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药铺都是按前店后坊的格局来布置,前面店铺主要负责陈列售卖药材,规模大一些的药铺还会有郎中坐诊,病人请完脉便可直接从药铺里买药回去煎制,十分便利。而后面的作坊则是用来进购、存储和加工药材的。【注7】
王文茵踏入药铺,发现对着大门的柜台后面有两名伙计正在药橱前用戥子称量药材,左手方靠墙的桌旁却不见坐诊的郎中,便上前询问:“店家,我想买点药。”
听见有人问药,其中一名伙计转过身来跟王文茵打了个照面,两人皆是一愣。
“是你呀?”伙计正是先前在胡辣汤店里仗义执言的阳光大男孩,发现来人是王文茵也有些意外,再仔细观察她的脸色,实在没看出有何病症,便问道:“小娘子可是身上哪里感到不适?”
“郎君误会了,我是想帮卧病在床的婶娘问点药,再顺便买点香药回去。”王文茵将李阿萍母亲的症状大致描述了一番。
阳光大男孩凝神思索片刻后道:“在没见到病患本人之前怕是不好判断,不知小娘子口中这位婶娘现在何处?”
“在静缘庵。”王文茵顿了顿又补充道:“便是丰收村的福田院。”
阳光大男孩点头:“我知道那地方,先前曾去过。”
这下轮到王文茵惊讶了,眼前这位郎君虽然一身伙计装束,但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去福田院的人。
大概是看出王文茵的疑惑,阳光大男孩腼腆道:“我是跟着兄长一起去行医的。”
“原来郎君是大夫啊。”王文茵油然起敬:“失敬失敬。”
阳光大男孩的脸唰一下就红了,摆手道:“我学艺不精,还没出师,只是懂点皮毛而已。小娘子若是不嫌弃,我可以明日亲自前往静缘庵替你的婶娘问诊。”
王文茵大喜过望,朝大男孩福了一福:“我替婶娘先谢过郎君。”
“小娘子不必客气。”阳光大男孩还了一礼:“不知小娘子贵姓?”
“奴家王氏。”王文茵道:“敢问郎君贵姓?”
“鄙姓赵,家中排行行四。”
王文茵心说,这位赵四郎该不会是被派来基层实习的太子爷吧?
结果人家还真是。
“这间药铺乃是我祖父创立,如今由家父和兄长接管。”赵四郎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只是打下手的,平时也会在这儿坐诊,偶尔免费替人看病出义诊。”
王文茵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免费出义诊是否含有附带条件?”
赵四郎哈哈大笑:“小娘子放心,我为普通百姓看病出义诊绝无任何附带条件。”
王文茵尴尬笑了笑:“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赵四郎摇头:“不怪小娘子,我家药铺以卖药为主,深知普通人看病不易,我能做的也仅此而已。”
王文茵岂会不知底层人看病难这个道理,她自己就是死里逃生才侥幸活下来的,其他人未必能有她这般好运,所以对赵四郎的义举心生佩服,赞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郎君义举奴家很是敬佩。”
赵四郎被她夸得不好意思了,红着脸岔开话题:“小娘子还想买何种香药?”
王文茵拿出一张纸交给赵四郎:“我需要八角、肉桂、胡椒、花椒、陈皮、山柰、香叶、茴香、甘草、丁香、砂仁、草果、白芷、木香、良姜、干姜、豆肉蔻、白豆蔻、和草豆蔻若干钱,具体数量已经写在单子上了。” 【注8】【注9】
赵四郎拿着采购单研究了半天,很费解:“小娘子买这许多辛香料是做何用途?”
【注1】根据参考文献:江西人民出版社,程民生著《宋代物价研究》中记录,北宋后期,京东路某县的一棵大树砍倒后当木柴买,“可得五千”,即价值五贯。江南东路的歙州山区大量出产杉木,价格低廉,每条出山后价值不足百文,但贩运道临安经过税卡层层征税以及运输成本的增加,价格增长20倍,每条达2贯。一般杂木平均每棵树木662文余。
【注2】根据参考文献:江西人民出版社,程民生著《宋代物价研究》中记录,咸淳年间,有禅僧曾言:“这篾篮子,十五钱买得。”一个竹编的篾篮子大约15文。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朝廷将制造竹器剩下的竹白(竹子杀去青皮的部分)、竹梢(竹子的细枝)每斤“估钱六分”,即0.6文卖出。乾道元年(1165年),婺源县咸恩院后有巨竹数百竿,“常时非三二百钱不能售一竿”,大约一竿巨竹价值200至300文以上。
【注3】根据参考文献:江西人民出版社,程民生著《宋代物价研究》中记录,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四川使用景德年间的新铸大铁钱已将近10年,合计每斤铁价值铜钱40文。庆历末,陕西同州韩城县的铁价为每斤24至25文;熙宁七年(1074年),陕西“斤铁为钱二十”,即铁20文一斤。
【注4】根据参考文献:江西人民出版社,程民生著《宋代物价研究》中记录,元祐六年(1091年),颖州常平仓“元籴价”的粮食价格是:粳米每斗80文,小麦每斗60文,绿豆每斗55文,栗米每斗90文,豌豆每斗60文。为方便起见,本书一律采用1石=10斗,1斗=10升,1升=10合,1合=10勺,1勺=10撮。
【注5】北宋末年的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在街市的最西面,有一处坐北朝南、面积较大的门面,大门上方悬挂一匾额,上书“赵太丞家”四个大字。太丞即太医丞,宋朝为太医局所属主管医药的官员,为从七品。可见这家药铺为赵姓医官所办,既是皇姓,又有官方背景,所以所处位置非常优越。大门左右两侧立有高大招牌,西面上写“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东面上写“大理中丸医肠胃”。集香丸和大理中丸均为中医方剂名,出自《御药院方》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集香丸具有消秋滞之功效,主治伤生冷硬物不消。大理中丸可用于脾虚胸膈痞闷,心腹撮痛,不思饮食。旁边招牌还有“五劳七伤”“理小儿贫不计利”等字样。中医学上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劳损;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从这些广告语可以看出赵太丞擅长内科、儿科,而且杏林春暖,医德高尚。室内里面摆有柜台和药柜,前面设有座椅,上坐一位中年妇女,怀抱小儿,旁有一人站立。妇女前面站立着一位长者,正俯身看视,在为小儿诊治,看来此人便是主治大夫赵太丞。(参考资料百度文章《《清明上河图》里的中药铺》)
【注6】参考资料百度文章《宋代“连锁药店”和剂局:官方督办,值得信赖,平民看病不再难》;《中国古代医院史︱宋朝》
【注7】文献资料参考百度文章《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聊聊明清时代的药铺》;
【注8】宋朝时期使用的调料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酒、盐、酱、醋、糖。这些都是宋朝人们常用的基本调料。香料:如胡椒、生姜、花椒、豆蔻、橄榄、银杏果、柑橘皮等,这些调料不仅用于调味,还有助于去腥增香。其他调料:如核桃、萝卜、香油等。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引入的外国调料:如**、龙涎香、龙脑香、沉香、檀香、丁香、苏合香、麝香、木香等。此外,宋朝时期还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调味方法,如将各种调料混合使用,以达到更丰富的味觉体验。(参考资料来自百度)
【注9】钱是最小的质量单位,在中药方、黄金、食谱中仍沿用这一计量单位。1斤 = 10两 =500克= 100钱,所以1钱=5克,本书设定以此为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十四章 采购香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