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逢

对上那样的一双眼睛,姚玉质害怕,挪开了目光。祖父看到了她和爹爹。

“四郎。”祖父召唤。

爹爹把她从肩膀上放下来,牵她的手走过去。

“你是当爹的人了,该以正事为重,整日只知在内宅打转,还叫孩子爬到你头上,颠倒纶常,成何体统!”祖父叱责了爹爹。

“儿臣知错。”爹爹叩首,她跟着跪下来。

祖父没有再看他们父女一眼。

那时最得祖父宠爱的,不是当太子的三伯,而是五叔。五叔很早就有了王号和封地。五叔家的堂姐在这天的宫宴上被册封为郡主,骄傲的在她面前扬起脸。

从宫中出来,爹爹给她买了她最爱吃的如意糕。

可她无精打采的,开心不起来。

回到家,她抱着娘,说想娘亲了。娘亲跟爹爹问明原委,笑着跟她说了那番话。

她无须当什么郡主、公主,也是爹娘最疼爱的小娘子。

后来,弟弟出生,祖父令爹爹就藩益阳,一个很小的封地。她亦被草草册封为益阳王府的小郡主。

娘亲笑眯眯的问她:“玉质小娘子,如今你是郡主了,可喜欢?”

“喜欢!”

曾经幼稚可笑的情绪,早被她抛到了脑后。让她欢喜的,不是得到郡主的身份,而是,无论走到哪里,她都能和娘亲和家里人在一起。

随爹爹出京就藩的那一年,是建炎四十二年,她八岁。

那时,谁也不会想到,她又用了一个八年,才走到益阳王府的那个家,回到娘亲身边。

爹爹和娘亲更加不会预料到,四年后,益阳王府的姊弟二人,兜兜转转的又回到了京城。

而她,又见到了那个人。

姚玉质眼中恍惚。

“公主小心!”文茵惊呼。

指尖一阵刺痛。姚玉质抬起手,手指上瞬间涌出小米粒大小的一滴血珠子。

“公主,这些活计交给绣娘做吧!”文茵从她手中取走针线。

姚玉质把手指含到嘴里抿去血珠,“不要紧。”

她浑不在意手指上的伤孔,恍惚的目光聚拢,回了神。

娘亲教她女红,教导她晨间习字、午后烹茶,教她如何在规行矩步的闺阁生活里保留一份独属于她自己的时光。

没有人教她拿针线活讨生计,更不曾有人教她该卑微到什么地步,才能讨得他人的欢心。

那几年,那个傻姑娘,究竟做了多少傻事?

想要把饱含了一腔懵懂情思的香囊送给他,又羞于被他看到被针尖戳得千疮百孔的手,只敢悄悄的放到他的书桌上。

被他毫不客气的丢回到她怀中,令她拿走。

书卷挡住了少年的脸,冷淡的嗓音让她心慌意乱,竟听不出他的嫌弃。只会懊恼自己做的还不够好。

那时候的她,真的太傻了。

“公主?”文茵唤她。

“做好了。”姚玉质朝文茵一笑,把香囊上的绣线打了个结,文茵一时找不到剪刀,凑过去龇着牙把线头咬断。

两个人都笑起来。

五月端阳快到了,按照本朝的习俗,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佩戴装着艾草等物的香囊,既有祈福辟邪的寓意,又有驱虫解暑之功效。

公主在香囊上绣的是萱草,被时人称为“母亲花”,是王妃娘娘生前最喜欢的花草。

王爷和王妃是前后脚走的,快两个年头了。公主思念双亲,文茵也很怀念温婉和善的娘娘。

文茵一家是隶属于益阳王府的军户。

那年,益王从京城到益阳就藩。

不巧走到半路上,遇到百年不遇的洪灾。天降大雨连月不歇,雨水河水泛滥成灾,大半个南直隶都被泡在了水里,到处都是逃难的流民。

益王不顾藩王不得结交外臣的忌讳,令沿途的官府开仓赈灾,在路上耽搁了些时日。等他和王妃风尘仆仆的赶到益阳王府的时候,藩邸众人只见到襁褓中的小世子。

没有小郡主。

听说小郡主在路上染疾,久治不愈。一个颇有些道行的道姑对王妃说,小郡主只有离了父母亲人才能好。王妃救女心切,只得将小郡主托付给她。

文茵第一次见到王妃的时候,她握刀操练的手磨出水泡,疼得直哭。王妃把她叫到身边,令人拿来药膏,亲自给她涂抹。

“我连绣花针都轻易不敢叫我家的小娘子碰,你倒是个有胆量的,半人长的刀也敢耍着玩。”王妃对她笑,温柔的夸奖她。

王妃含着笑的眼中水光盈动,闪过一丝莫大的哀痛,似乎比文茵手上受的伤还要痛。

自那以后,文茵经常见到王妃。

大人们都很忙。藩王不能擅离封地,文茵的爹倒是经常外出,回来后,文茵的娘就带着文茵去给王妃请安。

文茵在院中打拳,娘亲和王妃在屋子里低声说话。文茵有时会听到几声压抑的哭声。

她好奇,忍不住问娘,是不是跟小郡主有关?

还有她爹,打着各种名头去往各个地方,不像游历,倒像在找寻什么。

“大人的事,你少打听!”娘敲她的头,赏了她几个爆栗子。

文茵闭上嘴,在心里默默祈求观音菩萨,快些让小郡主回到王妃身边吧。

过了好几年,菩萨终于听到了她的心声。

一天,王府侍卫李巍带回来一个姑娘。

文茵在王妃的屋外值守,房中响起两个女子的哭声。

益阳王府的小郡主回家了。

“李巍回来了!”侍女来禀报的时候,文茵正手忙脚乱的帮公主打香囊上的络子。

姚玉质站起来,几步走到门口。

“公主。”一个高大魁梧的青年出现在门槛外,拱手行礼,举手投足尽显刚劲利落。

姚玉质姊弟在路上便商议好,由李巍率领王府侍卫随仪仗队伍前往皇城,待登基大典完成,便返回行馆给她报平安。

李巍望向略显激动的女郎,道:“万岁口谕,令我等迎接公主殿下归府。”

姚玉质跟李巍仔细询问了几句皇帝那边的情形,知道弟弟一切顺利,她暗暗松了口气。

在行馆当差的小吏和仆役结队来到院子门口,下跪行礼,口呼“公主千岁”。

姚玉质叫文茵拿银钱赏赐他们。

小吏和仆役得了恩赏,眉开眼笑,争先恐后的帮侍卫把百余来只木箱和匣奁搬上马车。

众人忙活了大半日,天色渐晚,公主登车,在差役们毕恭毕敬的目光相送下,离开行馆。

车队上路不久,迎面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阵喧哗和骚动过后,马车停了下来。

文茵掀开车窗处的帘子,探头看去,诧异的轻呼道:“是内阁的陆大人!”

队伍前方,李巍驱马出列。对面的高头大马上,坐着一个二十余岁的青年男子,身形挺拔颀长,和李巍不相上下。

来人想必走得极为匆促,身上还穿着绣有双鹤齐飞补子的大红官袍。头上没有戴乌纱,以黑色网巾束住发髻。

网巾下的面孔甚为俊朗,立挺的眉骨下嵌了一双乌沉沉静若寒潭的眸眼。两道视线越过李巍等人和探头张望的文茵,淡淡地落到她和公主乘坐的马车的穹顶上。

状元及第、翰林奉诏,通身的老成与练达,全然不似那些未经世故的书生。

更是和前日初见到公主时的失态判若两人。

此人正是内阁现有的三位大学士之一,陆月襄。

这个时辰,他应该在奉天殿的大宴上,接受新帝的慰问和褒奖。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重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AI指令调到冷脸上司后

狩心游戏

路人,在漫画卖腐苟活

乌鸦嘴[红楼]

八戒八戒,心肠不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不识金缕衣
连载中晓岚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