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长安行(六)

“今年礼部贡举,应试的人比往年都要多,听说贡院门口都挤不下了。”

“人多又有何用啊,进士科难考。”

“你我都是本科出身,当年的试题有多难,录试者百不存一。”

从宫中出来,便听得有官员在议论贡院举行的省试。

“三大王,五大王。”见到两位皇子出来,官员们纷纷趋步上前行礼。

“礼部的省试已经开考了?”魏王李瑞开口问道。

“先前看到送试题的禁军正往贡院方向赶去,这个时辰,应该快要开考了。”官员回道。

赵王李钦听后,于是说道:“三哥,要不要去瞧瞧,看看那些应考的读书人,大唐日后的栋梁之才。”

李瑞本是没有这个意思,但听到李钦的话后,便也起了心思。

李钦将兄长李瑞的马牵了过来,“三哥,怎么样?”

李瑞跨上马背,“那就去瞧瞧。”

李钦随后也跨上了马,跟在了李瑞的身后,“驾。”

两匹五花马疾驰在长安城的街道上,马背上坐着紫袍金玉带,行人见之,纷纷避让。

没过多久,便经过朱雀门进入皇城,来到了礼部所设的贡院前。

“哎呀,看来来晚了呢。”李钦放慢速度,“他们都进去了。”

李瑞看着空旷的贡院门口,扫兴得很,“没意思,”遂要打马离去,“不如去平康坊。”

“去去去!”贡院门口响起一阵争执声。

“看见没,香篆已经燃尽,贡院马上就要落锁,不允许再有人出入。”审核考生身份的官员,将一个晚到的考生拒之门外。

而搜身的官吏也都纷纷撤离,贡院门口变得冷清了起来。

“现在还未开考,贡院的门也没有关闭,还请通融,让我入内。”

“通融?”官员看了看考生,“你既然是来考试的,就应该知道贡院的规矩。”

“我通融你,谁来通融我。”官员又道,态度很是冷漠,“等三年以后吧。”

“三哥。”李钦驾着马靠近了李瑞。

李瑞听着争执,只觉得无聊,“这些个考生,连省试都能迟到,又岂能中第。”

“我是从地方来的解元,此次考试,必然能够登榜,只要您能通融,我一定记得您的恩德。”那考生又道。

“我都说了,我也只是奉命行事,你已经误了时辰,我放你进去,坏了规矩,到时候问责下来,我能找谁?”那官员听他是解元,态度也稍微缓和了些,但仍然不愿通融让他入内。

“解元。”李瑞听后,调转了马头,将目光重新落回到了考生身上,随后打马上前,“你叫什么名字?”

官员见二人腰间金玉带上镶着十三块玉銙,并且雕刻着别于朝臣的花纹,于是连忙起身跪拜行礼,“下官见过两位大王。”

“回大王的话,学生叫张景初,来自潭州。”张景初向魏王李瑞回道,随后她又看了一眼李瑞身侧的赵王李钦。

“张景初?”李瑞低头打量着张景初,这个名字有些耳熟,“潭州。”

“三哥,我记得户部那桩案子就是发生在潭州。”李钦从旁道。

李瑞于是想起来了那天太子在紫宸殿遭受的训斥,“原来是你?”他驾着马,围绕张景初走了一圈,似乎来了兴趣,“好一个颜丹鬓绿的少年郎,瞧你不过弱冠,潭州的解元竟如此年轻。”

“放他进去考试。”李瑞于是抬头看向官员,似命令一般。

那官员惊恐的抬头,“可是大王,入院的时辰已经…”

“吾乃魏王李瑞,出了什么事,由吾来担保。”李瑞又道。

听到名讳,官员更加畏惧,于是不敢推辞的应道:“喏。”

在魏王李瑞的帮助下,张景初在贡院落锁的最后一刻审核了身份,拿着号牌成功入内。

随着一声钟响,贡院大门被官吏合力推拢,并落下铜锁,考试一共三天,这期间不再允许任何人进出。

所有考生都只能呆在那个小小的,三面围墙的号房中。

张景初放下笔墨,盘坐在号房内轻吐了一口气,好在是赶上了,有惊无险。

除了两位主考官权知贡举是皇帝亲点的外,其余监考,皆为礼部所派。

“本轮考试为进士科,一共三场,帖经一,杂文二,策问三,由三天内考完…”

整个贡院,几乎都坐满了,还临时增设了考棚,足足上万人,比历年都要多,因此增设了负责秩序维护的守卫。

“不管是生徒还是乡贡,无论什么出身,来到贡院,即一视同仁,科场舞弊,终身禁考。”

“你们都是各州县的翘楚,若能从进士科脱颖而出,将来或有机会由翰林入阁,侍奉圣人,成为大唐的肱股。”

咚!——

贡院的钟鼓之声再次响起,一众监考官回到了主考院中。

“左相,请。”作为主考官之一的御史中丞,向门下侍中郑严昌作揖道。

郑严昌拿出钥匙,取出从宫中送来的试题,再由院中誊抄的官吏进行誊录。

各个考场的监考官取得试卷后再次赶赴考场。

咚!——洪亮的第三道钟声响起,郑严昌从侍从手中接过火把,点燃了立在铜炉中间的香柱。

考试时间,以特制的香柱的燃烧时间为准,监考官们命手底下的官吏将试题分发到每一个号房。

“考试开始。”

答题期间,除了监考的监察外,还有主考官的巡视。

第一场考试为帖经,从经书中选取片段,遮去两端,只开中间一行,进行默写。

除了将遮掩的经文补充完整外,还要对填写的试题其大义进行解析,以此来判断考生是否精通,而非死记硬背。

张景初看了一眼卷子,审题之后没有立马作答,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她将此次贡举的主考官们,也是日后评卷的考官都细想了一遍。

这几位考官都是文人,并且出身大家,除了按照评分标准,将题答对之外,考官的喜好,对于录取,也至关重要。

而这些,早在来长安之前,潭州刺史袁熙就曾与她讲述过。

所有考题,在考试结束后都将进行糊名,并且由抄手誊录,阅卷官们所见到的试卷,只能是誊抄卷,这样一来,便极大的减少了贿赂考官,徇私舞弊之事。

张景初思考了一会儿后,开始研墨,提笔作答。

-----------------------------

——善和坊·昭阳公主宅——

昭阳公主李绾站在阁楼外的栏杆上望着一处发呆,盛春的风仍然寒冷刺骨。

宫人蹲在楼内的炭盆前,用铁钳夹起一些细碎的火炭填进手炉中,用灰掩盖,随后擦拭干净,装进了绒布中。

“公主。”宫人走出阁楼,将手炉奉上,“楼外风大。”

昭阳公主接过手炉抱在怀中,视线却仍然盯着北边的皇城,若有所思,“今日是开考的日子。”

“是啊,天刚亮的时候,小人就看见皇城外满满都是人。”宫人回道。

“也不知道贡院里冷不冷。”昭阳公主随后又说道。

宫人站在昭阳公主的身侧,思考着回道:“听说他们要在贡院整整考上三天,什么也不能带,哪里也不许去。”

“罢了,”昭阳公主抱着手炉回到楼中,喃喃自语道,“说不定有人关心呢,和我有什么关系。”

-----------------------------

——贡院——

正在答题的张景初,突然鼻子一阵酸涩,没能忍住的抬起手打了一个喷嚏。

她放下笔,一边看题,一边搓着手,试图让冻僵的手暖和些。

除了裸露在外,作答的手有些冷之外,她的身上因为特意在出门前加了一件厚衣裳,所以还算暖和。

————————

“张解元,这是我家主人吩咐我送来的。”

张景初看着小厮手中的半臂衫,里面填充了兽毛,很是厚实,“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好一阵子,怎么好意思再要娘子的衣物。”

“这有什么,只要郎君日后金榜题名,不忘我这半老徐娘,常来酒肆走动,带来的收益,岂止是这一件半臂能比的。”胡十一娘亲自来到屋中,“长安的春,可比南方冷,郎君莫要不当回事,进了考场,一呆就是三天,中间出了任何差池,考场里的人,可不会管顾。”

“添些防寒的衣物,总不至于在考场里活活受冻。”胡十一娘又道。

“还是娘子想得周到。”张景初于是不再推辞。

————————

一阵寒风袭来,卷起了桌上的卷子,张景初伸手压住,只听见其他的号房中传来了咳嗽与喷嚏声。

就连巡视的监考官,也都将手缩进了公服的袖子里,“长安的二月天,真冷啊。”

半个时辰后,张景初提前作答完毕,而此时香柱才燃烧了一半。

答完题后,她仔细的检查了一遍试卷,尽管有着入试的把握,却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否则错过这次,没有家世的托举,无法靠门荫入仕,只得通过贡举,便又要等上三年。

直至黄昏,贡院传来钟响,所有考生停止作答,张景初也在监考的收卷中被吵醒。

“第一场结束,可以出号房走动,但不许出考场,日落时会有人送来膳食,好好休息一夜,明日还有第二场。”

古代的科举进士科考试和现在的语文考试差不多,默写,完形填空,然后是古文翻译,阅读理解,最后是作文。

本文后天元旦入V哦,将会一直日更,视情况加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长安行(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当年不肯嫁东风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宫花赋

婚后动人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长相思令(权谋)
连载中于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