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抗倭之路并不好走,嘉靖将大权交由严嵩,而严嵩此人一向奸诈,排除异己从来不留余力。同样是抗倭英雄,张经,他就是因严嵩而死。】
【正德十二年,张经为进士,初为嘉兴知县,嘉靖十六年进授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镇压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有功,进兵部左侍郎。不久与毛伯温定计抚定安南国,进右都御史。之后平息思恩九土司及琼州黎民起义,再进为兵部尚书。看,又是进士出身,另一个会打仗的传奇人物,怨不得大明的文臣都瞧不起武将。】
【我在细说戚少保之前,再一次提起这位张大人,那是因为,他是抗倭以来立下第一战功的人。张经张大人通过倭寇行踪,判断出倭寇有意入侵王江泾,因此早早部署,制定出分进合击的作战方略。一面让参将卢镗率军迫倭进入王江泾地域,防敌向杭州方向窜犯;又让参将汤克宽领水师由乍浦向嘉兴运动,寻敌作战;再亲督副总兵俞大猷驰赴苏州,南下平望,进行阻击。】
【嘉靖三十四年四月下旬,一切准备就绪,四千多倭寇自拓林上出发,张大人一步一步将倭寇诱入伏击圈,于五月初一,卢镗攻击倭寇前军,俞大猷追击于后,汤克宽率水师直插其中部。明军合力奋战。大败之,斩首1980余级。倭寇焚溺死者无数,余下皆逃。是为王江泾大捷。这一仗,打出了抗倭的气势,证明倭寇并非不可战胜的。可是,捷报传入北京,等待张大人的却是一条死路。】
【前面说过,自“壬寅宫变”后,嘉靖开始怠政,自此,严嵩专权。严嵩此人,专权达二十余年,为少傅,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大权在握。可就这样一个人,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己,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张经张大人之死,几乎可以说是他一手造成的。】
【严嵩义子赵文华,为工部侍郎,以巡视东南防倭之名到了江南,毫不避讳的排除异己,对于不附和他的官员大将,一律想方设法打压,张经张大人正是其中之一。赵文华以数次催促张经张大人出战倭寇,张大人不予理会为由,竟然上折告张大人糜饷殃民,并且害怕敌人贻误战机。】
【嘉靖收到王江泾捷报,有意弄清始末,可是他却只问严嵩一人,严嵩肯定王江泾之战,功在赵文华与胡宗宪二人,道张经张大人养寇不战,直指张大人是冒功请赏。直到廷讯,张大人细说经过,可惜,嘉靖却依然听信谗言,于十月冤杀张经张大人。张大人被杀,可见嘉靖一朝皇帝昏聩,朝政黑暗,竟叫无能之人揽功,有功之臣反被冤杀。更叫天下人寒心。自此,原本由张大人招募江、浙之兵再不听调遣,致使倭寇之患愈演愈烈。抗倭之路,难吗?】
无尽的惋惜在于一叹,而听着的皇帝们啊,秦始皇黑着个脸道:“如此人才,倒是多给朕几个!”
对啊,看看沈悠细数下来大明有多少的人才了,怎么一个两个的感觉都没有物尽所用,要么是被冤杀,要么就是蒙冤受屈惨被弃用。他们不要,倒是给他送来几个。秦始皇正觉得手下缺人呢。
嘶,也不知道这大明朝怎么来的那么多人才!
嗯,对了,天幕是不是说过隋朝创科举取才之制?
“你们翻翻记录有没有科举这两个字?”秦始皇何许人也,心里有想法,便要证实。很快负责记录下沈悠所说内容的一干人,纷纷开始翻找出科举这两个字。
“陛下,有的。自隋之后,以科举取才,自此,寒门庶士也有了鱼跃龙门的机会。”很快有人将相关内容找了出来,禀告于秦始皇。秦始皇命人取来,但看了看前后,并没有多余的解说。
秦始皇心中越发郁闷了,沈悠怎么这样呢,这么重要的内容,怎么就不能细说呢?
然而不管秦始皇怎么怨念,至今为止,沈悠并没有透露出科举更多的细节。
“注意着点,只要天幕说到关于科举的内容,一定要记下,一字都不能漏。”秦始皇叮嘱着,一干人应下。
明嘉靖时,此刻已经被押到刑场上的张经,望着已然要落下的大刀,心中何尝不是痛心悲凉。所有人都听到沈悠的话了,然而是不是所有人都当一回事,却是未必。
“大人,张大人冤枉,请以缓刑。”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天幕的出现是给了他们希望,连后世人都知道的冤屈,难道嘉靖帝要一意孤行吗?
底下民众却是更愿意相信沈悠的话,毕竟,如果不是上天显灵,又怎么会有如此示警。无论沈悠为什么会出现,从她出现那一刻起,就是为他们警醒,好让他们知道,这天底下有蒙冤受屈的人。
既然知道,怎么能眼睁睁看着眼前的人死去?
主斩之人从听说张经的名字开始,心里已经打鼓,再让他监斩,他当真下得了令吗?
“快,进宫。”别说了,斩是万万不能再斩,他们得进宫见嘉靖,否则这万一要是错杀了,想想嘉靖的性子,最后一定会推了人出来背下所有的过错。
而紫禁城里,嘉靖被点了名,此时阴着一张脸,并不喜于天幕中对他的评价。
“陛下,陛下,天幕示警,张经张大人不能死啊!”此时外头已经有不少人跪,盼着嘉靖能够网开一面。嘉靖却不为所动,他在等,等着沈悠的下文。
【好在,隆庆元年,张经之孙张懋爵上疏鸣冤,朝廷乃恢复张经官职,赐祭葬,追谥“襄敏”,并给予后代袭封官职的恩典。这也算是给张经将军死后正名。但皇帝昏聩,奸臣当道,可想而知,当时其他的将军想要抗倭,想要真正为朝廷做事,何其难。也包括我们的戚少保。】
【嘉靖这位皇帝,聪明真聪明,看他前期作为,任用直臣,大力推行新政,约束宦官,令大明焕然一新。可是自他开始修仙,大兴土木,加重财政支出,大明朝每况愈下。其实各王朝历经了一百多年,也就到了一个瓶颈,过去了,江山可继,过不去,大抵也就没了。】
【嘉靖继位时,不管是军事上或者是经济上,都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土地兼并严重,再加上天灾**不断,百姓游离失所,聪明如嘉靖必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前期时,嘉靖或许想过如何挽救,只是人啊,不是所有人都有斩尽荆棘的决心?嘉靖或许尝试过,却发现很难,以至于最后借着修仙之名,躲着清净。反正,他只要不死,也没有人敢反是吧!】
嘉靖帝听到这话,突然觉得沈悠很是有意思,倒是真懂。
然而对于秦始皇这类皇帝来说,“若无斩尽荆棘之心,何堪为帝?”
“不是,年纪轻轻的当着皇帝想着没有人反就行了吗?这是要人随时准备反,皇帝才有危机?才想当一个好皇帝?”刘邦咂了咂舌,皇帝得当得有危机感才行吗?像他?刘邦数了数自己身边随时可能取他而代之的人,表示他要是敢犯个懒,立刻有人把他拉下马。不敢啊!
朱元璋气得都跳起来了,“我大明的江山就是这么让他们给败光了。”
显然,朱元璋觉得沈悠说得没有错,怠政的皇帝都有统一的想法,反正他都坐在这个位子上了,别管他怎么样,又没有人敢反他。
【看看大明朝,杀忠臣,杀能臣怎么了?从洪武帝起,冤杀的臣子还少吗?于少保这样的人都杀了,大明江山依然在,这就相当于让大明所有的皇帝都有了一份底气,他们再怎么杀人,他们只要坐上这个位子,他们不死他们就会是皇帝。】
【再有功劳的臣子又如何,哪个臣子的功劳能比得上于少保,杀了就杀了,他照样是皇帝。皇帝这种物种啊,有时候根本不讲道理。想想为什么要君主集权,不就是想要由皇帝完全大权在握,一句话就能定人生死?】
【明朝那会儿,八股文定的是人的思想,学的是那一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说辞。哪怕君王有错,为臣都只能死谏。重点难道不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臣子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和皇帝叫板了吗?】
【想想秦汉时期的贵族,什么是贵族?门客三千,奴仆成万,这都是什么?是人。人又是什么?是兵,是刀,是可以一言不合就能跟人动手的底气。】
【再到魏晋隋唐时的门阀,那是代代联姻,利益相连,皇帝敢随便杀人?那就得有天下大乱的准备。所以反过来看,随着君主集权,朝廷拥有了绝对的权利,也就造就无人敢有能力和朝廷叫板,自此,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止皇帝任性。皇帝凌驾于律法之上,完全可以由自己的喜怒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可是无论为人,为君,都应该有所约束,失去了约束,如同失缰的马儿,必然会随之变得疯狂。然,没有一个人喜欢被约束,尤其是帝王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反封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抢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