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姜成志要结婚了

当天李艳红神神秘秘塞给她一个盐水瓶。李艳红自己也只有两个,给她一个,自己一个。

姜秋云又用勾针勾了两个套子,套在盐水瓶外面。她送了一个给李艳红,算是感谢她送自己盐水瓶。

每天晚上睡觉前,姜秋云就把盐水瓶灌了开水,丢进被窝里,能暖和大半个晚上。

李艳红拿着套子爱不释手,这一下,不仅仅晚上放被子里暖脚,白天她也要带到教室,就当是热水袋,她上课的时候也要抱着,她还把开水瓶也放课桌底下,方便随时加开水。。

姜秋云接受无能,“不臭吗?”

李艳红要把盐水瓶递给她,“不臭,你闻闻。”

姜秋云直接从教室里跑了出来,她去了张老师的办公室,“张老师,你这里有没有不要的报纸,给我两份,我拿回家去贴一下窗户。”

张老师,“报纸现在没,晚一点我给你找找。”

办公室的报纸,到时间是会被回收的,不过作为老师,去要几张还是没事的。

放学的时候,张老师把报纸给了她。

姜秋云拿了点面粉,烧开水搅和搅和弄成糨糊,准备糊报纸,结果却被报纸上的字吸引了:全国第一个万元户。

姜秋云拧开台灯,坐在书桌前认真看起这一篇报道,文章写的是广东中山县小榄公社社员黄某的事迹。

原来,这位牛人,在78年的时候就实现了年收入一万多,扣除成本,纯收入五千多。只是因为对他的事有争议,直到79年才报道出来。

姜秋云看的报道,是80年上半年的,原来这位牛人,在79年的时候再接再励,真正实现了年纯收入万元。

姜秋云仿佛打开了新视界,在她的印象中,这是个灰扑扑的年代,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直到此时,她才发现,这也是个激情澎湃的年代,很多人明知不可为而为知,成为一代人的先锋。

姜秋云拿出学校奖的笔记本,很用心地摘抄下这篇文章。她想看更多的报纸,想更加了解这个世界。她找张老师帮忙,张老师又帮她借了几次报纸。

然而她借来的报纸,总有同学也想借去看看,有时候报纸转了几手,就找不到了。

姜秋云不敢再借,转而向张老师提建议,能不能大家凑钱,订一份报纸,放在班里看。

然而张老师否定了,不是每个同学都能拿出钱来,而且,也不是所有同学都愿意出钱看报纸。

不过感念于姜秋云的求知欲,张老师找了教导主任,在学校宣传栏的边上摆了两只玻璃报架,里面放的报纸隔几天换一次。

姜秋云于是有空就去看看报纸换了没有,遇到喜欢的文,她也会用自己的笔记本抄下来。

她正忙着摘抄,听到李艳红叫她,“秋云,二班的李送花找你,你什么时候跟她熟了呀?”

姜秋云沉浸在报纸上的文章中,甘肃兰州有人从公社分到了一万块,一跃成为万元户,她太震撼了,闻言茫然地抬起头,“李送花?谁呀!”

李艳红撇了撇嘴,“我跟你说过的,别人家的孩子!”

姜秋云想起来了,是月考的第一名,李艳红爸爸同事家的孩子,她们之前在新华书店遇到过。

姜秋云跟李艳红解释,“我也不知道她找我干嘛,我都没跟她说过话。”

李艳红和有了笑脸,“她就在后门,你去吧。”

姜秋云走到后门,果然看到李送花在那里,“李送花同学,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李送花:“姜秋云同学,上次在新华书店,我看到你买了本《红楼梦》,想跟你借一下,我带了两本书和一些报纸来,你看有没有想看的。”

她带来的书,有《岳飞传》、《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报纸则是《中国少年报》。

姜秋云《红楼梦》还没来得及看呢,不过上辈子倒是看过三次书一次电视,年少的时候也看过一次缩写本,她用《红楼梦》与李送花换了《中国少年报》看。

看到李送花走了,李艳红当即走过来,“秋云,她找你什么事?”

姜秋云扬了扬手中的报纸,“她跟我换《红楼梦》看。”

在这个缺书的年代,换书看是常事。

李艳红当即跺脚,“你怎么能把新书借给她?等下她给你弄坏了怎么办?”

姜秋云好笑地看着李艳红:“我突然发现,你跟她都姓李,你们是亲戚吗?”

李艳红的脸更苦了,“没你看出来了,她比我大一天,我要叫她堂姐。”

姜秋云了解了,父母是同事,又是亲戚,逢年过节一起聊小孩子的时候,李艳红也不知道多少次来跟对方对比,然而比不过,就是比不过。李艳红也曾努力过,但是并不是所有努力都能有好结果。

姜秋云拍她的肩,安慰对方,“没关系,她进重点班,你也进了重点班,不错啦。”

姜秋云咕哝:“她是重点班第一名,我几乎是重点班最后一名,能一样吗?”

姜秋云打了个响指,“那正好,正次你只要进步一名,就可以回去跟长辈们炫耀啦,她能再往前进步吗?”

李艳红觉得很有道理,心情多云转晴。

而姜秋云已经在清书了,她急着回家,纸厂每周三有红烧肉,份量不多,她赶着回家去打饭。

紧赶慢赶,她抢到了最后一份红烧肉,满足地吃了一顿饱饭,她觉得自己在外面租房的决定实在太对了。

姜秋云的好心情只持续了十分钟。

她正美滋滋吃得红烧肉,自从顾鹤北离开,她就没吃过。突然就眼前一眼,停电了。

她第一反应,是不是欠电费了?但她往窗户一看,黑漆淋的一片,只有偶尔的几点零星灯光,应该是煤油灯的光。

姜秋云才想起,**十年代,电力资源不足,每天从天黑到九点这段时间,停电是常态。县城已经算好的,新南村那边现在还没通上电呢。姜秋云住学校时还没觉得老停电,应该是学校自己有发电机,停电了马上发电,她也就觉得电闪了一下。

本来她可以去学校晚自习,但是此时并没有几盏路灯,晚上出去不安全,而且,在家里她还能烤着火看着书,并不想出门。

于是,她又买了煤油灯、灯油、蜡烛、手电灯。

一般情况下,当然是蜡烛更亮,烟也小,但是蜡烛价更贵,她手上的票也不多,只能混着用。

买完这些,她手上的票也没剩多少了,而且大部分是粮票。果然舒适的生活,离不开金钱。姜秋云觉得不能坐吃山空,但是钱从哪里来,她还没思路。

就着煤油灯吃完了饭,姜秋云拿出李送花的《中国少年报》看。报纸上的内容对于她来说,比较浅显,不过也正因为浅显,她准备好好研究一番,投稿试试。张老师找她谈过话,说她作文写的好,写得有新意,让她可以试着投稿。

姜秋云想了想,以《高一(一)班独有的风景线》为题,写了一篇稿子。

稿子的就是班上同学动手抄写参考书的事。不仅仅同学们不惧辛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抄书,老师们更是尽力支持,自己手上的旧本子已经用完了,就去找其它老师要,其它老师那里也没有了,就用废纸去废品站换等。

文章的最后,姜秋云写到,老师努力给我们创造条件,让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她们不求报答,我们唯有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

稿子写完,姜秋云又买了信纸、信封,邮票要寄信的时候去邮局买。

又花钱了,她只希望付出能有收获。

过了几天,张老师告诉姜秋云一个好消息,学校的图书室要开了。到时资料室里的报纸,都可以借阅。

图书室要开的消息,很快在学校传遍了。

只因图书室的书不多,学校号召大家捐书,不管是新的旧的都行。

姜秋云在问过张老师之后,把她那本做完了,又被争相抄写的数学参书捐了。

此后,姜秋云也更加爱惜那些参考书,她不再把答案写在书上面,而是写在本子上。她每做完一本,等到班上同学抄了五六份之后,她就把书捐给图书馆。

一不小心,她就成为捐书最多的学生。

张老师知道她爱看书,帮她找教导主任申请,成为图书馆特殊管理员。她有空的时候可以去图书馆帮忙,同时,她也有优先借阅权。别的学生只能拿着图书证,让老师找书,而她可以进去挑选自己想要的书。

简直太美好了。

她把大部分休息时间,都用在图书馆,就连张老师都不得不提醒她,别只顾着看书,学习还是要顾的。

姜秋云立即道:“是,我知道,成绩不能下降!”

张老师之后留意过,几次小测试,不仅仅是语文,其它课程姜秋云的成绩也没下降,上课也全神贯注,才作罢。

姜秋云投稿之后,一直盼着报社的过稿消息。

没想到先等来了二姐来信。二姐在信里骂她,有枕巾票怎么给徐海燕不给自己,还说月假让姜秋云回去,姜成志要结婚了。

姜秋云惊了一下,明明上次月假还说明年再结婚,一下次就提前了,而且这么仓促。

收藏不够, 暂时不V

前20评论红包

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姜成志要结婚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陨落的大师兄

春夜渡佛

逢春

贵妃娘娘千千岁

鬼怪游乐场[无限]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八零之拒做炮灰女配
连载中果小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