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佳节来临,孙宁邀谢苒出门夜游。嫁进陆家半年多来,她忙于学习打理家务,除了偶尔回宫,几乎不再出现在其它场合,算下来两人业有小半年不见面。
孙宁的婆婆张佳楠被迫与陆将军离婚不久便过世了,陆家二十年无新的女主人,陆晏、陆景兄弟两由祖母孙太夫人抚养长大。太夫人乃长沙桓王孙策长女,性情坚毅,在陆家说一不二。在这位年近七旬的堂姑母兼祖母面前孙宁那是大气不敢多出一口。
听完孙宁的抱怨,阿苒不由同情地说:“你们家家大业大,挺不容易的。”
“真羡慕你不用烦恼这些事!”丹阳公主脱口道,旋即意识到有些不妥。她的嘉若姐姐年纪不小了,不知怎的一直不成亲,定然有着自己的苦处。想到前段时间的传闻,孙宁用胳膊肘捣了捣谢苒:“咱别光顾着说我,你呢,和皇后那表弟的事怎样了?”
谢苒微笑:“他啊,出门去了,我不知他的事。”
“你就装样吧。”孙宁冷哼一声,一晃眼看到一群人迎面而来,中间一个步履从容的翩翩青年正是她的丈夫陆士仁。她撇下谢苒,欢欢喜喜迎了上去:
“夫君,你来的好早!”
白日陆景在宫中值守,刚刚下了值赶来白虎门。他身后跟着两个小男孩儿,一个叫陆机、一个叫陆云,是家中的异母弟弟,两人都不到十岁,十分地淘气。陆景的兄长陆晏也在,与众人一一颔首致意。
吴地风俗与中原有所不同,七夕乞巧时除了对月穿针,还有一样活动是参拜城中几座女庙。女庙中最为著名的一座位于城东白虎门外,在青溪与秦淮河交汇处,名为“青溪姑”。传说这庙中供奉的女神像是为蒋神未嫁早夭的三妹妹,生前极擅刺绣,被民间奉为织神,故而每逢佳节,总有大批少女前往参拜,祈愿获得巧手。
出城门,庙内外早已是人山人海。一行人分作两路,陆景领着妻子和谢苒,费了好一番功夫终于挤到神像前进献了贡品。待他们拜完了神像往回走,丹阳公主的女侍一边整理主人的帷帽一边轻轻抱怨说:“净是些粗粗鲁鲁的草头,好悬没碰坏了公主。早不如叫人清场了。”
孙宁摇头:“清了场还有什么可逛的?要的就是这种人挤人才有意思呢。”
其实这也是孙宁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京城的七夕风俗。她到建业的第一年不明不白被张家缠上,带累了许多时候,连宫门都难出,慢说什么出门游玩了。
陆家大公子陆晏带着两个弟弟在庙门外候着。两个小子提着新买的蝈蝈笼笑的牙不见眼,一叠声地说公主阿嫂待他们好。陆晏苦笑:“什么道理?明明是为兄我替你们买的。”
陆云便煞有介事地说:“若不是二嫂,大哥二哥哪敢带我们出来玩儿。”陆家规矩严,好似七夕出游,两个小孩长到这么大皆是头一回,实实在在是沾了孙宁这位大公主的光。
两拨人重新汇合后,在仆从护送下登上泊在城门附近的游船。这是一艘装饰富丽的双层游船,行驶极为平稳,不愧为皇家御用。游船破开金波奕奕的秦淮水,沿护城河缓缓向南环行,一路来到了朱雀门附近。南门外的草滩上热闹非凡,三五成群的少年男女手提花灯结伴出游,其中不乏华冠丽服的贵游豪戚。秦淮河北岸的浅滩下更聚集着缕缕行行推放花灯的游人,据说效仿的是西域佛国的风俗。
夜色渐浓,水中浮出星星点点的亮光,与天上银河交相辉映。孙宁看在眼里,满心跃跃欲试,小声和丈夫求情说到:“咱也放花灯去吧?”
陆景故作为难:“……被祖母知道了不好。”
“不说出去不就好了!”孙宁大急。注意到丈夫眼底的促狭,她突然醒悟过来,佯在陆景胸口一拍:“烦不烦啊你,到底能不能去?”
“知道你喜欢,早都安排好了。”一席话惹来了妻子欣喜的惊呼,陆景嘴角漾起笑容。成亲后媖娴便很少在他面前如此放松了,他作出不胜其力的样子朝后退了一步,吓得孙宁急忙来拉,待发现这乃是丈夫的诡计,她气的扭头便要走。
游船的另一头,谢苒手扶船舷,一边走一边出神地望着正同丈夫嘀嘀咕咕说小话的阿宁。
听说交趾面朝涨海,终年酷热,会否偶尔也有此刻船中这般清凉的夜风入怀?她没头没脑地想到,沿着甲板漫步向前,脚步声惊动了坐在船尾赏景的陆家大公子。她冲陆晏点了点头,预备与他擦身而过,没想到陆公子误会了她的意思,起身向她做出横摆入座的手势。
谢苒不欲陆晏尴尬,提了裙摆坐到陆晏对面,客气地问:“陆表兄什么时候从吴县回来的?”
前些时候陆晏的族叔陆凯病逝,由于陆凯的两个儿子先陆凯过世,孙子又病弱,在老家举行的丧礼仪式被交给陆晏主持。从时间上推算,这位表兄应该刚回建业。
迁都武昌后,武昌当地物产无法供应庞大的朝廷,只能要求大江下游逆流输送,加剧了民间负担,吴地百姓对此深恶痛绝。针对此事,丞相陆凯上疏劝说皇帝:武昌此地无险可守,而且土地瘠薄,况且童谣也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从星相上看也是不利的。他又屡次劝谏孙皓废除校事官。
北方官场曾流传一句话: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卢洪和赵达均为曹操手下出了名的校事官,崔琰、毛玠等名士便是遭这群酷吏告发下狱,最后丢了命。为了更好制衡名门大族,孙权效仿魏国设立校事。校事虽为中书小吏,但可以直弹宰相,拘押大臣,引起巨大恐慌。黄龙年间,校事吕壹专横跋扈,屡屡草菅人命,连当时的丞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高官都被陷害,一时间孙权几乎众叛亲离,只能废除校事下诏罪己。孙皓即位后,重设校事官职,将曹辅等心腹列在其中,另外宠臣何定、陈声等也经常为皇帝刺探朝中大臣的动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