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东海徐宅。
沙沙春雨落在屋檐上,细若游丝,浮起淡淡烟气。水榭内依稀数人,正围坐烹茶。铜炉冒出缱绻轻雾,混杂着池塘边清凉水汽扑面而来。零星笑语落入涟漪,游鱼花枝轻轻摆动,迤逦起伏。
成之染怀胎数月,身子已有些重了,久坐便觉出困乏。今日是徐娴娘邀她赏花,春雨霏霏,园中景致都仿佛蒙上了一层细纱。从帘栊之间望去,缤纷花叶随细雨飘落,白墙青瓦,画桥楼阁,别有一番趣味。
徐家主母钟氏笑吟吟地与她闲聊,却迟迟不见徐望朝身影,忍不住嘟囔了一句:“二郎怎么还不来……”
随行的江萦扇听到了,起身道:“我去看看。”
徐娴娘拉住她,道:“他在院子里种树呢,说好了一会儿就过来。”
“种树?”成之染甚是好奇,这雨虽不大,却难免沾湿衣衫。也不知徐望朝是怎么想的。
“去年他院子里那棵树枯死了,想到阿兄爱吃梨,二郎特地从右仆射府上讨要了树苗,这不才送到,他就耐不住要栽上了。”
“他倒是记挂着他阿兄,”钟氏看了徐崇朝一眼,目光又落在成之染身上,“不过也让我想起,这些个蔬果性寒,狸奴没几个月就要生了,阿蛮可要小心些。如今这时节虽不似冬日寒凉,平日里也马虎不得。”
她细细叮嘱徐崇朝,成之染在旁听着,不由得一笑,却见徐娴娘定定望着她,竟有些出神。
“三娘,在想什么呢?”成之染笑道。
徐娴娘腼腆起来,看了看钟氏,垂眸摇了摇头,道:“你与阿兄在一起,我竟不知该羡慕谁了。”
成之染失笑,道:“你自有金玉良缘,旁人还羡慕不来。”
不久前领军将军谢祯病逝,陈郡谢氏失了顶梁柱,弥漫着挥之不去的阴云。谢鸾与徐娴娘的婚事又推迟了数月,等待的日子最是漫长,徐娴娘也难免多愁善感。
成之染宽慰一番,又道:“莫说你等不及,我还想去喝杯喜酒呢。”
徐娴娘羞红了脸,不肯说话了。
对于这一桩婚事,钟氏自然是求之不得。徐家这许多儿女姻缘波折,好在如今大都有了可靠的归宿。身为主母,她知道自己是该满足的。
不过世间万事难得十全十美,她远在湘州的长女已许久不归,来信中提起夫婿赵兹方,笔下也时常有几分微词。
被一纸调令迁往长沙的湘州刺史,近来似乎并不太如意。
柳林外忽而传来几声呼喊,打断了钟氏的思绪。
众人齐齐望去,只见一袭月白衫子闪出树丛。撑伞的老仆在后面急急跟着,少年郎从雨雾中踏步而来,细雨湿衣却仿佛浑然不觉,人还未到,便远远喊道:“阿兄!阿嫂!”
徐望朝十六七岁,正是长个子的年纪,跑进水榭中,在众人之间更显得高大。伐蜀时苦热的痕迹尚未退散,黝黑的皮肤衬得他眉眼分明,又多了三分憨直。
钟氏瞥见他鞋底泥沙,唉哟了一声,忍不住絮叨起来。
徐望朝摸了摸脑袋,对成之染道:“何仆射府上的梨子香甜,我记挂了好几年,终于移来了一棵。待结了果子,先给阿嫂尝尝!”
成之染笑道:“桃三杏四梨五年,可有的等呢。”
“五年就五年,”徐望朝满脸憧憬,道,“说不定这五年我做了大将军,还能把果子赏赐给手下将士尝尝,到时候人人都要夸赞。”
徐崇朝被他逗笑了,道:“你如今便可到镇国将军门下,封你做甘棠大将军。”
徐望朝磕绊片刻,问道:“为何是甘棠大将军?”
徐崇朝笑而不语,看着他抓耳挠腮,似乎确实不明白。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江萦扇耐心解释,“这是《召南》里的诗句。”
钟氏读书虽不多,也知道江萦扇读过的书,徐望朝不该没读过。她瞪了徐望朝一眼:“在东府家学读了几年书,你是一点没认真。”
徐望朝不敢说话了,半晌小心翼翼道:“读书是另一回事……我骑马很好,太尉还夸过我呢。”
“骑马?”钟氏道,“骑马有什么用?莫学你阿兄,马背上哪容易取功名?”
她久经风霜,自然知晓沙场征战之苦。长子已走上这条路,也算撑起了门户,往下的弟妹,大可不必那么辛苦的。
徐望朝不以为然,嘀咕道:“马背下也不容易……”
不待钟氏回答,他兴冲冲地对成之染道:“我新种的梨树苗,阿嫂快去看看罢!”
钟氏瞪了他一眼:“雨天湿滑,瞎折腾什么?”
“倒也无妨,”成之染笑着起身,道,“坐的乏了,也好走动走动。”
雨不知何时停了,天色还阴沉沉的。徐望朝从前带路,拂过鲜妍湿润的花枝新叶,雨后清甜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院落间一片空灵澄澈。
徐望朝屋前苗圃边上,偌大的树坑里栽了棵小苗,沾着新鲜的雨露,倒是生机勃勃的模样。
吃上这树的果子,果然要好些年头。
成之染暗笑,徐望朝在旁比比划划,眸子里亮晶晶的。
“这棵小树难得有收成,”成之染打趣道,“若只有一个果子,二郎愿不愿分我一半?”
徐望朝纠结了一番,摇头道:“不好,不好,既是一家,不可分梨。”
成之染闻言一愣,半晌轻轻一笑:“那可怎么办?”
“我送给阿嫂家大郎君好了。”徐望朝思忖良久,方才道。
听他突然提起了成昭远,成之染颇感意外,问道:“我家桃符便可分离么?”
徐望朝不知想到了什么,神色竟有些黯然,小声道:“总有那么一天的。”
这话里带了几分不明不白的意味。
钟氏等女眷并未跟来,徐崇朝见近旁无人,低声喝道:“二郎!”
徐望朝颇有些手足无措。
成之染沉默了一瞬,朝他招招手,道:“二郎何出此言?”
徐望朝盯着那浅浅的树坑,道:“大郎君他……是不是要去京门?”
成之染反问:“谁说的?”
“我只是道听途说。朝中有传言,庐陵郡公长子将出镇兖州。”
“你也说了,只是传言罢了,”成之染神情淡然,“兖州温刺史虽老迈,倒也不至于不如稚子。”
徐望朝侧首看她:“阿嫂此话当真?”
成之染颔首:“他既是长子,便负有守成大任。太尉年岁渐长,大郎君岂能轻出?”
徐望朝点了点头,半晌迟疑道:“那……麒麟呢?”
“麒麟如今还小……”成之染抬眸,望见乌青屋檐外层叠青云,一时竟有些恍然。众人皆知庐陵郡公宠爱次子,如今世子之位未定,成襄远的处境便有些微妙。纵然他并不在意,可旁人未必不会生出想法。
可是她的麒麟,本不该沦落到被束缚于一个郡公世子之位。
她轻轻一叹,指着那小小树苗道:“这树苗既已栽下,只管培土施肥便是,至于将来如何长成,并非你我所能预料之事。”
徐望朝不语。
曲径忽而传来匆匆脚步声,成之染本以为是钟氏派人过来,定睛一看,竟是赵小五。
他气喘吁吁跑过来,看看徐崇朝兄弟,张了张嘴,并没有把话说出口。
成之染示意:“但说无妨。”
赵小五取出一枚信函,道:“雍州来信。”
成之染眸光微动,拆信一看,带笑的神情渐渐归于凝重。
赵小五一颗心提到嗓子眼,紧张地咽了口吐沫。雍州重地,该不是出了乱子……
徐崇朝正要上前,一旁徐望朝的脑袋早已凑过去。见成之染神色有异,徐望朝紧张地盯着她。
成之染看了看这二人,眸中盛满了复杂的情绪。
“宇文盛,死了。”
轻雷隐动,清风乍起,细柳新苗在风中摇曳。迢递春水,尽皆吹皱。
————
成之染回到镇国将军府,一路上眉头微蹙若有所思,让旁人看得心急。
她负手从庭树下走过,唇边渐渐浮起浅淡的笑意。
江萦扇也已知晓宇文盛的死讯,紧随她身旁问道:“女郎心里有主意?”
成之染不置可否,到前堂坐定,道:“萧长史何在?”
不多时,萧群玉闻讯而来,刚进门便听成之染笑道:“长史,是时候上书北伐了。”
雍州刺史岑获嘉的信置于案上,萧群玉细细读了几遍,不由得轻叹一声。她望向成之染,道:“宇文盛身为开国之主,向来是关中一大劲敌,如今他死了,于大魏而言自然是好事一桩。只是……死的稍稍早了些。”
成之染明白她的意思。近年来朝廷征战不休,乾宁八年讨伐李劝星,旋即自荆州伐蜀,远征疲敝,大军还师才一年有余,人马钱粮都多有欠缺。宇文氏远在关中腹地,有以逸待劳之利,倘若草草兴兵北伐,胜负难料。
成之染道:“纵然他不死,我也不怕他,不过死了更好。只要能给我半年时间筹备,便可与宇文氏较量一番。”
“半年?”徐崇朝在侧,目光从她突起的腹间掠过,眸中难掩忧虑。
成之染看了他一眼,微微摇了摇头。
萧群玉沉吟良久,问道:“想必如何北伐,女郎已有计策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