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会担心,会想去找我,但你答应我,别去危险的地方,我不想看到你受伤。我很快就会回来,回来给你做松鼠鳜鱼,回来带你去吃回民街的糖画,回来跟你一起去未名湖。
记住,我会平安回来,因为我还没跟你领证,还没跟你一起经营咱们的公司,还没跟你一起去很多很多地方,我不会让你一个人。”
看着这些话,柴酥的眼泪掉得更凶了,却嘴角却忍不住上扬——这是余臻南的风格,总是在最艰难的时候,给她最坚定的支撑。她把笔记本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抱住了余臻南的温度,心里的慌乱渐渐平息了一些。
“我知道了,我不去找他了。”她看着参谋,认真地说,“麻烦你告诉搜救队伍,有任何消息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我,我会在这里等他回来。”
“好,我一定会的。”参谋点点头,又叮嘱了几句“注意安全”“按时吃饭”,才转身离开。
柴酥关上门,把行李放回衣柜,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余臻南的笔记本。窗外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手机依旧没有消息,可她的心里却踏实了很多——她相信余臻南,相信他会遵守约定,平安回来。
她拿起手机,给余臻南发了一条微信:“臻南,我看到你的笔记本了,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等你回来。你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在西安等你,等你回来一起去取营业执照,一起去吃红烧肉。”
虽然知道他现在看不到,但她还是想告诉他,她在等他,一直都在等他。
接下来的几天,柴酥每天都会守在手机旁,刷新新闻,给参谋打电话,却始终没有余臻南的消息。她没有再提过去汛区的事,只是默默地做着该做的事——去政务大厅取了营业执照,把公司的公章和证件小心翼翼地收好;去超市买了余臻南爱吃的菜,放在冰箱里,等着他回来做;把出租屋打扫得干干净净,连他的军装都熨烫平整,挂在衣柜里。
她每天都会给余臻南发一条微信,告诉他西安的天气,告诉她公司的进展,告诉她今天又喂了小区里的小狗,就像他还在身边一样。她相信,总有一天,他会看到这些消息,会笑着回来,对她说:“柴酥,我回来了。”
长安的雨还没停,可柴酥的心里却有了光——那是余臻南给的希望,是他们之间的约定,是支撑她一直等下去的力量。她知道,只要她坚持下去,余臻南一定会平安回来,他们一定会在阳光下,继续追逐属于他们的梦想,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故事。
清晨的第一缕微光透过窗户,落在桌角的营业执照上,红色的封皮在晨光里泛着温暖的光泽。柴酥一夜没怎么睡,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却还是早早起身,把余臻南留下的笔记本摊在桌上,一笔一划地抄录着他之前整理的“基层医疗设备需求清单”——昨天她联系了余臻南的母亲,得知香港投行愿意额外捐赠一批急救包和便携式医疗设备,支援边境汛区救援,她想以“公司法律顾问”的身份,把物资清单整理好,通过军区渠道送过去。
笔尖在纸上划过,余臻南的字迹仿佛就在眼前,她想起两人一起核对清单时的场景:他坐在对面,手指点着“急救包需包含止血带、消毒棉片”,她则在旁边补充“要符合最新医疗标准,需附质检报告”。那时候的日子很忙碌,却满是踏实的期待,现在想来,每一个细节都成了支撑她的力量。
“柴酥同志,这是你要的物资接收对接方式。”军区后勤处的电话打了过来,声音带着感激,“多亏了你协调的这批物资,前线的医疗用品快不够了,你可帮了大忙。”
“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们公司的一点心意。”柴酥握着电话,声音比平时更坚定,“麻烦你们一定要把物资尽快送到前线,尤其是余臻南他们队伍,他之前跟我说,很多村民受伤需要急救包。”
“你放心,我们今天就安排车辆送过去,一有消息就告诉你。”
挂了电话,柴酥看着手里的清单,忽然想起什么——她可以通过送物资的志愿者,给余臻南带一封手写的信。她找出信纸,是之前在苏州买的,上面印着淡淡的桂花纹,和出租屋的墙纸一样。她握着笔,眼泪却先掉了下来,滴在信纸上,晕开小小的墨点。
“臻南:
见字如面。
西安今天放晴了,阳光照在阳台上,桂花墙纸看起来特别温暖,我把你的军装熨烫好了,挂在衣柜里,等你回来就能穿。
公司的营业执照取回来了,红色的封皮,特别好看,我放在书桌的抽屉里,钥匙就放在你常用的笔筒下面,等你回来一起打开。
香港投行捐赠的急救包今天就会送到前线,我在清单里备注了,让他们优先给你所在的队伍,你出任务的时候一定要带在身上,照顾好自己,也照顾好身边的战士和村民。
小区里的小狗我每天都在喂,它好像认识我了,每次看到我都会摇尾巴,我跟它说,等它的主人回来,就带它去城墙根下散步。
我每天都在等你的消息,却不担心你,因为我知道你是个负责任的人,也是个说到做到的人,你答应过我要平安回来,就一定不会食言。
别牵挂我,我会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把咱们的小家照顾好,等你回来一起做红烧肉,一起去未名湖。
等你。
柴酥”
写完信,她把信纸折成小小的方块,放进一个信封里,信封上写着“余臻南亲启”,还画了一个小小的桂花图案——那是他们之间的小暗号,代表着“平安”。她把信封交给送物资的志愿者,反复叮嘱:“麻烦您一定要亲手交给余臻南,告诉他,我在西安等他。”
志愿者接过信封,郑重地点点头:“姑娘你放心,只要能找到余参谋,我一定亲手给他。”
看着物资车缓缓驶离,柴酥站在路边,久久没有离开。她知道,这封信可能要很久才能送到余臻南手里,甚至可能送不到,但她还是想告诉他,她在等他,一直都在等他。
而此时的边境汛区,余臻南正带领战士们在一处被山体滑坡阻断的山谷里搜救。五天前,他们正在转移最后一批村民,突然发生山体滑坡,巨石和泥土瞬间吞没了前方的道路,通讯设备也被砸坏,他们和外界彻底失去了联系。
“余参谋,前面发现一个小孩!”一名战士的声音传来,带着惊喜和急切。
余臻南立刻跑过去,只见一个大约五岁的小男孩被困在一块巨石下面,右腿被压住,哭得撕心裂肺。他趴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清理石块周围的泥土,手指被尖锐的石头划伤,鲜血渗了出来,他却丝毫没有察觉。
“小朋友别怕,叔叔马上救你出来。”他轻声安慰着小男孩,一边指挥战士们用撬棍撬开石块,一边用自己的军大衣裹住小男孩,挡住不断掉落的泥土。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小男孩终于被救了出来。余臻南抱着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临时安置点走,小男孩趴在他的怀里,小声问:“叔叔,我妈妈呢?我想妈妈了。”
“妈妈在前面等你,咱们很快就能见到她了。”余臻南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揪着——他想起了柴酥,想起了他们的约定,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在担心他。
晚上,战士们围坐在篝火旁,吃着压缩饼干,余臻南则拿着一张地图,借着微弱的火光分析路线。他知道,他们必须尽快找到出路,和外界取得联系,否则不仅他们会有危险,安置点里的村民也会面临断粮断水的困境。
“余参谋,你看这是什么?”一名战士从物资包里拿出一个急救包,上面贴着一张小小的便签,“好像是新送来的物资,上面还有字。”
余臻南接过急救包,看到便签上写着“优先发放至余臻南队伍——柴酥”,字迹娟秀,是他再熟悉不过的笔迹。他的心脏猛地一跳,连忙打开急救包,里面除了医疗用品,还有一个小小的信封,信封上画着桂花图案,写着“余臻南亲启”。
他颤抖着打开信封,柴酥的字迹映入眼帘,眼泪瞬间模糊了他的视线。他一遍遍地读着信,仿佛看到柴酥坐在出租屋的书桌前,认真写信的样子;看到她熨烫军装时的温柔;看到她喂小区里小狗时的笑容。
“余参谋,找到联系外界的方法了!”一名战士兴奋地跑过来,“我们找到一部还能使用的卫星电话!”
余臻南立刻站起来,拿着卫星电话,手却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他拨出了柴酥的号码,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通,柴酥的声音带着点沙哑和惊喜:“臻南?是你吗?你还好吗?”
“是我,柴酥,我很好,你别担心。”余臻南的声音也带着点沙哑,却格外温柔,“我收到你的信了,也收到你协调的急救包,谢谢你,一直都在等我。”
“我就知道你会平安的!”柴酥的声音里满是欢喜,眼泪却忍不住掉了下来,“你什么时候能回来?我等你回来一起去取营业执照,一起做红烧肉。”
“快了,我们已经找到出路了,很快就能和大部队汇合,等任务结束,我就立刻回去见你。”余臻南看着篝火旁的战士和村民,心里满是坚定,“柴酥,等我回来,咱们就去领证,再也不分开。”
“好,我等你,一直等你。”
挂了电话,余臻南把信封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口袋里,摸了摸里面的“知行合一”书签,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柴酥在等他,他就有勇气坚持下去。
长安的阳光越来越暖,汛区的雨也渐渐停了。余臻南和柴酥的故事,在失联的日子里,没有变得脆弱,反而因为彼此的牵挂和守护,变得更加坚韧。他们就像两颗相互守望的星星,即使隔着遥远的距离,也能为彼此照亮前行的路,等待着重逢的那一天。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