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有位叫夜蛾正道的中年男人突然联系上自己。
“东京咒术高等专门学校?”
咒术……是阴阳术吗?还是巫师?
“是的,我们算是国家教育组织。不过,比较特殊,这里是为了祓除诅咒而学习诅咒的地方。”电话对面是一道随和不失严谨的声音。
咒术,诅咒!?
难道自己拥有的力量,其实属于另一个全新的世界?
夏油杰捏紧电话,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听筒周围的这一小块儿区域,连自己的呼吸声、心脏砰砰狂跳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
“诅咒……就是普通人看不见的那些怪物吗?”夏油杰握紧手中的笔,缓慢起身走到窗前。
“没错,你应该已经接触不少了吧?”电话对面认真起来,“诅咒自人类诞生起便存在,或者说——有人类的地方就必定有诅咒。因为本质上说,诅咒是人类负面感情扭曲形成的一种力量。”
“所以我使用的,也是诅咒的力量?”
“正是如此。诅咒聚集过多时,会化为有形的存在——咒灵。不…也不能算生物,总之那是一种拥有形态的诅咒,只有同源的力量能消灭它们。”
天色蒙白,屋外下着雪,夏油杰背靠玻璃窗,抬手放出一只咒灵,召至面前安静地端详。
“那,夜蛾先生,咒灵有思维吗?”
电话那头一愣:“你遇到过什么?”
“我遇到过能说人类语言的咒灵,举止像人,还会用特殊的办法攻击我。”
“什么!”男人短暂沉默后低声道,“高等级咒灵的确拥有智慧。但那只是杀害人类、汲取记忆后的模仿。咒灵和人类,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看来这位国中生的实力,比想象中更可怕。
能开口说话、模仿人类举止,还能施展咒术攻击的咒灵,至少是准一级以上。
那是绝对的高级咒灵。
而这孩子,才十四岁,就能处理这种等级的事件……
2004 年,咒术情报组织「窗」在宫城县例行排查时,意外发现唯有仙台市的咒灵数量常年维持在个位数,这一异常足足持续了近两年多。
咒灵数量与人口密度紧密相关,日本咒灵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京新宿。虽说东京以外地区的咒灵密度并没有那么高,但个位数的情况也极为罕见。
除了有人持续祓除,几乎没有别的解释。
情报上报后,他亲自介入调查。
但咒术界的在册咒术师全都否认:世家出身者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京都,高专的准一级以上术师常年繁忙,仙台本地的术师要么外出执行,要么根本没有那个实力。
最终,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结论——
仙台有一位,或一群身分不明、实力强大的陌生咒术师。
夜蛾正道从几位曾遭咒灵袭击却幸存的当事人口中,零星打听到一个罕见的姓氏:げとう(夏油)。循着线索查访,发现除了岩手县一处滑雪场名字里有“夏油”,只有一户去年刚搬到仙台的夏油家。
一家三口里,父母都是普通人,只剩下一个正在读国中的少年,名叫夏油杰。
这指向几乎不可能,却又唯一合理。
“性格温柔!经常帮助同学,但大家都说和夏油君不熟。”
“是个好学生,不过好像不爱交朋友。”
“夏油君啊?放学就不见人影了,其他不清楚。”
“总觉得神神秘秘的。”
这些是夜蛾借「窗」的渠道,向那所国中的老师与学生探听后得到的评价。
结果很快明朗——
夏油杰,正是他们推测的那名咒术师。
咒术高专的最低入学年龄是十四岁,夜蛾正道刚联络上夏油杰时,少年尚未毕业。因此,中年教师在表明身份与来意后并未立刻发出入学邀请,他们通过邮件往来,断断续续维持了大约半年。
“真是不可思议啊……”夏油杰轻声喃喃,翻看手机里的历史邮件。
这半年里,他几乎把所有疑惑都写给了夜蛾先生。托对方的指点,他的术式运用明显提升。
诅咒、咒灵、咒力残秽……这些陌生的概念逐渐在他脑中拼凑成一个模糊体系。更让他振奋的是,原来在这个世界的另一面,真的存在和自己一样的「同类」。
今天,夜蛾老师要亲自登门,带来那份正式的入学邀请函!
夏油杰心跳微微加快。
咚咚咚。
他手上搅打奶油的动作也加快了。
准新生打算给未来的班主任准备一份毛豆生奶油盒子。青空水庵的招牌正是毛豆生奶油系列茶点,排队的人大多奔着这口来的。
毛豆爱热闹,总扎堆长在春夏的田畦里。
它喜欢松软的壤土,根须能呼吸的那种土,雨水一淋就往下渗,啪嗒,啪嗒,带着泥土的甜气。阳光要足,不能是毒辣的烈晒,一定要长日里稳稳的暖光。风最好是南风,潮润里带点温热,一吹,豆荚就滴溜溜鼓动,像要炸开似的。
夏油杰丢了一颗新鲜毛豆进嘴巴嚼,咯吱,一小股清甜带涩的青草豆味柔柔地溢出来了,手指也沾着青青的气息。
这是春天最常见的时令食材,但要让这颗寻常小豆子翻出新鲜的惊喜,可得下不少功夫!
先看毛豆的新鲜度。
这是山童最拿手的活:毛茸茸越密,豆荚捏起来越紧实,才算新鲜。毛豆本就是未成熟的大豆,新鲜时青绿发亮,剥开是几颗小小的扁圆珠子。一旦发黄,鲜味就全没了。
再说风味搭配。
毛豆生奶油喜久福、毛豆奶昔、毛豆泥年糕——三道点心,三种手法。鲜豆茸,碾泥,碎颗粒,各有各的口感。
“你过去,把这些年糕倒进模具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