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好长时间没声音,我又往前探了探身子,耳朵直接贴在石头上努力去听。
过了好久,久到我都打算回去找祖母了,里面才传来弱弱的一句:
“你说,咱爹会不会偷偷降了。”
父亲是真敢说啊!我在心里悄悄替他捏了把汗,还好这话是让我偷听着了,要是祖父知道了,非把他打得满地找牙。
母亲狠狠踢了父亲一脚,“你饿得把自己脑子扣下来吃了?说什么胡话?”
“可是,你我都知道,娘的眼疾就是因为缺了盐,山上哪有盐?再不吃盐,娘就彻底瞎了。”
“还有,岫儿自打生下来就吃不饱,三岁多了还只会爬,四岁才勉勉强强能站起来,头发稀得跟枯树杈似的。到现在都七岁了,瘦得跟猴一样,不对,她还没猴高。夫人,再过五六年,她都到年纪得成家了!你说,怎么办啊?”
或许在石头上趴着,我的耳朵和心都寒凉寒凉的,父亲的嘴比山里的毒蛇还要狠。
同样是李家男儿,他怎么不像祖父一样发誓这辈子再也不说话了。
我越想越难受,跑到祖母怀里大哭一场。
祖母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哄着我。
我把祖母的手移开:“祖母,别摸了,本来就没几根头发,别再给捋掉了。”
“出什么事了,我的岫儿,谁惹到你了,你告诉祖母,祖母给你做主。”
“呜呜呜,祖母,爹说我秃,还说我没猴高。”
祖母紧紧把我搂在怀里:“好孩子,不哭不哭,都是大人的错,不怪你。”
“要不过几年,等你再大些,我让你爹送你下山,你在山下找户好人家嫁了,别回来了,在那多吃点粮食,以后就是又高又胖的大姑娘了!”祖母商量道。
我摇摇头:“我不,我李家女不当贰臣,不吃邙粮。”
祖母叹了口气:“傻孩子,你是女子,不必守那些忠孝节义。男人们都把江山丢了,你下山,一点儿也不丢人。”
“那祖母你和我一起下山吧,咱们一起找盐吃。”
祖母怔住了,过了一会,她摇了摇头:
“我有两个儿子死在了守城之战,我要是下了山过上好日子,怎么对不起他们兄弟俩?”说完,她又抹了把眼泪。
我不敢说话了,我知道祖父和祖母一样倔,一旦打定了主意,死也不回头。
聊着聊着,祖母又说起了她当年做姑娘时的事。
她说,她小时候身体也不好,瘦瘦小小的,吃的东西油星子稍微大了点就吐,点心吃得稍微多点就胀气,闽南最好的老枞茶一喝就头晕。
饭后,家里的丫鬟嬷嬷们得轮番抱她到院内走走,抱着颠着拍着哄着帮她消食。才十多岁,就好像什么好东西都看过吃过了,也都看腻吃腻了,有时一听到钟鸣就想吐。
祖母可真会宽慰人,几句话刀刀要我命!
“祖母,你说得我都流口水了,我天天做梦都想吃有油水的饭,吃不着,哪怕舔一口也行。”
祖母摇摇头:“大户人家的饭,油光光的,光是看着就让人想吐,连那炊饼摸着都比岫儿的头还油!”
我悄悄摸了摸自己的头,不想再说话了。
祖母自顾自地感叹道:“可见,这万事都是一个理,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北上嫁入京城李家后,祖母不喜李家大厨房的重油重盐,于是乎祖父便常到外面的点心铺子里给祖母买些桂花糕,枣糕,龙井茶糕,桃花糕……
奇的是,每回祖父带来的点心,祖母一吃必胃绞痛,有时严重到要请郎中开药施针催吐。
朝中有人和祖父不和,知晓了此事,多次写奏本,参祖父下毒谋害发妻。
江南的外曾祖听说后连夜派马车接祖母回扬州老家好生照料,见祖母果真憔悴了许多,便频频给朝中门生故旧写信鸣不平,很快,圣上便下令彻查此事。
“其实,即使那时我饱受胃病折磨,也没今日这般消瘦,爹和娘亲要是看到了如今的我,怕是认不出来了。”祖母低头笑道。
“肯定不是祖父下的毒,他不敢,他连变法都不敢。”我为祖父说句公道话。
“是的,后来官府查明了,原来京城的点心铺不干净,我这才吃坏了胃。”
不干净?当时京城的百姓都在热议,他们从小吃到大的点心,居然还能把官家贵妇吃坏?
祖母当时更是惊惧不已,原来外面的点心铺子竟如此家徒四壁,每个下人屋内就一个木盆。洗菜,和面,拌馅,做点心,在这个盆里,洗脚,洗沟子,洗衣裳裤袜也都在这个盆里。
穷人不舍得糟蹋粮食,馅料放坏了,被老鼠啃了,也不舍得丢,更不会施舍给下人吃,挑掉蛆,蒸一蒸,拌点猪油,就可以继续做点心,依旧香得很。
寻常百姓家大多吃不出来什么问题,可是自幼体弱又养尊处优的祖母一吃便胃痛不已。
祖母又是好一番感叹:“以前在闺阁里,什么事都由父兄做主,没怎么出过门子,就连你祖父,我也是到京城掀了盖头才知道他到底长啥样,唉,真人还没画像上的一半好看。”
“对外面的事更是一点也不知道。”
也是从这件事开始,祖母才渐渐知道,原来外面的人并不是像话本子里说的那般,哪怕穷了点,只要有手有脚总归是饿不死。
别说有手有脚,就算有三头六臂,每天不睡觉只干活都能饿死。
原来有的下人是没有屋子和床的,几个人铺点干草挤在黑咕隆咚的厨房里睡觉,主人连灯油都不舍得给他们用。
而李府向来都是用上等芝麻油作灯油,这些芝麻油比寻常人家吃的猪油都金贵。
我深吸了一口气,一点也想象不出老家的豪奢,只知道如今我也没有屋子和床,挤在黑漆漆的山洞里睡觉。
原来天子脚下每天都在饿死人,原来有的人家会卖女儿,原来有人生病了不会请郎中,不吃不喝就呆在家里等死……
一桩桩,一件件,时至今日,祖母说起来仍觉触目惊心。
咋还可怜上别人了?反正我是一点也不晓得这有劳什子值得念念不忘的,咱现在过的日子,还不如京都那群乞丐。
“祖母,当年那些乞丐去李家要饭,还能吃到炊饼,那炊饼还是用小麦,黄豆,玉蜀黍磨成粉做的,我可到现在都不知道小麦,黄豆是啥味!咱别可怜别人了,可怜可怜咱自己吧!”
祖母温柔地笑道:“正是见过李家门外站满一街讨饭的百姓,所以之后京城陷落我一点也不意外。”
祖母双目无神,时常盯着一个地方发呆,但她的神色一直都是温柔的,像明月给人的感觉。
祖父的眼睛经常瞪得圆圆的,像山里的猛兽,仿佛谁得罪了他似的。
“这些年你祖父一直都想不明白,大楚明明有那么多忠臣良将,先帝也励精图治,怎么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祖母继续说道:“可是我想明白了,自从我在山里也过上了吃草根树皮,睡干草住山洞的日子,我就渐渐悟出来了,咱们的朝廷到底亡在哪。”
祖父想破头都想不出来的事,祖母眼睛看不见,在山里编编草鞋都能想明白。
这么一对比,我忽然觉得祖父天天跟自己置气当三十多年的哑巴,真是有点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