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陽光透過客房的百葉窗縫隙灑入。沈知晴在陌生的環境中醒來,有片刻的恍惚,隨即昨夜驚慌的記憶回籠,但身處這安靜、安全的空間,恐懼已大大緩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刻的感激與一絲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
她走出房間,發現陳暮遠已經起來了,正在開放式廚房里準備簡單的早餐。他換上了一身灰色的居家運動服,神情平靜,彷彿昨夜的一切只是尋常插曲。
「早,睡得還好嗎?」他看到她,語氣自然地打招呼,將一杯剛煮好的咖啡遞給她。
「早,陳執事。睡得很好,謝謝您。」沈知晴接過咖啡,溫熱的杯壁熨帖著她的掌心。她注意到流理台上放著兩份簡單的三明治和水果,顯然是為她準備的。
用餐時,氣氛有些微妙的沉默。沈知晴知道,自己不能一直打擾他,必須面對現實的問題——她今晚該去哪裡?那個合租公寓,她是絕對不敢,也不願再回去了。
陳暮遠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他放下手中的咖啡杯,目光平靜地看向她,語氣沉穩地開口,彷彿只是在討論一項尋常的公事:
「知晴,關於你住處的問題,我有一個提議,你可以聽聽看,完全不用有壓力。」
沈知晴抬起頭,認真地看向他。
「是這樣,」他語氣平和,聽不出任何私人情感,純粹得像是在進行項目評估,「我住的這棟樓,隔壁單位恰好空了出來。」
這是他早年置業時頗具遠見的一筆投資——一梯兩戶的設計。他自住稍大的單位,旁邊這個一房一廳的小單位,原計劃是待結婚後,根據家庭人口情況打通合併或給長輩居住,具有高度的戰略儲備資產屬性。上一任租客有些麻煩,合約期滿後他費了些心力才請走。之後,他並不急於出租,只請人進行了基礎維護——徹底清潔、修繕損耗、更換老舊設備,使其保持可隨時投入使用的狀態,卻也讓其空置了一段時間。如今,這份「空置」彷彿是為了此刻的她所準備的。
「面積不大,一房一廳,但格局方正,採光通風都不錯。」他繼續用客觀的口吻描述,彷彿在介紹一個與己無關的物業,「之前的租客剛搬走,屋主是我的老朋友,他本人不急著用錢,更看重住客是否可靠、安靜,能愛惜房子,所以委託我幫忙留意。租金方面,因為他志在找人看房子,所以定得比市價低很多。」
他略作停頓,觀察著她的反應,繼續用一種客觀分析的口吻說:「我認為,無論從安全性、私密性,還是性價比來看,這都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選擇。當然,最終決定權在你。你可以先看看房子,如果不滿意,我們再想其他辦法。」
他隱去了自己實際產權人的身份,將自己定位為受託管理人。這種風險隔離的結構設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她的決策心理門檻,避免她因察覺這是他的產業而產生「被施捨」或「壓力過大」的感受。他將這個提議包裝成一次純粹的、低風險高性價比的租賃機會。
沈知晴愣住了。地段優越,嶄新裝修,傢俱齊全,租金還遠低於市場?這聽起來簡直像童話。尤其是「安全性」和「私密性」,精準地擊中了她此刻最核心的需求。
「這……這麼好的條件,為什麼會輪到我?」她難以置信地問,心中警鈴微作,擔心這是否是另一種形式的「特殊照顧」。
陳暮遠早已準備好說辭,他微微一笑,笑容裡帶著屬於銀行經理的誠懇與說服力:「因為『可靠』與『安靜』這兩個條件,在租房市場上並不容易同時滿足。我向屋主推薦了你,他瞭解你的背景後,覺得非常合適。與其租給不認識、可能存在不確定風險的租客,不如租給知根知底、能讓他放心的人。這對他而言,也是一種風險管控。」
他再次使用了商業邏輯來解釋,將他的私心完美地隱藏在客觀理由之下。這個理由合情合理,甚至帶點「互惠互利」的意味,極大地削弱了沈知晴「接受饋贈」的不安感。
現實的困境、對安全獨居空間的渴望,以及這個看似「雙贏」的提議,讓她無法不動心。這就像一個面臨破產邊緣的企業,收到了一份條件優厚、且能解決其核心營運問題的戰略投資要約,拒絕的理由幾乎不存在。
「我……我可以先看看房子嗎?」她小心翼翼地問,內心已經傾向於接受。
「當然。」陳暮遠拿起手機,語氣如常,「我現在就可以聯繫屋主,帶你過去看看。他全權委託我了。」
看房的過程異常順利。那個小單位雖然不大,但乾淨溫馨,視野開闊,看得出近期經過細心的維護,一切設施都嶄新而運作良好,與陳暮遠的家僅一牆之隔。沈知晴幾乎是第一眼就愛上了這裡。更重要的是,那種潛意識裡的安全感——知道隔壁住著一個她可以絕對信任的人——讓她無法抗拒。
「我覺得很好。」她壓抑著內心的雀躍,對陳暮遠說,「請幫我謝謝屋主,如果……如果他真的願意租給我的話。」
「他會的。」陳暮遠看著她眼中重新亮起的光彩,心中那塊關於她安全的大石終於落地,語氣也輕快了些許,「我幫你跟他確定細節,儘快簽約,你就可以搬過來了。」
幫她解決了最大的難題,陳暮遠內心充滿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這比他成功完成任何一筆大額貸款項目,都更讓他感到踏實和愉悅,這筆「投資」的內部收益率或許無法用數字衡量,但其帶來的戰略價值和情感淨現值卻是無與倫比的。
這筆看似非營利性的關聯交易,對他而言,其潛在回報卻遠超任何財務指標——它確保了核心「資產」的安全邊際與營運穩定,為未來的價值創造(無論是情感還是其他)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這是他做過最不理性,卻也最符合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的決策。
沈知晴看著他平靜的側臉,心中充滿了感激。她隱約覺得事情過於順利,背後或許有他的推動,但他給出的理由無懈可擊,讓她無法拒絕,也不忍拒絕這份雪中送炭的溫暖。她決定接受這份好意,並將這份感激深埋心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