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皇帝而言,若说这一世与前世有何不同,便是张司窈已死,丽妃一改前世做派,由寂寂无闻的丽嫔,转为公然承宠的丽妃,又生下小皇子。
皇帝不再遮遮掩掩,惟恐丽妃母子等受人轻视欺侮,对其呵护备至。
青罗道:“若是丽妃说情,兴许可说动圣上改变主意。”
黄珍儿显是已考虑过,闻言静默片刻,方才开口,“屠城一事,我曾辗转托人探过丽妃的口风,丽妃以为后宫不宜干政。”
“若只为保住侯爷,一则违抗圣命,圣上必不肯善了,便是丽妃出面,恐怕也无济于事,再则,若因此承过丽妃的情,日后必得涉入储位之争,圣上日渐老迈,小皇子又如此年幼。”
黄珍儿顿了顿,压低嗓音道,“倘若圣上先行一步,小皇子即位,丽妃恐会干政,更有甚者,宗室、辅臣生出异心,以致朝中再起夺权之乱。”
青罗垂眸暗忖,黄珍儿的顾虑何尝不是拥立太子的朝臣所担心的,只是皇帝如今越发刚愎自用,遇事不肯纳谏,纵然史上已有前车之鉴,仍自信可免于此祸。
黄珍儿将阿佑放回榻上,担忧道:“现下大周各处近似一盘散沙,节度使拥兵自重,野心日盛,长此以往,焉知日后不会愈演愈烈,若有节使不满于割据称雄,率先起事,恐怕会将大周拖入长久的战事。”
青罗暗自心惊,喃喃道:“已到这般地步了,兴州屠城或者非但无法杀一儆百,还会激起民愤,愈加民心不附。”
黄珍儿没作声,大抵已想通此节。
“阿舅可是打算放弃大周了?”
黄珍儿神色平静,“不到万不得已,侯爷绝不会轻举妄动,侯爷只是不愿助纣为虐,惟恐牵连公主与贵妃娘娘,才出此下策,预先将公主、娘娘接离长安。”
不愿助纣为虐,又想保全自身与家眷,何其之难。可她与母妃一走,父皇即会认定阿舅欲反,青罗轻叹了一声,如何得有万全之策。
她将阿佑揽在怀中,轻声道:“太子若即位,当可免除祸患。”
黄珍儿惋惜道:“太子如今已是岌岌可危。”
青罗未接话茬,而是问:“阿舅有意为一方霸主?”
黄珍儿否认,“侯爷无此野心,只因与其愚忠,遗臭万年,不如寻一条退路。”
青罗摸了摸阿佑的小手,“容我再想想。”
黄珍儿走后,她将杜仲叫进来,吩咐道:“将鸢娘、阿宝送去东都你姑母家。”
杜仲一愣,“公主……”
青罗抱起阿佑,轻轻掂了掂,笑道:“阿佑也要送走的,以防万一。”
“公主不走么?”
青罗摇头,“须得问过我母妃。”
薛贵妃不肯离开长安。
“你与阿佑随她们走吧,叫你阿舅尽管去做,无须顾忌我,圣上不会将我如何,若是以我威胁你阿舅,我不会让他为难。”
“母妃……”
薛贵妃摆手道:“罗儿莫劝,母妃在长安住惯了,不愿过颠沛流离的日子,拖累你阿舅。”
青罗笑笑,“儿臣亦不愿走。”
薛贵妃皱起眉,尚未开口,青罗先道:“母妃,儿臣不愿一走了之。”
待得出宫,青罗设法“巧遇”了王栖恩。
盛暑余热未消,夹道上烈日炙烤得地上热浪蒸腾,柳叶丛中蝉声嘶鸣。
“公公可知,父皇为何坚持兴州屠城?”
王栖恩叹道:“前回劝公主去求丽妃娘娘,实则只盼娘娘劝陛下放过薛将军,屠城一事,丽妃娘娘亦赞同。”
青罗奇道:“丽妃娘娘素来心善,怎会赞同屠城?”
王栖恩摇头,“娘娘大抵是爱重陛下,心思又极是细腻,见不得有人触犯天颜。”
青罗心底怀疑,据她几次观察,陈丽妃不似是非不分之人。
王栖恩不便久留,说了一句,忙继续道:“圣上要动太子殿下了。”
青罗倒不意外,悬于头顶的剑终是要落下了。
王栖恩停了一瞬,又道:“殿下若要逃出长安,恐怕不易,如有用得着老奴的地方,公主尽管开口。”
青罗心头突地一跳,面上却只淡淡颔首。
太子亦是坦然,“我曾想过,有朝一日若得继承大统,我不如父皇雄才大略,不会是多贤明的君主,得以令百姓吃饱穿暖,有处容身,少受些苦便好。”
青罗坐在榻沿,慢条斯理地抚平膝上裙裾的褶痕,垂眸道:“为今之计,唯有父皇禅位于阿兄。”
太子负手立在窗下,灯焰昏昏,映着半旧锦袍上刺金绣纹残余的光华,闻言只自嘲一笑,“父皇怎会禅位于我?”
青罗语气轻缓却坚定道:“自是逼父皇退位,由阿兄践祚。”
太子倏地转过身,瘦削的面颊上满是愕然,似是以为口出此言已属罪过,“小妹……”
青罗正色道:“我知阿兄非是贪生怕死之人,可也不必一心求死,坐以待毙,阿兄若得为仁君,乃是百姓之福,阿兄倘若顾忌父皇,不如多想想大周的百姓。”
太子额上渗出密密的细汗,心神不定地走过来,隔着几案,在榻沿坐下,转头望着青罗,张了张嘴,终究未出声。
青罗将如今局势叙说一遍,太子怔怔听着,眉宇紧锁。
青罗站起身,整了整衣襟,“阿兄且等着消息,此事若成,我在禁中恭迎阿兄即位,若不成,与阿兄无关。”
这不忠不孝的恶人由她来做,骂名由她来背。
“小妹再想想,此事非同小可,”太子迟疑不决,起身叫住她,“倘若事败,兴许会害了小妹,我死足矣,怎可因我连累了小妹!”
“我是为了百姓,非只为阿兄,阿兄不必负疚。”
青罗笑了笑,转身提起裙裾,跨过门槛。
这日谢治尘下值,冯谙正抱着阿佑在庭院纳凉。
“他怎在此?”
冯谙一手抱着阿佑,一手打着蒲扇给阿佑驱赶蚊虫,朝书房努努嘴,“公主命人将小郎君送来,附了一封信。”
谢治尘转进书房,捡起书案上的信笺。
最后一抹残阳挂在西墙外,窄小的庭院里,阿佑被冯谙逗得咯咯地笑,幼儿笑声清亮,似能荡尽心间阴霾。
托付于君。谢治尘将短短四字读了又读,眉心不自觉地蹙起。
冯谙跟进来,借着暮色打量阿佑白嫩的小脸蛋,“小郎君虽非阿郎所生,倒和阿郎颇像。”
谢治尘瞥了眼朝他张开手臂的无牙小儿,心中冷笑,对冯谙道:“点灯。”
冯谙将阿佑塞给他,找到火折,吹亮,一面道:“点了灯也像,阿郎仔细瞧瞧。”
谢治尘无心理会,将阿佑还他,问:“何人将他送来,可有话交代?”
冯谙指了指几案上的提花绫缎大包袱,一口雕漆木匣,回道:“春杏姐姐带人抱来的,里头全是小郎君的衣物零嘴,另有些哄他玩耍入睡的小玩意,交代小的好生看顾着。”
谢治尘揭开木匣,又听冯谙咕哝道:“这许多物件儿,不似小住,倒像将小郎君赠与阿郎了。”
谢治尘出了院门,打发走门外欲跟随的护卫,径自往公主府去。行至巷口又折返,命冯谙收拾行囊。
青罗正与黄珍儿商讨布署,听秋叶在门外禀报谢治尘来了,略一迟疑,叫黄珍儿稍待,下榻穿了鞋,随秋叶去前厅。
廊檐下已点起灯,夜风恍似无意地撩拨着垂落的长穗,映在白墙上的黑影如波上起了涟漪。
谢治尘仍穿着上值的圆领紫袍,两手负后,立在台阶上,颀长的身影投落在地,听见脚步声,慢慢侧过身,望着青罗走近。
青罗一身鹅黄底绣金线葡萄纹短衫,齐胸小簇宝相花石榴裙,翘头履上各缀了一粒拇指大的明珠。
谢治尘垂眸看着,不知想起什么,别开视线,眸色有些异样。
“公主为何将阿佑托付于臣?”
青罗在他对面站定,淡淡笑道:“自是大人足以托付。”
谢治尘微蹙起眉,向她靠近半步,低头打量她,“公主有何打算?”
青罗只道:“大人别问了,烦劳替我照顾好阿佑。”
“公主相信臣会照顾他?”谢治尘气得哼笑一声,“臣对他十分好,只为换得公主对臣一分。”
青罗错愕道:“我以为大人待阿佑尚算得喜爱,毕竟他并不招人嫌恶。”
谢治尘问:“公主还将他托付于臣么?”
青罗没答,反是问他:“阿佑呢?”
谢治尘冷淡道:“已交给冯谙。”顿了顿,又道,“带回江南。”
青罗不由失笑,他既已收下阿佑,又迅速将阿佑送去江南,必是心中有了猜测,何苦还来问她?
“大人待阿佑好些,他是个好孩子。”
谢治尘见她不肯吐露半个字,不好再相逼,心底却道,这一世,他不会再独活了。
黄珍儿见青罗回房,问:“谢大人走了?”
青罗嗯了一声,坐回榻上,拿起黄珍儿改过的行动图,查看她添改之处。
北衙禁军系皇帝近卫,而今多用募兵,增补的募兵时日尚浅,勇猛有余,忠诚不足,不难策动,阿舅领兵多年,在禁军中有些可靠的旧部,经由他们暗中拉拢了一些将士。
南衙各卫棘手些,起事当晚放出虎贲营哗变的假消息,将主力引出南城门外,再见机行事。
两日后重阳夜,宫中设宴,届时杜仲若能自东都返回,便随她入宫,藏于怡宸殿中,里应外合,若是未归,即迁延几日。
重阳夜宴设于万晖殿,皇帝携丽妃入席,恩爱如常。
酒酣耳热之际,一名宫人仓皇入殿,迈着细碎紧促的步伐,驱至御前,俯身禀道:“陛下,左羽林卫高将军求见。”
皇帝不悦道:“叫他明日再来。”
青罗心下一凛,若非军务紧急,怎会挑在此时扫兴?高将军是袁淑妃名单中所列之人,现下未发出起事信号,他因何觐见?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