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来到大唐的第六天

想想也对,这位温少卿年未及冠便荣登探花,多少人白首难得进士名,能在最意气风发的年纪天子簪花,长街打马,对高至善这样的读书少年来说就是梦寐以求的理想。

尤其温少卿还成了他父亲的下属,高至善能亲眼看到他为朝廷立功,为生民百姓鸣不平,活脱脱一个偶像竟在我身边。

“你放心。”高至善目光笃定地安慰姜菽道,“既然温少卿过问了你的事,就绝不会放下不管,定能还你清白!”

姜菽唔了一声,一口咬掉半只虾炙,倒是将自己的心态放得很平和。

大理寺少卿,听上去就很忙嘛,只要不让他受刑,暂且等上十天半月也不是不行……

行个鬼啊!

姜菽把满满一勺酥山连奶油带果肉地塞进嘴里,心里疯狂求爷爷告奶奶:大唐千万要盛世太平!大理寺千万要空闲无事!让这位温少卿赶紧想起他来,帮他早日脱离苦海,这个破牢他真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呜呜呜,姜菽感受着冰沙和果汁在舌尖融化,果肉在齿间弹跳的口感,心里默默淌泪,大唐冰淇淋真香啊!古有雪中送炭,今有暑中送酥山,他一定要出去外面,好好体验大唐的生活!

-

温朝走进大理寺的膳堂,明显感到周围在他跨进门时死静了一瞬,还在用饭的同僚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进食的速度,正要离去的纷纷坐回桌边,抠手的抠手,放空的放空。

知道自己在场会让同僚们拘谨,温朝不再耽搁时间,径直走到后方僻静处,一名中年绯袍官员正独自坐在那里。

“陈寺正。”温朝与对方见礼。

“温少卿。”陈诲站起还礼,面色不大自然。

“难得一见温少卿来食堂,怎么今日有这般雅兴?”

温朝直述来意:“昨日我出外归来,恰好遇上一胥吏办事无能错抓良民,不仅私用刑罚意图严刑逼供,被我发现后还想隐瞒上官。”

“我将其与同伙发落后,去查阅了所涉案件,正是陈寺正你所负责的前御史中丞姜延贪墨案。”

语毕,温朝目光静静地与陈诲对视,等待他的解释。

温朝不觉得陈诲敢指使手下胥吏李代桃僵,陈诲是寺中有名的温吞人,凡事得过且过,应付上官放任下属,在同僚间声名不显,靠家世和资历才逐渐混到现在的位置。

若不是朝廷会年年考校官员政绩,他恐怕能终日不问公事。姜延的案子就是高寺卿瞧着简单,专门拨给他,好让他完成今年考核的。

但陈诲放纵手下胡作非为是真,此事他会在高寺卿结束外巡回到长安后上报,待高寺卿定夺。

陈诲昨日休沐,今早刚进门就听手下人说了温朝昨日的所作所为,吓得他一整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怕这位笑面阎王因此找他的事。方才见温朝入膳堂,他便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陈诲苦笑:“某平日如何行事,温少卿应当也知晓。这手下各个阳奉阴违,我就是有心管束也无能为力。幸好温少卿及时制止惩治了这般歹人,不然我还被蒙在鼓里,险险要酿成大祸了。”

陈诲的解释在温朝的意料之中,他来主要是为了另一件事。

“附近关隘并未有疑似姜书的通关记录,又有人报近日曾在长安城外见过他的踪迹,他应当还在长安,只是不知藏在何处。”

“姜家在长安并无亲戚,他可能是藏在了姜延或是他自己的的某位至交家中,陈寺正可派人再查查他的亲近友人。”

陈诲欲言又止,环顾左右后压低声音回道:“姜书曾与六殿下交好,六殿下心思单纯,难免不会……”涉及天家,陈诲点到即止。

温朝的人同样查到这一层,陈诲的话再次印证。

“我知晓了,多谢陈寺正。”温朝起身行礼,准备离去。

陈诲客套道:“温少卿既然来了,何不用过饭再走?今日的冷淘别有一番滋味。”

温朝的目光落到陈诲面前色沉如褐的冷淘上,一时没回话。

陈诲当他是不常来膳堂,不熟公家菜色,热情作解道:“这是公厨新制的肉齑酸冷淘,清凉爽口,比前些时日的馄饨馎饦好入口得多。”

面对持刀歹徒都能神情自若的温朝,此时竟然觉得一碗冷淘面相凶恶,即便他不通庖厨,也能闻到冷淘上散发的厚重酸气。

哪怕他已在大理寺任职十年,公厨师傅们偶尔蹦出来的“奇思妙想”还是能令他倍感意外。

温朝微笑回道:“多谢陈寺正美意,只是某还需归家侍奉祖母,便先告辞了。”

目送温朝走后,陈诲摇摇头坐回桌旁,继续和酸得倒牙的冷淘奋战。

唉,未成婚的青年郎就是舒坦,陈诲咬下一口蒜瓣,哪像他家有母老虎把持中馈,扣扣搜搜给的零用还不够买酒喝,只能日日来吃这难以下咽的膳堂。

等你日后成家就知道膳堂的好了!

低情商:这冷淘看着就难吃

高情商:这冷淘面相凶恶

低情商:经常被食堂师傅背刺

高情商:公厨师傅们偶尔蹦出的奇思妙想还是能令他倍感意外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这首诗背后还有个小故事:中书舍人贾至早上上朝,看到大明宫烛火通明,宫殿旁杨柳垂垂,有感而发写了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类似于发了条朋友圈,等着同事们回复。然后王维回了这首诗,岑参和杜甫也回了,都名《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这里不作详述,有兴趣的宝宝可以自己找来看。——这里的典故知识出自覃宜明老师的《活在大唐》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里悄摸摸说一句,老杜真的好苦啊,本来想找一点他描绘盛唐气象的诗歌,找来找去几乎没有,全都是苦难苦难和苦难orz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张说《杂曲歌辞》

这一章是过渡一下剧情,下一章小书包就恢复自由开始快乐做饭啦!我们不是朝堂权谋文,是温馨治愈的美食文!不搞勾心斗角!(我也没那个脑子写orz)

2024.09.10修文增注:

稍微增加了一些剧情细节,不影响阅读(OvO)!

我一般都会在整点更新,如果非十二点、六点、九点更新,可能是我又修文了。一般我只会改动细节让行文更流畅,影响阅读的大改会专门跟大家说一声的。

这章原本叫“十年如一日”,但是为了保持章节名的连贯性,还是修为了食物的名字(虽然是食堂的黑暗料理哈哈)。肉齑:肉酱。冷淘:凉面。肉齑酸冷淘就是加醋煮过的肉酱盖在凉面上。

大理寺的职位:

从三品大理寺卿一名,主要负责签字,关注长安刑狱动态,比如XX犯了个什么事,他看情况要不要让皇帝处罚或者减轻处罚之类。一般不会去外地出外巡,除非皇帝特命。

从四品上大理寺少卿两名:大理寺卿的副手,同样是领导管理岗,处理所有大理寺卿不愿意干的事。一般也不会出外巡,但是在长安及周边地区出个小外差还是可以的。

从五品下大理寺正两名:掌参议刑狱、详正科条之事,是主要参与审判的官员,差不多相当于高级法官。如果大理寺卿和少卿跟着皇帝外出办差,大理寺正还要担负起管理大理寺正常运转的职责。

从六品上大理寺丞六到八名:同为审判官员,差不多相当于法官。

从六品上大理寺司直数量不等:不直接担任法官,但是遇到难处理的案件,或者认为审判官判决不公,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影响最终判决。

从八品下(也有说正六品下)大理寺评事数量不等:职责跟上面的司直差不多,待遇差一些。

大理寺主管中央刑狱工作,各州府分管地方刑狱,有时候为了督促地方工作,大理寺会派官员去全国各地巡视,出差频率最高的就是司直和评事。虽然这两类官员本身官职不高,但是因为是中央官员,又主管刑狱,即便是地方的藩镇节度使也会给两分薄面。当然,要是非拿安禄山之流来比,那就是另说了。

从七品上大理寺主簿两名:阅读卷宗,将案件简单概括后送给大理寺卿和少卿审核。如果发现案卷有疑问或者审理时间超过规定时长,也要去提醒主审官员。约等于是大理寺的秘书。

从九品上大理寺录事两名:接收有关部门移交的案卷并及时登记,安排主审官介入处理。

以上知识来源于覃宜明老师的《活在大唐》。

从网上还搜到有:

从九品下的狱丞及其他监狱管理人员数量不等

流外官的府28名,史56名,司直史12名,评事史24名:主要职责是为大理寺判案准备文案,整理案卷。

另有佐职以下的法直官数量不等,属于是精通律令的专门人才。

流外官和职事官之类的知识点和本文无关,大家要是感兴趣可以下一章给大家唠唠,这章已经叭叭很多了就不说了哈哈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来到大唐的第六天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长安小厨郎
连载中长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