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曾祖母的遗物箱

七月梅雨季的雨丝刚沾湿发梢,林砚秋已攥着皱巴巴的拆迁通知站在祖宅门口。作为民俗学研究生,她比谁都清楚这座老楼里藏着曾祖母苏清和毕生的民俗研究心血——也是她与这位“苏先生”最后的联结。没时间感慨,她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直奔二楼阁楼。

阁楼里只有樟木陪嫁箱最显眼,铜锁上的“平安”符咒与曾祖母临终前攥得发白的钥匙严丝合缝。“咔嗒”一声锁开,樟香扑面而来,箱底手稿按年份捆扎整齐。她指尖划过泛黄纸页,曾祖母娟秀的字迹记录着各地鬼怪传说,直到翻到“水猴子”那页——插图中**的孩童攥着半块黄铜锁,注释写着“钱塘湖苏小石,中元三十七年溺亡,百家锁刻‘长命百岁’,怨气掳童”。这段字迹潦草,末尾褐色泪痕像未干的悲伤,她忽然想起老人晚年总对着钱塘湖喃喃“小石”,当时只当是记忆混沌,此刻心却莫名发紧。

手稿下的铜铃泛着锈光,晃一下就传出刺骨的脆响。最底层压着本深蓝色粗布封面的书,“百鬼笈”三字烫金已褪,封面上残缺的朱砂符咒格外扎眼。曾祖母的警告在耳边炸响:“这书藏着异界门,碰符咒会招祸!”可研究民俗的本能让她指尖发痒,鬼使神差地轻轻一碰——符咒瞬间烫得像烙铁!

“叮铃铃——”铜铃无风自鸣,尖锐声响刺得耳膜生疼。阁楼光线骤暗成墨色,雨声消失,市井叫卖、湖水拍岸、孩童哭喊混在一起,像潮水般涌入脑海。胸口的《百鬼笈》发烫,像有团火在灼烧,她突然天旋地转,身体被无形的力拽着下坠,失重感让她手脚乱挥,却发不出半点声音。

意识混沌中,曾祖母的身影在黑暗里浮现,青布衣裙沾着石榴花香:“秋秋,《百鬼笈》选了你渡灵……解怨先解心,别被怨气吞了……”话音未落,后脑传来剧痛,她彻底失去知觉。

“姑娘!醒醒!”粗糙的手掌拍着脸颊,冰凉的雨丝钻进衣领。林砚秋猛地睁眼,后脑钝痛钻心,她挣扎坐起,发现自己躺在青石板上,指尖蹭到湿滑青苔。老妪挎着竹篮蹲在旁,举着水囊:“摔傻了?怎脸白得像纸一样。”

林砚秋一愣,下意识接过水囊,环顾四周,瞬间浑身僵住——青石板路蜿蜒向前,白墙黑瓦下挂着灯笼,朱红宫灯、素白莲花灯间,几盏幽绿粗布灯笼晃得人眼晕。船夫号子混着孩童的嬉闹就在眼前,让她瞬间想起《百鬼笈》里关于“中元界”的描述。

“姑娘这是怎么了?”老妪见她发愣,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你穿得怪模怪样,可是外乡来钱塘郡探亲的?”钱塘郡!林砚秋手里的水囊差点摔落,指尖死死攥住胸口温热的《百鬼笈》——曾祖母手稿里的地名,竟成了眼前的现实。她低头看自己的白衬衫牛仔裤,在满街粗布衣衫中像个异类,路人好奇的目光让她手心冒汗。

“阿婆,这……真是中元界的钱塘郡?”她声音发颤,民俗学知识让她隐约明白处境。老妪被问得一愣,随即摇头:“啥中元界?就是钱塘郡!你这姑娘摔糊涂了。”林砚秋喉头发紧,穿越的荒诞感与恐惧交织,让她下意识的深呼吸。

“那清虚观怎么走?”她急声追问,那是手稿里唯一的线索。老妪脸色微变,往湖边瞥了眼,压低声音:“最近湖不太平!前几天王屠户家小子在湖边玩,眨眼就没了,只留个拨浪鼓,都说水猴子干的。清虚观在湖东,你一个姑娘还是别乱跑了。”

水猴子!苏小石!林砚秋刚稳下的心跳又乱了。她谢过老妪,望向钱塘湖,雨雾中数十盏绿灯笼像鬼火摇曳。正怔忡间,前方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我的儿啊!”

她挤开人群,见穿蓝布衣裙的妇人瘫在湖边石阶,攥着孩童短褂哭得晕厥。“赵木匠家的,娃今早捡贝壳没回来……”围观者的叹息像针扎进耳朵。林砚秋望向湖面,突然心悸——灰黑色怨气盘旋成漩涡,中心一个瘦小身影浮现,浑身湿透,手里攥着半块黄铜锁,空洞的眼睛直直望来,转瞬沉入湖底。

寒意窜上头顶,林砚秋却突然冷静下来。曾祖母的话在耳边回响:“解怨先解心。”作为民俗学研究生,她研究过无数鬼怪传说,却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渡灵人”。攥紧《百鬼笈》,指尖触到封面上的符咒,她深吸一口气——苏小石的怨气就在眼前,失踪的孩子、自己的归途,都系在这场渡灵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地球人可以娶星际老婆吗

伏藏师

鹰扬拜占庭

鬼片世界的僵尸邪童

囤货,然后活下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百鬼笈:渡灵行
连载中孟小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