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 15 章

关洁正好顺路。

楼下小区有回收旧衣服的地方,关洁每次都把旧物放那边,这次也不例外。

处理完旧物,关洁走出小区门,转了个弯,往左边的路口走。

走了差不多十分钟就到了她要去的苍蝇馆。

这里的苍蝇馆全是老上海人开的,一进去就能听见老板用正宗的上海话跟她打招呼。

关洁在外面不怎么说上海话,到这些地方倒是会跟他们闲聊几句。

老板家里拆了两套房,压根儿不差钱,如今还留着这馆子,纯粹是找点事做。

关洁经常光顾这家的面馆,老板早熟眼了。

见她进门,老板很亲切地打招呼:“侬来了伐。长远伐见,侬最近好伐?(好久不见,你最近还好吧?)”

老板是个热情好客的大叔,年过五十,头发白了大半。

家里儿女双全,大的比她小一岁,小的刚大学毕业。

每回见到关洁,总说关洁跟他女儿似的,很亲切。

关洁朝老板露出一个久违的笑容,站门口笑回:“吾老好额,侬呢?(我很好,你呢)”

老板摸了摸下巴的胡茬,满脸笑容回:“是额,我阿蛮好。(是的,我也蛮好。)”

“侬还是老样子,一锅生煎,一碗冷面?”

关洁点点头,没再打扰老板做生意,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静静等待。

窗边正好可以瞥见道路两旁的梧桐树,深冬季节,梧桐叶早落得干干净净,如今只剩灰白、蜕皮的树干。

这条路走到头是南京路,那条路贯穿静安、黄埔两区,东起外滩,西至延安西路,是一条跨越上海繁华、游客打卡景点最多的路段。

这里有着新旧交织的文化,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这条路更是有“十里南京路,一个步行街”的称号。

关洁出神的功夫,冷面和生煎包已经被服务员送上来了。

生煎包刚出锅,还冒着腾腾热气,冷面摆盘漂亮,很有食欲。

关洁从桌上的圆筒里取了双筷子,端过冷面,夹了一箸塞嘴里,满口留香。

味道依旧正宗,很好吃。

关洁吃了足足半小时,吃完最后一个生煎,关洁抽了张纸擦擦嘴角,将筷子规规矩矩搁在碗面,起身离开。

离开前,关洁又给朱真打包一份生煎和一碗三鲜馄饨。

店里还保留着收现金的习惯,关洁从兜里掏出一百块递给老板,老板只收了朱真那份,她吃的那份,免费。

关洁试图说点什么,老板挥挥手,说不用再给,今天他请客。

这世界还是有好人的。

关洁没再勉强,提着打包盒走出馆子。

回到家,朱真直播刚结束,人躺在沙发上打电话。

关洁关上门,换完鞋,将手里的生煎、馄饨搁在茶几,示意她快点吃,不然凉了。

朱真立马翻身坐起来,弯腰拿过纸袋,从里翻出一个生煎咬了一口。

吞完,朱真朝关洁眨眨眼,表示感谢。

关洁轻轻点了点下巴,又回到房间写东西。

时间过得很快,她这一趟来回花了一个多小时。

时至傍晚六点,窗外天色渐渐暗下来。关洁打开久违的抖音,准备直播。

刚打开,消息如洪水般倾泻过来,没一会儿,就见红色数字99 。

响到手机一度瘫痪。

见消息不停响,关洁索性搁置手机,等它响一阵儿了才点开页面。

这一看才发现,粉丝已经涨到138w。她前天新发的视频,点赞数上了35w。

私信更是多到数不过来。

关洁简单看了几眼,退出个人页面,点了左上角的直播。

直播没两分钟,观看人数蹭蹭往上涨,评论更是刷到停不下来。

关洁见状,小弧度地皱了下眉。

缓了几分钟,关洁拿过一旁的吉他抱在怀里。

调完音,关洁望着蹭蹭上涨的人数,想要说点什么,结果酝酿好半天都没吐出一个字。

关洁索性什么也不说,自顾自开始弹唱。

第一首是她自己想唱的,陈粒的《历历万乡》。

开嗓时,她有意瞥了眼打赏榜单,“赵四”的名字依旧在榜一。

不知是否在线。

关洁看到“赵四”依旧在怀疑,这人到底是谁。

按照平常,榜一多少会向主播提点要求。上一个榜一就一直想跟她私底下见面,说一起吃个饭。

关洁不爱这一套,等直播结束,把她得的那份全退了回去。

其他人的打赏也没收,她觉得她受之有愧。

唯独“赵四”的,她还没来得及退。

她以为他会主动找她,却不想半个月过去,也没见他跟她说几句话。

自那次以后,他的头像一直没换过。

评论区清一色的好评,大多都在夸,偶尔有几个冷嘲热讽的,关洁一眼扫过去,也没在意。

她直播话不多,大多时候都在弹唱,偶尔停下来回几个问题。

这次评论区大多数都在刷那个爆火视频的事,说是看到那个网友发的视频才找过来的,还问关洁是不是一直在那酒吧驻唱,也有人问酒吧地址。

关洁唱完,想了想酒吧现状,最终说了DEMON的名字和地址。

原谅她有私心。

直播到一半,“赵四”突然进了直播间。上次“赵四”的出现就引起了轰动,这次自然也是。

不过这次没打赏,也没发言。

关洁在“赵四”进直播间那刻,心里莫名漏跳一拍。

她竭力冷静,冷静到心口波澜不惊。

有粉丝想听《不要怕》,关洁之前去大凉山待过几个月,听得懂部分彝语,还同当地歌手学过这首歌。

这首歌对她来说,还是有挺有意义。

关洁清了清嗓子,主动说自己彝语不太好,唱得不好不要怪罪。

屏幕上被清一色的“没关系”刷屏。

关洁这才翻出《不要怕》的曲子,开始弹唱。

唱第一句时由于调子起太高,关洁又停了下来,重新开始弹。

—风起了,雨下了

—荞叶落了,树叶算了

……

—不要怕,不要怕,不要怕,不要怕,不要怕

—无论严寒或是酷暑

—不要怕……

—无论伤痛或者苦难

—不要怕……

不要怕的彝语翻译是Ap jie lop,关洁在凉山那几个月,朋友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这句。

那是18年初,祝政进去的第25天,她跑重庆告别唐晚后,在重庆街头行尸走肉地转了好几圈,最终在广告牌上瞧见大凉山,她想也没想,直接买火车票去了成都。

又从成都坐六个小时大巴车到大凉山西昌市,到西昌后,又坐六个小时到布拖县。

布拖县县辖两三个镇,二十几个乡,常驻人口起也只十几万人,县城偏远,地势不算平,经济也不发达。

关洁过去那天,朋友开着摩托车接她。地势险恶,路途遥远,关洁坐到一半,直接蹲地呕吐。

朋友很不好意思。

关洁吐完,胸口舒服多了,再加上后半段路程,朋友开得很慢,她情况好很多。

那段时间是她人生低谷,她即便到了布拖也整日整日窝在房间不出来。

朋友看不过去,强行拉她出去走走。

他带她去了乐安湿地,那是全省第二大高原湿地,面积仅次于若尔盖高原湿地,随处可见黑鹳、苍鹭等珍稀鸟类。

黑鹳红嘴红脚,嘴长且粗壮,背部全黑。成片黑鹳在湿地啄食,偶尔一两只飞起来,掀起翅膀,宛如一幅图,漂亮美好。

远处是望不到尽头的山,天空云层很低,压下来,与地面形成一条线。

关洁瞥见一幕,内心深处压着的大石头忽然被碾碎,成了粉末,随风而逝。

朋友是民谣歌手,唱的多是彝语歌,跟她一样,都是小众派。

有几年经常在外面流浪,睡过马路、躺过火车站,也沿街卖唱过。

关洁也跟着他流浪过几天。

在布拖街头,在无人认识的广场,在深山老林。

她身上除了一把祝政送的吉他,再无任何外物。

那年,她割裂一切与祝政相关的人、事,隔绝所有声音,只为找到一个能有灵魂安放的地方。

后来才发现,灵魂无法安放,她也未能免俗。

后天入v,明天不更,今日双更~

入v前三天订阅100%,有红包。

补充一句:关洁的穿衣风格有点像【MURMUR MI】家的衣服。

写文一直单曲循环《不要怕》,可以尝试看文的时候听这首歌~

下本写《追鲸》,文案

宋黎18岁那年,义无反顾爱了一个人。

他叫陈硕,是高三3班的班长,老师眼里的“清北胚子”。

他次次年级第一,年年拿奖学金,是学校数一数二的风云人物。

可惜,她认识他时,他身上早已背上“颓废”“父亲工地意外出事,母亲改嫁”的流言。

陈硕退学那天,宋黎逃课跑校门口偷窥他。

仓皇之际,宋黎朝人大喊一声:“陈硕,我喜欢你。”

陈硕转头瞥了她一眼,跟看一神经病似的。

六年后,他俩重逢在一老破旧的小县城。她在修车厂再次见到陈硕。

他穿着黑色背心、握着扳手,平躺在车底下修车,手指上满是机油,脏得跟难民窟里出来似的,可那张脸越发勾人了。

彼时她因工作失误闯了大祸,丁芸大手一挥将她强行压回小县城躲避。

县城条件差到她骂娘,跟好友电话,人一听,笑骂:“你他妈是去参加变形记吗?”

宋黎挂了电话,盯着那人想——

她哪儿是去参加变形记,分明是老天有眼,让她去勾搭唐僧。

再后来,他俩正式交往。

她问:“陈硕,你真的爱我吗?”

男人闻言,抽了口烟,笑眯眯地盯着她:“宋黎,我看起来很闲?不爱你跟你玩过家家?”

“我这人,是挺混。可爱你这事,我从没怀疑过。”

*混不吝修车老板vs娇矜大小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 15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我的师父是神仙

我能推演世界走向

穿进赛博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

都市超级保镖

都市之最强武侠系统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长灯
连载中宋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