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单方面认识吧。”她叹了口气,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飘向场中那个身影,“火场见过一次,不太愉快。今天来送样刊,是第二次,好像……也不太受欢迎。”她巧妙地示弱,拉近与苏小妍的心理距离。
“哇!那你可真有勇气!”苏小妍像是找到了知音,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声音压得更低,像是在分享什么了不得的机密,“我们秦队,那可是队里出了名的……嗯,冰山!新来的小伙子,没几个不怕她的,训练场上被她盯一眼,腿都发软。”
“看出来了。”林晞深有同感地点点头,配合地露出一个“我懂”的表情,“不过,我看大家好像都很信服她?”
“那当然!”一提到这个,苏小妍立刻挺直了腰板,脸上写满了崇拜,“秦队业务能力是这个!”她悄悄在网眼底下竖起大拇指,“有她在,再危险的火场,心里都特别有底。她虽然要求严得要死,但从来不会让我们做无谓的冒险,她总说,‘训练时多流一滴汗,火场上就可能少流一滴血’。而且她特别公平,对自己要求最严!”她顿了顿,像是想起了什么,偷偷瞄了秦妤那边一眼,确认安全距离足够,才又凑近林晞耳边,神秘兮兮地说:“就是吧……她太拼了,对自己尤其狠。有时候出完重大任务,大家都累得东倒西歪了,她还一个人对着战术板或者现场录像复盘到后半夜,要不就是在健身房加练。”
太拼了,对自己尤其狠。
林晞默默咀嚼着这句话。这像是一块关键的拼图,似乎能部分解释那副冰冷盔甲存在的缘由——她用极限的标准和要求将自己层层包裹,或许,也是为了隔绝某些外来的东西,比如……不必要的关心,或者更深层次的情感牵绊?
“她一直……都是这样吗?我是说,这么严肃,这么……拼?”林晞试探着问,同时像是变戏法一样,又从包里拿出一小包独立包装、看起来就很诱人的手工曲奇饼干,塞进苏小妍手里。恰到好处的“投喂”,是拉近关系的绝佳催化剂。
苏小妍接过饼干,开心地拆开,小口咬着,歪着头想了想:“我来了两年,反正一直是这样。不过……”她声音压得几乎只剩气音,带着一种分享核心机密的郑重,“我听队里待了七八年的老班长偷偷说过,秦队以前好像也不是这样的……好像……是几年前家里出了挺大的事之后,才变成现在这样的……”
家里出了什么事……
这模糊的信息,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林晞心中漾开巨大的涟漪。它瞬间为秦妤的冰冷找到了一個可能的、充满悲剧色彩的注脚。是什么样的事,能让一个人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失去亲人?还是其他难以承受的变故?
苏小妍的话没说完,训练场中央突然响起一阵短促而尖锐的哨声,那是集合的信号。苏小妍像被惊到的小鸟,瞬间站直,把剩下的饼干一股脑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坏了坏了!集合讲评了!林记者我先走了!”说完,不等林晞回应,就一溜烟地跑回了队伍中。
林晞看着她仓皇又充满活力的背影,忍不住轻轻笑了。这个苏小妍,真是个意外的惊喜,一个充满潜力的“内应”。她提供的碎片信息,虽然模糊,却极大地丰富了秦妤的形象,让她从一个单纯的“冰山队长”,变成了一个可能背负着沉重过往的、有故事的女人。这种悲剧性的神秘感,反而更加激起了林晞想要深入了解、甚至想要去温暖她的**。
家里出了什么事…… 这把模糊的钥匙,似乎真的能打开那扇紧闭心门的一道微小缝隙。
训练正式结束,队员们开始整理器材,进行放松活动。秦妤也终于从全场指挥的状态中稍微抽离。她走到场地边的休息区,拿起自己的深蓝色水壶,拧开盖子,仰头喝水。汗水沿着她清晰的下颌线汇聚成珠,滚落下来,有的滴在橙色的救援服上,洇开深色的痕迹,有的则滑过修长的脖颈,没入紧扣的衣领之中。阳光在她被汗水彻底浸湿的鬓角短发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让她整个人仿佛在发光,一种带着疲惫、却依旧坚韧不屈的光芒。
林晞知道,第二次正面接触的机会,如同此刻天边缓缓飘过的云,稍纵即逝。
她深吸一口气,再次走了过去。这次,她刻意控制着步伐和距离,在离秦妤几步远的地方停下,这是一个既不会显得冒犯,又能确保对方能听清自己说话的距离。
“秦队长。”她开口,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
秦妤放下水壶,转过头。额前几缕被打湿的碎发黏在光洁的皮肤上,她的眼神里带着高强度指挥训练后难以掩饰的生理性疲惫,但在看到林晞的瞬间,那疲惫如同潮水般退去,迅速被熟悉的冷静和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无奈所取代。那眼神仿佛在说:“你怎么还在这里?阴魂不散。”
林晞假装完全没有解读出她眼神里的潜台词,她举了举一直挂在脖子上的专业相机,脸上露出一个专业而诚恳的表情:“秦队长,我刚才在旁边,忍不住抓拍了几张训练时的照片。不得不说,你们训练的场景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尤其是您亲自示范拉梯攀爬和黑暗环境搜救的那几张,动态感和专业感都特别强,光影效果也很好。您要不要看一下?如果觉得合适,或许可以作为我们后续系列报道或者专题宣传的备选配图。”她祭出了新闻工作者最常用也最难被拒绝的“工作利器”——用具有实际价值的成果来打开对话。
秦妤的视线在她坦荡的脸上停留了大约两秒钟,那双深邃的眸子如同寒潭,试图看穿她笑容背后的真实意图。然后,她的目光下移,落在那台看起来价格不菲的黑色相机上。她沉默着,既没有说“好”,也没有立刻说出那个冰冷的“不”字。
这短暂的沉默,对林晞来说,如同沙漠中的甘霖,是莫大的鼓舞和进展。
她立刻趁热打铁,上前一小步,熟练地操作相机,调出液晶屏上预览的照片,然后将屏幕转向秦妤,主动递到对方面前。屏幕上,恰好定格在秦妤悬挂在拉梯顶端,腰部发力,正要凌厉翻身进入模拟窗口的那一刹那。逆光勾勒出她全身紧绷的肌肉线条,侧脸轮廓如刀削般清晰,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全然的专注与一股舍我其谁的、一往无前的气势。阳光在她周身形成了一圈朦胧的光晕,将力量与美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秦妤的目光在屏幕上停留了片刻。林晞紧紧盯着她的侧脸,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没有看到欣赏,也没有看到被捕捉到精彩瞬间的喜悦,秦妤的眼神里,似乎只有一种纯粹的、客观的审视,像是在评估一件武器或者工具的性能是否符合标准。
“这只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她最终只是平淡地陈述,移开了目光,仿佛那张充满张力的照片与她本人无关,“照片是否可以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最终需要由你们报社和支队宣传科按流程审核决定。”
依旧是公事公办的口吻,逻辑严谨,密不透风,将她自己完全摘除在外。
林晞却不气馁,她熟练地收回相机,脸上没有露出丝毫挫败,反而顺着她的话,用一种无比真诚的语气接了下去:“正是因为这是你们默默付出的‘日常’,才更值得被记录和被更多人看到啊。秦队长,我想做的,就是让公众了解,在看似平静的生活背后,有这样一群人,日复一日地进行着这样艰苦甚至危险的训练,只为了在灾难降临的危急时刻,有能力、有准备地去守护更多人的安全和财产。”
她顿了顿,目光灼灼地、毫不回避地看向秦妤那双似乎能洞悉一切的眼睛,声音放缓,却带着一种更加坚定和认真的力量:“秦队长,我之前的提议是认真的。一个深入的专访,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篇报道任务,更是为了‘记录’本身。记录下像您这样优秀的指挥官,像苏小妍那样充满活力的年轻队员,记录下这个集体里每一个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这些故事,这些付出,不应该只存在于内部的工作总结或者冰冷的档案袋里。它们值得被看见,被记住。”
秦妤正准备拿起放在旁边凳子上的半指手套,动作几不可察地缓了一瞬。她抬起眼,再次看向林晞。这一次,她的目光里审视的意味更浓,仿佛X光般,要穿透林晞的皮囊,直抵内核,重新评估眼前这个年轻记者的顽固程度、真实意图,以及这番话背后到底有几分真心。
两人之间隔着几步的距离,训练场上的喧嚣和队员们放松的谈笑声,仿佛在这一刻都成了模糊遥远的背景音。空气仿佛凝滞,只有阳光无声流淌。
几秒钟的沉默,在林晞感觉却如同几个世纪般漫长。她几乎能听到自己胸腔里那颗心脏,因为期待和一丝紧张而加速跳动的声音。
就在她已经做好了再次□□脆利落拒绝的心理准备时,秦妤却只是淡淡地移开了视线,弯腰利落地拿起外套搭在臂弯,转身之前,喉间似乎几不可闻地动了一下,留下了一句听不出任何情绪起伏、近乎陈述事实的话:
“你很有毅力。”
说完,她便迈开步子,朝着办公楼的方向稳步走去,没有再回头看一眼。那挺拔的背影在阳光下被拉长,带着一种独来独往的孤绝。
没有同意,但也没有明确的、斩钉截铁的拒绝。
更重要的是,她说——“你很有毅力。”
林晞站在原地,午后的阳光将她周身烘得暖洋洋的。她看着那个再次决绝远离的、被汗水与阳光浸透的背影,心脏却像是被一根柔软的羽毛轻轻拨动了一下,泛起一圈圈微妙而持续的涟漪。这句近乎中性,甚至剥离了所有个人情感,仅仅是对她行为模式的客观评价,从惜字如金、冷漠如冰的秦屿口中说出来,简直堪比一句重量千钧的赞美。
她没有推开我。至少,没有像前两次那样,用力地、彻底地、不留任何余地地推开。她看到了我的“毅力”,这意味着,我持续的存在,已经开始在她那片冰封的领域里,留下了极其微弱的印记。
阳光落在林晞身上,在她脚边投下清晰的影子。她低下头,指尖轻轻抚过相机冰凉的金属外壳,屏幕上那个定格了的、充满力量与美感的身影依旧清晰。嘴角,无法控制地,缓缓勾起一个越来越明媚的、充满了希望与斗志的弧度。
她知道,这扇紧闭的、看似坚不可摧的门,她已经找到了一条可能撬开它的缝隙。而苏小妍那里,关于“过去”的线索,就像一条隐形的丝线,等待着她去耐心牵引。
这场看似不可能的攻坚战,她似乎,终于在层层坚冰之下,看到了一丝破晓的曙光。而这点微弱的光,足以点燃她所有的耐心和智慧,支撑她进行更长久、更深入、更有策略的布局。
毕竟,对于她林晞认定的人和事,她最不缺的,就是时间、耐心,以及……死缠烂打到地老天荒的决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