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条鞭法

秦始皇不由捏紧了手,全神贯注的听着沈悠说话。

刘邦对沈悠所说深有体会,曾经他也是那些人之一。

李世民的心情就更复杂了,好些事他其实不是不明白,只是因为关系重大,牵连甚广,眼下内忧外患,纵然他知道问题所在,明了必须要变,也只能按兵不动。

朱元璋重重地点头,没错,那些当官和地主们是真不给寻常人留活路,以至于天下百姓也不受他们的气,全反了!

他当了皇帝,放心,他会一个个把他们全都收拾好,必让他们乖乖听话,再也休想能够欺压百姓!

【就是这样一个大家都懂得的道理,却只在建国之初因为杀了一批官绅土豪,得了部分的土地,朝廷可以将这些田地分到百姓手里,再加上朝廷也会主持屯田,这就保证百姓有田耕,有饭吃。有了指望,百姓们自然不会闹事。】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官的人越来越多,从一定程度上也让免于交税的人越来越多。没错,官当得越大,特权也就越多。甚至这些拥有特权的人会想方设法兼并土地,这就造成了国家财政的流失。】

【举个例子,本来只有一个人当官,他手里只有十亩地,朝廷也就只免了这十亩地不收税而已。慢慢的,一个人变十个,十亩地也变成了一百亩,朝廷能收税的田越来越少,也就导致了财政赤字。】

【有人会说,这拿田地收税,肯定会这样,不是还有商税吗?须知咱们华夏数千年都是农耕国家,再者资本主义才多少年,生意不是没有人做,可是在那数千年里支撑国家收入的从来都是土地和人。再者,大明朝时开国皇帝都是痛恨商人的,重农轻商,这都是传统。】

朱元璋表示,又被扎心了!回回沈悠都点他重农轻商这一点,可是商人奸诈,想方设法占国家的利,百姓的利,他打击商人怎么就不对?

【说起财政,我是真不得不再提一提朱元璋!这一位可是完全贯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皇帝。就是他,把国库变成了私库。要知道从前的皇帝哪怕再想打国库的主意,那也是不敢光明正大的,到朱元璋这儿可真好。国库由他管,国家支出由他批款,钱都由他来拿着。】

【最最让人恶心的是,朱元璋竟然以“天下养朱”。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建国之后实施的是分封制,他的那些个儿子们,个个都封了王,而且放到各地,其目的是为了让有本事的儿子取各武将而代之,没本事的呢,也能当着个王爷安生过日子。】

【对,自建文和永乐之后,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结交地方官员。这原本是一件好事,问题还是出在朱元璋头上。用《清史稿》中记载的情况是:“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并能世袭罔替”。】

【简单概括:他朱元璋的儿孙们,世世代代都不用交税,还得朝廷每月拨钱养着他们。】

沈悠深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输出道:【朱元璋自己就有26个儿子。试问子生孙,再生孙,再生孙,这么持续下去,朱家会有多少人?相比之下,大明王朝对于官员的俸禄之苛刻,可以说是历代王朝最低的。但对自己的儿孙后代,朱元璋是生怕子孙后代将来受委屈了,竟然定下规矩,让天下人都供养着他的儿孙?怎么着,大明百姓的钱是他朱元璋挣的?足够他养着子孙后代了?他也真够脸大,提出这等无/耻而无理的要求。怨不得最后大明朝亡。无功于社稷者,就因为你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竟然就敢让天下人世代养着你的儿孙?】

【怎么着,你是忘了当初自己被剥削时,遭人欺压时的心情了?普通百姓种点养命的粮食容易吗?你的儿孙不仅享了不用交税的特权,平日没少干欺压百姓的事,还让老百姓供着你,养着你。真是枉你朱元璋也是贫苦百姓出身。当上了皇帝就把曾经遭受的苦难忘得一干二净,转身更是成为了欺压百姓的那一个人?】

朱元璋!!!这会儿实在是被骂得抬不起头了!脸上一阵青一阵红,都是羞的!

朱标有心想安慰,可是这怎么安慰,说沈悠说得不对?

哪里不对了?这些事大家只要一想都知道沈悠说得在理,朱家一代两代人少也就算了,可是百年之后呢?那得是多少人了?就这样的一份财政支出,再加上他们享有的特权,两下一结合,朱元璋不该骂?

【所以啊,人啊,最难得的是不忘初心。朱元璋自己为大明埋下那么一个祸根,最终令大明自食其果,应了那一句自作自受。然而苦的依然是百姓们。】

朱元璋从来没有想到过他的那点私心竟然会被无限放大,最后会葬送大明江山。

“朕不是。”朱元璋想否认,想说他没有那么坏,他并没有忘记自己吃过的苦,受过的罪,可是,他也想让自己的儿孙能够过得好一些,更好一些。

“爹不必解释。一切还能纠正。”朱标无法指责朱元璋,可是现在他们能得天幕示警,难道不是他们的机会吗?他们就可以拨乱反正,将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改变,就能让大明成为不逊于汉唐的盛世。

朱元璋握紧了拳头,“对,我还能改,我能改。”

【天下养朱只是张居正张大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应该说,大明存在的问题何止是财政赤字。永远没有停止土地兼并、还有皇帝怠政造就的满朝臣子尸位素餐的局面。朝中多少官员当着官却无所作为。下方报上来的事,明明极简单的一件事,竟然可以讨论上个一年半载,最后将事情拖得不了了之。】

【此时的大明,如同一条漂在海上,漏洞百出的船,稍有不慎就会沉下去。其实嘉靖帝在位前期是想过改变大明的情况的,更贴切的说,其实张大人的改革也并非是他一人的功劳。早在嘉靖帝登基后,有感于大明的土地已经在不断由权贵和士绅们兼并集拢,当时还想有所作为的嘉靖帝便在桂萼的提议下开始推行“一条鞭法”。】

【什么是“一条鞭法”。以前征税,分为田赋和徭役等其他杂税,各征各的。“一条鞭法”就是把所有的税总合一条,征收银两,按亩征收折算。需要补充的是,这个的前提是要在白银的普及下。大家都知道,钱在古代并不是单指白银。白银的普及是在明清之后。】

一干听着所谓的“一条鞭法”,正在考虑眼下的情况是否可以套用,结果听到白银普及的情况下,白银什么的,有的朝代有,有的朝代是很少的。钱,大家的钱也是不一样的!故而不少人都黑了脸。

【可惜,嘉靖九年桂萼开始推行“一条鞭法”,却在一年后随着桂萼病逝,暂时搁置。只是暂时,后续其实嘉靖帝陆续向各地推广,但真正全国推行却是在万历年间。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张大人的“万历新政”,其功并不只在他一人。第一个提出“一条鞭法”的桂萼功不可没。】

【其实对于嘉靖帝,真是越说越是让人觉得复杂,桂萼桂大人这样的人才针对大明的问题已经给出了解决的方案了,就算桂大人不在了,好些事推行不了,再不然,张居正张大人可是他取的进士,但凡嘉靖像信任严嵩一样信任张大人,必然能将“万历新政”改成嘉靖新政。】

【有时候看着嘉靖对严嵩,再看看万历对张居正。有一说一,万历帝真比不上嘉靖帝。对,人人都觉得那是因为严嵩奸诈,会讨嘉靖欢心。而自来臣子皆以正直敢言,不畏强权而引以为傲,大明朝的臣子更是出了名的前扑后继的死谏。然而有用吗?咱们不说死谏有什么不对,不畏生死之人当敬之。只是比起死谏,想方设法让皇帝和臣子彼此达成共识,难道不是更能体现本事?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张居正大人会比严嵩更能和嘉靖帝达成共识。嗯,也更能讨得嘉靖帝的欢心。只是可惜张居正大人晚生了二十年。】

不对,怎么听着沈悠的话让人有一种不对劲的感觉呢?

拿张居正跟严嵩比,天幕啊,你不是说严嵩是奸臣吗?听你的意思,张居正也不是什么好人?

反应过来的人在这一刻终于黑了脸,哪怕是被肯定的张居正也觉得不太对,天幕确定是在夸他,不是在骂他吗?

然而,对于刚把严嵩下狱的嘉靖帝来说,他已然在想,接下来他应该怎么样呢?毕竟严嵩这样一个会讨他欢心的人实在难寻!

结果怎么着,沈悠算是给他举荐人?

张居正是吗?嘉靖帝立刻道:“来人,传张居正。”

【对此肯定有人说,把张居正大人说得那么厉害,那他怎么没能讨得万历的欢心,死后落得一个抄家灭门,新政也付之东流的结局?只能说,年幼的万历帝给了张居正大人大权在握的机会,却也埋正祸根。长成的皇帝需要收回他的权利,再没有比杀一个功臣更好的办法。帝王之术,自来都可以借鉴。嘉靖一朝就不同了,嘉靖这个皇帝最喜欢平衡了,这是好也是不好。端看什么人怎么操作。】

【张大人能在短短十年里推行新政,其实隆庆开关功不可没。海禁一开,那源源不断的白银立刻向大明奔来。须知我们华夏茶叶丝绸陶器,在国外那是相当抢手的,所以一但运出去,那是立刻一抢而空。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西方各国强大起来之后,迫不及待的直奔大明。华夏的宝贝多,从他们那儿挣走了多少钱,他们国家的政府能不想办法从我们这儿把钱赚回去?】

【正经的生意干不过,那就上邪门歪道呗。鸦/片这玩意,本来是在西方各国流行的,他们已经发现这东西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他们知道,别的人不知道啊!比如我们当时的清朝。】

【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他们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内情,这就是商机。鸦/片不仅能让人上瘾,更能摧残人的身体和心志。既可以挣我们的钱,又能亡我们的国,一举数得的事。不得不说,他们这些人确实丧心病狂!在此,我告诫所有人,千万别碰毒。无论是什么原因,不要去碰。大家可以看看,这就是沾上毒之后的人,请大家引以为诫。然后,又是想骂西方那些侵略者的一天!】

沈悠将图放上,各朝代的人看着图片上一个个面容扭曲的人,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未知,同时也警惕着,不管是谁,绝对不许碰这叫鸦/片的东西。

【不过,要说我们华夏也不是没有和鸦/片类似的东西,比如五石散。丹药应该也算。虽然那些东西的含量不至于能让人像吸鸦/片一样上瘾,但也是对人体有害的。所以,为不知内情的古人们默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一条鞭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秋燥

风听过她的告白

不言而遇[破镜重圆]

嫁玉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
连载中行而不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