靠墙一张堆满杂物的小桌子:“你先坐那里。小陈,你把咱们这次准备送去广交会的那些产品说明,就是那些中英文对照的稿子,找一份给她看看。”
小陈应了一声,从文件堆里翻出一沓写得密密麻麻的稿纸递给苏晴,眼神里带着点同情:“这些都是初步翻译的,问题不少,你看看就知道了。”
苏晴接过稿纸,道了谢,在自己的小桌子前坐下。她快速浏览起来。
稿子上主要是本县几家重点厂矿和公社的产品介绍:红星纺织厂的“的确良”衬衫、前进农具厂的锄头、红旗公社的松子榛子等山货,还有县罐头厂的各类水果罐头。
正如小陈所说,翻译问题很大。很多都是生硬的中式直译,语法错误频出,专业术语不准确,甚至有些产品名称直接用了拼音,看得人一头雾水。比如“的确良”被翻译成了“Di Que Liang Fabric”, “糖水黄桃罐头”写的是“Yellow Peach in Sugar Water Can”。
苏晴心里有了底。她没有立刻出声指出问题,而是拿出自己准备的铅笔和旧本子,开始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并在旁边用铅笔做上细致的批注,写下修改建议和更地道的英文表达。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那位女同志(后来苏晴知道她姓王,是科里的会计)打算盘的噼啪声,和小陈翻动文件的窸窣声。
周为民处理了几份文件,目光不时瞥向角落里的苏晴。见她只是埋头看稿,没什么动静,心里微微有些失望,难道昨天在茶馆是超常发挥?
快到中午时,周为民接了个电话,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挂了电话,他揉了揉眉心,对办公室里的人说:“刚接到通知,地区外贸局要求我们提前上报广交会的重点产品英文介绍,最迟后天就要!可现在这几份稿子,根本拿不出手!”
小陈苦着脸:“科长,咱们科里就小李英语最好,可他还在省里学习没回来。剩下的……您也知道水平。”
王会计头也不抬:“我只管账,外文我可不懂。”
周为民烦躁地拿起桌上那份红星纺织厂的介绍稿,刚看了几眼,就气得想摔桌子:“这写的什么玩意儿!‘布面光滑如镜’翻译成‘cloth surface smooth like mirror’?这能让外商看懂吗?!”
就在这时,角落里传来一个清晰平静的声音:
“周科长,这句或许可以改成 ‘The fabric boasts a silky-smooth finish with a subtle sheen’ (布料拥有如丝般顺滑的质感并带有柔和光泽)。”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周为民、小陈,甚至王会计都抬起头,惊讶地看向声音的来源——苏晴。
苏晴站起身,拿着那份她做了密密麻麻批注的稿子走过来,轻轻放在周为民桌上:“周科长,还有这几份稿子,我都看过了,做了一些修改建议,您看看是否能用。”
周为民迫不及待地拿起稿子,翻看起来。越看,他眼睛瞪得越大,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稿子上,原本错误百出的英文旁边,用清秀而有力的铅笔字,写满了流畅、专业、极具商业吸引力的英文表述。不仅修正了语法和术语错误,更重要的是,她用精炼的语言,精准地捕捉并放大了产品的卖点!
比如,对前进农具厂的锄头,原稿是“Durable Hoe for Farming”,苏晴改成了 “Ergonomic Farming Hoe: Forged from high-carbon steel for exceptional durability and featuring a uniquely angled handle to reduce fatigue during long hours of use.” (符合人体工学的农用锄:采用高碳钢锻造,异常耐用,独特角度的锄柄设计可减少长时间使用后的疲劳感。)
这已经完全超越了简单的翻译,是专业的商业文案撰写!
“这……这都是你刚才改的?”周为民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是的。”苏晴点头,“有些地方可能还需要根据实物再确认一下,比如具体的材质和工艺。”
“好!好!太好了!”周为民激动地一连说了三个好字,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小苏,你立大功了!”
小陈也凑过来看,看完后看苏晴的眼神彻底变了,充满了佩服:“苏同志,你这水平……太厉害了!”
连一直沉默的王会计,也忍不住多看了苏晴几眼。
周为民当机立断:“小陈,你下午就按照小苏修改的版本,重新誊写这几份重点产品的介绍!不,小苏,你来负责最终校对!确保一个错误都没有!”
“好的,周科长。”苏晴应下,心里松了口气。这第一步,她走稳了。
下午,苏晴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不仅校对稿子,还主动向小陈询问一些产品的具体细节,确保描述绝对准确。她专注投入的样子,完全不像个临时帮忙的乡下姑娘。
期间,有其他科室的人过来串门,看到苏晴都很好奇。周科长只含糊地说是请来帮忙的亲戚家孩子,但苏晴那专业的态度和偶尔与小陈交流时蹦出的流利英语,让来人都暗自惊讶。
快下班时,周为民把苏晴叫到一边,将一块五毛钱的补助和几张食堂饭票塞到她手里,语气比早上亲切了许多:“小苏,今天辛苦你了!这是今天的补助和午饭票,明天开始中午就在局里食堂吃。你这能力,放在我们科真是屈才了。”
“周科长您过奖了,能帮上忙就好。”苏晴接过钱和票,没有推辞。
“明天继续!”周为民看着苏晴,眼神充满了期许,“后面还有一堆积压的英文函电和产品目录需要整理翻译,任务重着呢!”
“我一定尽力。”
下班走出外贸局大楼,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苏晴捏着口袋里那温热的一块五毛钱,感受着掌心饭票的质感,心中充满了踏实感。
她不仅赚到了在这个时代的第一笔“工资”,更重要的是,她凭借无可争议的能力,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初步站稳了脚跟。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外贸局这个平台,能接触到的东西远比她想象的更多。她看到了小陈桌上那份被搁置的、来自某欧洲公司询问“小型精密仪器”的询盘函,因为无人能准确回复而被积压。
那里面,或许藏着更大的机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