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家在雉水中学教书的老七说上官致远是在搞自修。孙有文愣是没弄明白啥叫自修,老七孙中榜便说,就是通过自学大学课程,然后参加国家考试,全部合格后就能拿到大学文凭。孙有文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上官致远回来是为了这事啊,敢情他每天看的书都是大学的书?
正当孙有文想过去瞄一眼上官致远手里的书的时候,赖天阳回来了,上官致远看到赖天阳坐在一辆装满货物的三轮车上,车一到门口,他就跳了下来。
上官致远见状,便顺手把那本《文学概论》放在柜台上,帮着赖天阳卸起货来。孙有文趁上官致远不注意拿来看了几页,书脊上有“童庆炳主编”的字样,但里面的内容硬是看不大懂,心中暗惊,这大学的书果然是不同凡响!于是把像砖头一样的书放了回去。这时,他不由想起那年富河村教学楼落成庆典时,上官致远写的那副对联,觉得真是后生可畏。当然,还有这个他昔日的学生赖天阳,现在调到阳辛中学教书,孙有文觉得脸上很有光彩,而那些当初认为电大出来是修电视的村民如今都在他面前气焰矮了几分。
把货物卸下来后,赖天阳给了车费,三轮车便突突突地开走了。
一听说借钱,赖天阳顾不得满头大汗,二话没说把抽屉里剩余的零钱全部清了出来,即使是一角的硬币他都用透明胶布按10个一坨包好,最后所有的零钱是300多元。
“致远,你还是挺有恒心的……”赖天阳本科报了几门,差不多全军覆没了,他开始考虑去搞函授了,“你来得不巧,我的工资,还有小店的钱都拿去进货了,所以暂时只有这么多。”
“零钱你全给我了,等下有人来买东西怎么办?”上官致远虽然这样说,其实手里拿着三百元硬币如获至宝,当然,这点钱还远远不够。
“没关系的,现在村里的生意是淡季,打工的人都出去了,没多少人买东西。”赖天阳很大方地说,“如果还差,我等会儿过河去,在你弦子姐那再拿点给你!”
“也行,不过这事不急,你先把货整理好吧。”上官致远听了赖天阳的话,心里很是感激。
“哦,米琪来过了,我把她带到你房里去过。”赖天阳一边整理货物一边说。
“原来是她……”上官致远说到这里默然了。
“她是来祭奠孟岩的,顺便去了你的家。”赖天阳说。
“给我买包烟,”孙有福不知什么时候来了,手里拿着一百元钱,“有没有金鳄,十元一包的?”
“没有。”赖天阳回答道,由于金鳄烟有点贵,销路不是很好,这次他没有进货,“要不买包六元钱的中华鲟吧!”
“中华鲟?还是来包四元钱的红金龙吧,中华鲟不流行。”孙有福可能也不怎么喜欢抽中华鲟。
“福叔,钱我一下子找不开呀……”赖天阳把一包红金龙扔到柜台上,看到孙有福的百元大钞面露难色,“要不,我记个账,烟你先拿去吧!”
“耶,这可是太阳西边出来了,一百元钱你叫找不开!”孙有福感到有点奇怪。
“这不是刚进货回来嘛。”赖天阳低着头在记账。
“那也不至于啊?你零钱都不留,都拿去进货?”孙有福说。
“刚才的零钱被借走了……”一个村民小声地说,嘴巴朝旁边的上官致远呶了呶嘴。
这时,孙有福才注意到拿着本书尴尬的站立在小店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的上官致远。于是带着一种轻蔑的神情朝上官致远道:“你说你一个大男人这一阵子整天待在家里是干嘛?都快三十的人了,该出去挣点钱成个家了。”
“有福,人家致远是想读书上进哩!”一位村民看着上官致远手中那本厚厚的书说。
“读书上进?高考早干嘛去了?现在读书是瞎子走夜路——假忙!”孙有福不屑一顾。
上官致远听着这些刺耳的话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那样不是滋味,眼眶里的泪水已经在打转。
“你这说的啥话?人家快三十了又没向你要饭吃!”赖天阳看不惯孙有福那副势利的嘴脸,觉得他平时吃喝嫖赌什么都来,和上官致远一点亲情都没有,甚至连个外人都不如。
“有福哥也是为上官致远着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嘛。这年代都是出去打工挣钱的好,待在家里有什么出息!”另一个村民在一旁帮腔,这时,他看到邻村孔家店的那个传教士打路边经过,“不然的话,你就像他一样三十多了都难结婚,现在成个家不也得好几万?”
“出奇,打这路过都中枪,我没结婚是招谁惹谁了。”孔教士个性随和,见别人无端奚落也不恼怒,他手里拿着一本《圣经》,估计是在哪个村民家中传教。孔家店的宗教场所除了深山里的钟九寺,在挂着“东鲁世家”匾额的宗祠不远处矗立起了一栋崭新的灵恩堂,老远都能看到那个红色的十字架,南河各村皈依基督教的信众也渐渐地多了起来。
“是孔教士呀,来抽支烟……”孙有福撕开刚买的红金龙递了过去,他跟孔教士还是很熟络,因为福婶也开始去信基督了,不时煞有介事的拿着本《圣经》,口中念念有词。
“耶和华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爱情总是主的恩赐,婚姻也得尊崇上帝的旨意……”孔教士身材瘦小能说会道,三十多岁未婚,在千禧之年的中国农村也算是个异数,不时会招致非议冷眼,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传经布道的热情。他右手拿着烟抽了一口,左手拿着那本《圣经》,面部最大的特征是颔下有颗痣,上面长了几根胡须,说话时会跟着一动一动的,在这十里八乡人们几乎都认识他。上官致远也不例外,此时,他看着孔教士那本比自己手中的《文学概论》还要厚的《圣经》有点出神,却无意间瞥到他左手小指上戴着枚金戒指。
“世上怜才休恨少,平生失学古来多,天公有意君知否?大器先须小折磨。”一直保持沉默的孙有文老先生不承想摇头晃脑地吟起清人李调元的一首落第诗来,把旁边的人都听得一头雾水。接着他睁开眼睛,捋了捋颔下几根胡须高深莫测道:“自古鱼有鱼道,虾有虾路,凭什么你们就认为上官致远的路就走不通?这读书人的事,你们未必能全懂。”
市场经济时代,读书人地位日益没落,孙有文感同身受,挺上官致远一把责无旁贷。他凭平日在村里的威望还有那首故弄玄虚之乎也者的几句诗镇住了几个还想发表自己看法的村民。在孙氏家族中,孙有文还是一言九鼎,孙有福见到风向不对便悻悻地走了。
尽管受到孙有福无端的非难,上官致远手里有了赖天阳资助的沉甸甸的三百元零钱,心里像吃了定心丸。
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上官致远每天晚上还是坚持学习到深夜。这一阵子他正在自学《文学概论》这门课,近700页的书,他规定自己在考前要看三遍,按计划每天得看70页左右,以至于有时看书到深夜两点。
自开始自修以来,每天都是读书,上官致远几乎一直生活在一种半封闭的状态中,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这样的日子久了总会有一种莫名的疲乏和劳累,而身体也越来越消瘦,后来就出现失眠,心情就会变得异常的烦躁。有时,他不知道自己过着这样苦行僧般的日子,究竟有什么意义,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得这样的累。
不时,上官致远总会想到米琼,睡不着就看米琼写给他的信,想到米琼送给他的那句话: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后来,他干脆把米琼的相片和自己的画像并排贴在了一起。
有时,上官致远会爬到那高高的天马岭之上,如今那尊天马雕塑已然插上了双翼,似乎有随时腾云驾雾天马行空的可能。望着那日夜奔流不息的富水河,思念着远逝的人儿,上官致远把自己的万千哀思化成了一首诗《等》:
汽笛划破黄昏帷幕
仲夏的晚风吹过
那一声嘹亮
悸动于心
火烧的晚霞
涂抹在寂寞的站台
那孑然的身影
我伫立依然
翘首痴痴地等
淅淅沥沥的雨
敲打我窗
秋的微凉
沁入脸庞
街头缤纷的伞花
盛开暗夜的心湖
你飘忽在哪一朵
泪水模糊了视线
驻足痴痴地等
漫天光舞的雪花
入土无痕
熊熊篝火已经点燃
让那火热
驱散寒冷
不致阻断你的归程
呵气成霜的早晨
冰封的河边
我在痴痴地等
芳草连天的古道
燕子呢喃
蜂舞蝶飞山间
一起寻觅你的归期
人面不知何处
桃花虽依旧
生死两茫茫
梦醒时分
我在痴痴地等
诗写好后,上官致远把它誊写在纸上贴在米琼的相片下方。似乎和那首《军旅》分别是对过去青春岁月爱情和事业的祭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