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你怎么这么快就要走了,我……曦儿舍不得你……”王曦小朋友抱着王愈的脖颈哭得稀里哗啦的。
码头处,堂兄一家四口正在送别王悠王愈二人。他们雇佣的两个力士正在搬运赶考的行李。
“曦儿乖,别哭了,再哭就变难看了。”王愈心疼地拿手帕擦着曦儿的小花脸,自己脸上也满是不舍的神色。
“小曦儿,这半个月,三叔教你的诗词,都还记得吗?”王悠在一旁说道。
“记……记得啊……呃……”王曦哭得有点厉害,还打了个嗝。
“真聪明。”王悠夸道,“这样,二叔和三叔跟你做个约定,你每天学会背一首诗词,把诗词里的字儿都认全。等你背完半本三叔给你的那本诗集,我们就马上从京城回来。你看这样好不好啊?”
“三叔,真的吗?背完半本你们就回来了吗?”王曦转头问王愈。
“是真的。”王愈无奈地点点头,并朝王悠投去了谴责的眼神。
王悠坦然受了,然后转头跟堂兄他们说话。
王愈手里有一本收录了唐宋好诗好词的文集,也就一个成人大拇指长度那么厚。看上去内容不多,比不上那种搬砖似的大部头,实际文集里面排版还是比较紧密的。
半本文集啃下来,怎么也得一两个月了。
只是背诗词的话,那还是简单的。朗读并背诵全文什么的,就算是古代的小孩也能一天背下好几首。
不过诗词是有注释的,而且是历朝历代都有名人大家不断地给诗词注释分析。
王悠王愈他们跟小曦儿说的背诵,都是带着注释背诵的。
小曦儿背完半本,大半年就过去了。他们赴京赶考也刚好半年时间就结束了,那时候刚好回到家。
王悠这是把小孩子不大懂的时间观念,用书本厚度和诗词数量表现了出来,小曦儿就上当了。
“二弟,你嫂子天还未亮就起来煮了鸡蛋,煮了满满大半锅,现在都装好了,在那个红色的食盒里。你们路上慢慢吃……”堂兄细细地嘱咐着。
此时已是农历十月快结束的时候,马上就要进入寒月,煮鸡蛋可以存放多日不坏,正好可以让王悠王愈带了在赶考的路上吃。
“二叔,等下次我过了乡试,也跟你们一起进京赴试!”便宜侄子王晨信心满满地定了一个目标。
“咚。”
王悠毫不客气地赏了他一个暴栗。
“小子,你是在咒我们这次考不中呢。”王悠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你二叔我考不中也就算了,你三叔会考不中?还下次跟你一起赶考!”
说着,王悠又赏了王晨一个脑瓜崩。
“哎哟,二叔别打了,我说错了,我道歉还不行嘛。”王晨边躲闪边说道。
一家人说着笑着哭着告别,旁边的船家来催他们启程了。
举人进京赶考,沿路是有公家的车船供应的。王悠王愈现在就是要蹭公家的船,公家说什么时候出发就什么时候出发,只能准时赶趟儿,不然就等下次。
“二弟三弟,好生考试,路上注意安全。”堂兄嘱咐道,看着船只慢慢离开码头。
“我们晓得的,大哥放心。”王悠大声回道,然后跟王愈站在船尾,一起挥手告别。
“接下来大半年,小曦儿有的忙了。”王悠无聊地趴在船舷上,看着水面的波浪,感叹了一句。
“小曦儿天资聪颖,半年后定会大有进步。”王愈接话道。她负手而立,看着两岸不断变化的景色,心中的离愁别绪渐渐消散。
“希望吧。”王悠为王曦默哀。他仿佛已经看见了半年后王曦被王愈考来考去的场景。
王愈教小曦儿诗词的时候是寓教于乐的,小曦儿学的很开心。
嗯,当事人王曦表示是真的开心。
不过,在旁观者王悠看来却是有点胆战心惊。
只要小曦儿背会了的诗词,王愈会随时随地突击,有时是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有时候是踢毽子踢到一半的时候。总之就是王愈兴致来了就凭空提一句,小曦儿得立马接下一句,没接上就罚写字,背不出来的那句诗词也要写。
这种测试,王悠想想都觉得恐怖,因为不晓得啥时候会发生。换成成年人的状况来说,差不多就是你的直属领导动不动就抽查你的业务,随口就一句,答不上来就面临批评、扣奖金的风险。
但是,小曦儿乐在其中,还觉得很好玩。
大概这就是才女才能懂的世界吧。
……
王悠他们这次进京,走的路线基本都属于水路,速度比较快。两人都不是会晕船的人。他们出发的也早,一路上就按部就班地沿着京杭大运河往北走,不会错过会试时间。
经过杭州的时候,两人特地去西湖游览了一番,盘桓数日,耍开心了才继续出发。
王愈非常喜爱《白蛇传》,早就想去见识见识断桥。然后见到了断桥,就,没有然后了。
王悠非常理解她的心情。当前他被《新白娘子传奇》迷得五迷三道的时候,也是充满幻想地想看看断桥来着,实际见到之后就幻灭了。
……
跟王悠他们一样早早启程赴京的举子们不少,汇聚到镇江换船北上的就更多了。举人们成群结队极为热闹。
这也造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公家的车船不够用了。尤其是官船,非常紧张。
搭乘官船的举子稍微一多,那就得轮着来,后来者必须留在驿站等待。
听说每天要出发的官船,早几天就被一波举子预订了。这让王悠有点恍惚,还以为又回到了上辈子没法互联网买票,只能排队买车票的日子。
不过好在变通的办法是有的。不少做长途水运贸易的商船,过来分走了多余的举人们。家里稍微有点钱,且路途遥远的士子,都会选择坐商船。
这些商船本来就是要北上做生意的,现在载了要赶考的士子,往往就能跟着官船走,一来可以防止水匪,二来也是避免来自官方的麻烦。
商船上,就算不是老板亲自押货,也会有老板的心腹来负责。
如果是在开春时节,老板乘坐的那条头船,通常是不装载货物的。就那么停在码头数日,只等赶考举人前来登船,这样既方便了读书人,又能赚到不少船票钱。
而且不装货只载人的船只,过路费还要低得多,官方看到船上全是士子,也基本不会为难商家。等于是商家请到了护身符,而且还是给商家船票钱的附身符。
王悠和王愈也上了这样一艘专门接待举人的商船,船上的邻居们,六成以上都是国子监生。
船上士子虽然多,但是跟王悠王愈投缘地却比较少。值得一提的是,他俩在临上船时见到了匆匆赶来的李鸿章。
李鸿章到镇江已经有几天了,只不过他又生病了,吃了几天药,身体才稍微好了点。他赶忙收拾行李,才赶上了今天这最后一艘要开拨的商船。
“李兄,你我几人当真是有缘啊。这样都能碰上。”王悠笑哈哈地举杯敬酒。“这是刚温好的酒,请。”
李鸿章举杯跟王悠和王愈的酒杯一碰,仰头喝下,顿觉身体开始暖和起来。
王悠看李鸿章穿着极为简朴,也没有穿新衣,猜测他家境一般。所以有事没事,王悠总是找机会宴请他,把他和另外一两个投缘的士子都拉来自己房间喝小酒。
王悠通常都是作为东道主,先来几句开场白,活跃一下气氛,接下来他就默默充当倒酒上菜的服务员了。
因为这些举人们一个个没说几句话就开始掉书袋子里,满口之乎者也,从四书到五经,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偶尔还说点宋代理学起源什么的。
王悠格格不入,王愈乐在其中。
这是超级学霸的世界,凡人无法理解,也别妄想能跟他们对上脑电波。
于是,王悠心安理得地端茶倒酒。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3章 王愈赴京赶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