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促已然猜到屏风后那人的反应,他微不可察地叹了一口气,随即平复了心中的那点波澜,开始临终嘱托。
“长清公主李安衾,听嘱!”
长公主殿下眸色微动,毕恭毕敬道:“儿臣洗耳恭听。”
“弼臣,重在辅佐幼帝,前期以顾命之名代幼帝行君仁之道,后期则需简政放权。其间种种道理,朕无法全部传授于你,但朕希望你记住一个永远的道理:他人的忠诚不可作数,你此生可以完全依赖的人,只有自己罢了。”
“此外,治国之道在于任人唯贤,任人唯贤的本质在于用人如器。贤时便用,不贤便黜。古来弼臣,鲜者如伊姬诸葛[一],力挽狂澜,千古流芳;常者如吕霍长孙[二],不得善终,功过并参。但是在朕看来,他们只是所做的事不同罢了,哪有奸臣,都是忠臣。如今朕与太子去后,朝中局势必然动荡。接下来朕提到的能臣皆可助你治国理政,你要一一记下。”
隔着那扇屏风,李促看见李安衾的身影在孤灯残火的映衬下随烛焰的摇曳而浮动着,犹如鬼魅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
“诺。”屏风后的女人声音温和且坚定。
李促想,黑白无常或许会装作将死之人身边熟人的声音来让他们好受一些。他们只等时辰一到,就勾了他的魂下地狱了。
可无论屏风后是黑白无常,还是他冷漠的女儿,他都要把这些话叮嘱下去。
“丞相卿许晏,性行雅正,沉深机警,工于谋国,你和琰儿可向她学习治国之道,遇事不决亦可由她定夺;太尉许柏夫,晓畅军务,忠心耿耿,上恭下严,是军中唯一可与燕王一系抗衡的存在,你对他要做到礼待尊敬;刑部尚书裴之周,通晓刑律,公正严明,断案如神,是朕培养出的寒门士子,可为你的一把利刃;暗卫营算是朕留给你们的良剑,那些脏事可以全都交由他们;另外,御史台中范殊臣、南宫嘉女、张若瑶皆为刚正不阿之臣,肃清朝野,整顿朝纲,他们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至于尚书左右司的诸司侍郎、郎中里,陆询舟、沈瑰、沈奢、魏清茹、许秋山都是可堪任用之人,尤其是陆询舟与许秋山,此二人出身门阀贵族,需经历严苛的考验再委以重任。而且你要知道,感情在朝野的明争暗斗中从来都显得浅薄不堪。”
知道父皇是在有意提点自己,李安衾听罢也只是笑了笑,平静道:“父皇多虑了,儿臣并非意气用事者。”
她爱陆询舟吗?
当然,她爱她。
可是如果有一天,时局让她一定要在李家的江山社稷和心爱之人之间做出选择,李安衾无论如何都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前者。
陆询舟只是李安衾的天下,并非李家的天下,更不是百姓的天下。
无情吗?但她会为失去爱人而痛不欲生,然而再热烈感情与冷漠的万里江山比起来都是那么得微不足道。古来抛却江山为美人者,都是无脑的、失智的,为一己之私而祸天下,本身就是一件滑天下之大稽的蠢事。
因此,历史就是无情对无脑的胜利史。[三]
屏风后的李促眸色微动,闭眼苦笑。
“安衾,君臣如此,但你更应明白江山是我们李氏皇族的,牢固的君臣情意远比不上一段互利的血缘关系。你的皇叔不必多说,朕已经为你铺好了路,待李琰登基后,你便立即召回燕王。他是只老狐狸,若他接到诏书后有所犹豫,便设法杀之;若他果断回京,便加以重用。李琼枝则是一把双刃剑,为忠为佞,取决于持刀者,朕观她目前为止算是忠心耿耿,暂时不会对朝政有所威胁,但你日后还是要对她多加提防;另外你皇姑姑的力量也不可小觑,她虽不入朝从政,但寒门士子进京赶考的干谒多是从她这入手,朝中寒门能士,多出她的慧眼举荐,故而你想为新帝培养势力,可向她求助。”
“最后,便是楚梁皇室的处置问题。”
讲到这,李促双手攥紧了锦被。
李安衾一听,心中顿时有数。
如此听来,楚梁皇室应不只楚执事一人。
“先帝临终予朕遗命三条:一、善待北梁皇室的遗孤;二、不可使天下人知道他们的身份;三、不可过分信任这些遗孤。所以现在,朕告诉你这些遗孤的身份。”
李安衾的心一下子被揪紧了。
“当今暗卫营的西禁执事楚忘尘,实为梁殇帝独子楚宗郁;丞相卿许晏,实为哀帝嫡次子郑王与末相贺梅臣的长女;户部侍郎陆询舟,实为卿许晏之侄、郑王之孙。”
如此看来,陆询舟算是梁中帝——哀帝与先皇卿之父的五世孙。
所以按辈分,长公主殿下是陆侍郎的堂姑。
“你与陆询舟算是彻头彻尾的乱亻仑。”
李促冷不防开口。
李安衾轻笑一声。
“父皇难道要将这桩丑闻昭告天下吗?”
李促无言以对,他苦笑一声,只能继续往下嘱托:
“朕不管你们这些人是什么关系,此三者,你可以重用,却不可深信,如曹操之对司马懿;可以罢黜,却不可诛杀,如神宗之对苏东坡。如若朝廷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你甚至可以揭露他们的身份,吸引天下人的注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趁机化解朝中的问题所在。”
“这,便是朕交由你的安置之法”
.
冬至休沐七日,头天陆询舟带上陆绥回丞相府过节。
今年丞相府上添了两位新成员——陆询舟之女陆绥和陆玉裁之子陆僖。
绥,安也;僖,乐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