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太庙

连带着她替继承人选拔的幕僚跟拥护者,也必须都是女人。

只有这样,娬娼帝才能保证后世女帝继承的法统,以女帝为标杆,女臣为榜样,逐渐织出一张网 ,覆盖在原先的旧朝之上。

男人们都爱以女帝一词代称娬娼帝,男史官书写的历史上,她是第一个登基的正统皇帝,都是皇帝 ,所以,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她是女人呢。

自然是有人觉得以后依旧是男人继位为帝,不需要改制,而这些人,又是谁呢,好难猜呢。

娬娼帝六十四岁登基,要修史书时一举杀掉了原先男太史令及其亲族,自古而始 ,为皇帝修传立言的史官都世代相替,父亲死了,男儿继位,继续修史。

男老太史令不愿意改,以谋反罪论处,甚至都没问到他男儿跟前,一大家子都悉数以酷刑处死。

“他们白吃朝廷俸禄,一点都不为君分忧,养条狗都比他们好用,起码还会摇尾巴。”

她从一堆奏折里翻出反对尉迟璃的那一摞,耐心看了一会儿。

反对者都是男臣,谁叫得最凶,最能看出问题,屁股决定脑袋。

从前男帝在朝,这些男臣结党营私,嘴上说着“愿为社稷鞠躬尽瘁”,实际上,天灾**时捞钱捞得忘乎所以。

他们当官就是为了捞钱,不捞钱当官做什么。

男人以利益为纽带,聚集在一起,攻击敌对方,忽然遇见共用的敌人,又开始“敌人的敌人也是我的敌人”,有种逻辑在崩坏,崩坏的源头,在于他们真的惊恐于女帝继位的法统已经建立。

居然真的有女太子登基,还真的给她坐了三年龙椅,假以时日,新帝选拔皇储,只要她选了女人继位,那彻底玩完了。

拥立过先帝的男臣,又被先帝跟她的继承人抛开,只是时间问题,一大批男臣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一闲着,就容易生事端。

“女男分校一事,势在必行,先帝在世时就曾言天下英才不能尽入朝堂,是她人生一大憾事。”

陈景邈想着祭祀完太庙,次日还得早朝,干脆一块办了,免得夜长梦多。

既然要动,那就快准狠。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才是正道坦途,”尉迟璃是陈景邈的绝对拥护者,哪怕陈景邈不怎么被先帝看好,她也依旧买股陈景邈登基,她眼里,陈景邈是最佳的标杆。

女男分校一事,早有准备,尉迟璃有自己的幕僚跟利益团体。

原先属于太子东宫的幕僚,自太子登基以后,悉数封侯拜相,这些人又跟尉迟璃紧密链接,只要陈景邈一日不倒台,她们照旧手握权柄,执行九州运行的“规则”。

虽然只是代理,但也不错了。

陈景邈跟尉迟璃说了很多话,前世,她一直处于极度暴躁的状态,先帝登基的时间太晚了,而她登基称帝的时间又太短了。

有些人注定活不过三十岁,甚至她能活下来,都是医师跟阎王抢命,把半只脚踏棺材里的她拖回人世间。

陈景邈可以用利益的角度理解为什么男臣那么不听话,但是她不能理解为什么本该是同盟的人跟自己唱反调。

本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哪怕重来一世,她也是不理解,琢磨不透那一件事。

她摸着心口的旧伤,那蛇蠹本无用,是这插进心口的蠹匕首让她不能活到寿终正寝的那一天。

需要她活着,又不需要她活太久。

这朝堂之上,庙堂之下,依旧有意图谋逆的反对者,陈景邈想看那敌人是谁,但又觉得看谁都是敌人。

“更衣。”

陈景邈有些迫不及待,太久没杀人,就觉得浑身不舒坦。

朝中母亲驾鹤西辞,后嗣都当守孝三年,至于父死,改制为一年。

陈景邈可谓是大孝子,登基第一年,要祭祀太庙时手滑,把原先的太庙烧了。

她继承的是她母亲的皇位,继承的姓氏也是她母亲的姓氏,那为什么还要再多此一举,祭祀已经不重要甚至累赘的父系太庙?

只要父存在,她母亲就是父系之侧的从属,“陈皇后代行天子令”,陈景邈要独占这皇位,第一件事就是要彻底杀光父系所有男性潜在继承人。

国号都改了,那举国上下,都要彻底改一改,皇亲国戚,那也得彻底轮转,改换易主。

今日之天下,是她陈景邈的天下。

她想要谁尊贵,谁就能尊贵。

【法统】豆包:“法统”指的是一个政权或统治秩序在法律与法理层面的正统性来源,核心是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正当性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或历史传承。

简单来说,它回答了“这个政/权为什么有资格统治”的法理问题,比如通过宪/法规定、历史惯例、权力继承规则等建立的正统地位。

—————

大致感觉就是武曌下台,新男帝登基,他还想着让武曌继续保持帝号,他好对外说自己的帝位的正当性(大概?不记得了,脑子一团浆糊,大差不差吧)

其实政/权这个东西,还是得看暴力,你不服也给你打服/帖了。

法统问题,也还是个问题,董卓造反那一part一堆人不服,你行我也行,那你给我滚下来,王莽篡汉前也捣鼓了一大批行为艺术。不能说法统问题完全没用,不需要重视。

封建每个朝代末期都有一大批“清君侧”的男忠臣,总爱搞些臣迫不得已,临危受命的鬼把戏,主要是体现“我可以,你不可以”的性质,它可以造反,其她人也可以造反,一堆造反的人里,谁最能打,又能服众(名义或者道义上),谁就是继承人。

先确定自己皇位的法统,以后再跑到跟前蹦跶的都可以划分到乱臣贼子一档,但主要是看谁能打这一回事,法统不法统的,都是先打完之后再确认(开打之前清君侧,打完之后自己当皇帝,清别人跟旧皇帝)。

傀儡皇帝的法统正当,但是光正当也不顶用,是废物,皇位也得让出来。

———

问豆包,娬娼这个年号怎么样,好不好,豆包:使用娼做年号,会有歧义,引发误会,不建议使用

——

女人当权,自然她想要谁尊贵谁就尊贵,整个世界围绕她运转,皇帝就是天下的中心,所有人都得围着她转。

——

之前有人吐槽,说教感太强烈,根本不像是小说,所以我改了。

整个世界观偏向于新旧交替时的混沌,总而言之,比较乱。都说时势造英才,我觉得就是朝代末期秩序崩溃,废物草包就该下台,各凭本事吃饭,你不行自然有人拉你下来,自己顶上。“风浪越大鱼越贵”,大概是这样。

就是觉得挺搞的,以三国为例子,这是一个不讲道理讲拳头的时代,还会有6??这类东西,无非是觉得自己是皇族,理所当然该继承这些。

其实不管那个历史朝代,都是先讲拳头再讲道理,大家实力相当的时候,才会处于“万一打得两败俱伤,给别人捡漏,自己不划算”的考虑,开始谈判。

[化了]那就打吧,打得越乱越好,反正你不乱的时候也没好过到哪里去,干脆一口气给它掀个底掉,全打烂打穿。(我爱赌徒人设,大概就是这里初见端倪,坐等着,不如自己伸手抢,抢到了那就是我的)

大环境怎么样不在乎,反正我自己活自在了最要紧。貌似古代很喜欢搞政绩流芳千古那一套,其实新旧政权接替,流血的时候,哪里会管天下人怎么样,私心大过一切,先不管以后如何,自己先赶紧麻溜干掉对手,成功上台,追求精神上的理想,那还是得脚踏实地,把执行理想的躯体用“人类饲料”喂饱。

[化了]那种感觉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说法,就是人吃饱喝足就开始追求更为抽象不具体的“精神成就”,想要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

所以有时候幻视某政/权出来一个很所有人反着干的“首领”,会觉得它怪有意思的,追求崇高,但是拥护它的利益集体并不想追求崇高,跟着它干事就是为了搞钱搞权。

首领得不到拥立,那也还是空架子,但是如果获得拥立的前提是,首领总在做“平衡法”,利益保证,但是精神层面得不到拓展,首领又开始发疯。[化了]疯点好,不疯一点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最想干什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太庙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臣妻

六十二年冬

殿下为何如此心虚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暴君降临
连载中媂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