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仓郡之行一无所获,两人同许绛华商议再去一趟云罗郡,正说话间,一人送来一叠信件,都是各地上报的关于乌妖的情报。
许绛华翻阅信件,看到其中一封信后顿觉奇怪。
宋尧真询问道:“主山,这封信有何不妥?”
“这封情报信之前寄来过,现在怎会又寄了一封。”
“会不会是情报重复了?”
“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两份情报的寄发日期不同,我所派发给你们的任务就是根据这些情报制定的,情报一般由各地里长、屯长、亭长一级一级上报到县令手中,再由县令寄到长生宫,这上面都有各级官员的印章,所以时间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宁玄问道:“许主山,这封情报写了什么?”
“看样子是个一羽令的任务,云罗郡北部的隐龙泽前段时间发了水灾,有乌妖出没,数量不多。”
宋尧真问道:“这封情报既然之前寄来过,那是何人领了任务呢?”
许绛华想了一会才记起,“好像是扶云。”
宁玄诧异,和宋尧真面面相觑,“许扶云?”
“是他,我没记错,我还让他带了两筐白米和一些衣物捐给灾民,粮食和衣物都是我自己出资,他那天很痛快就接了任务,好像巴不得似的,以往有任务叫他去做,他总是推脱,我当时也有些奇怪。”
“他是一个人去的吗?”
“我担心他一人搬不动两筐粮食,所以我在阁中找了一个人和他一起去,可他说他一个人就行,他准备找辆马车坐船南下,我头一次见他这么爽快接了任务,还挺高兴,于是索性就由他去了。”
宋尧真问道:“不是有涝灾吗?坐船岂不危险?”
“那时已经可以正常通航了。”
“许主山,这段时日可有见到许扶云?”
许绛华回想了一会儿,“好像确实没有。”
宁玄和宋尧真又对看了一眼,宁玄问道:“可以去他房中看一看吗?”
“可以。”许绛华领着两人去往许扶云的房间。
三人在许扶云房中翻箱倒柜,搜查了半天没见到有什么可疑之处,宋尧真走到床边,被子上有几只小虫子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将被子一把掀开,被子下的光景差点没把他吓的魂飞魄散——床褥上密密麻麻地爬着成千上万只如同黑芝麻般的小虫。
宋尧真的惊呼引得宁玄注意,“尧真,怎么了?”
宋尧真嘴巴哆嗦着说:“全是米虫。”
“是蚂蚁吧。”宁玄弯下腰凑近看了几眼。
许绛华也说道:“我看着也像是蚂蚁。”
宋尧真想宁玄从小锦衣玉食,而许绛华在卷英山上和长生宫里自然也是吃穿不愁,他们不认识也属正常。
“不是蚂蚁,是米虫,我以前流浪的时候还吃过。”
宁玄岔题问道:“好吃吗?”
宋尧真隐隐白了他一眼,“太小了尝不出来,要不你吃吃看。”
宁玄连忙摇头。
许绛华叹了口气说:“这孩子也太不爱干净了。”
宁玄啧道:“也是,这床上这么多,咋睡呀。”
宋尧真对二人介绍道:“这米虫又叫米象,因为它们有一条长长的嘴,你看……”宋尧真捏起一只给宁玄和许绛华看,“就是因为它的嘴巴像象鼻……大真国内有大象吗?”
宁玄点头说:“有的,云罗郡很多大象。”
宋尧真继续介绍道:“就是因为嘴巴像大象,所以又叫米象,这种虫子天冷的时候就不动了,等到天气变热……”
他似乎想通了什么关窍,忽而停下了话语。
宁玄很想知道宋尧真的后半句话,他追问道:“天气热的时候会怎么样?”
“帮我一下,把床塌掀起来。”
许绛华问:“下面有东西?”
“要是我猜的没错的话……”
三人合力掀开了床榻,榻下白花花一片,大米铺得严严实实、满满当当,米上还有许多会动的“黑芝麻”,许绛华见了一边在身上拍打着不存在的米虫,一边大跨步后退,宁玄突然浑身痒痒,总觉得有虫子在身上爬,那画面着实悚然。
宋尧真面不改色地说:“这些便是主山给许扶云救济灾民的白米吗?”
“应该就是了。”许绛华声音微微颤抖,五官皱在一起。
宁玄困惑道:“他怎么将米藏在床榻下?”
“尚不知道,不过他应该没有想到藏在米粒中的米虫会活过来。”宋尧真在米中扒了扒,宁玄试图阻止,
宁玄拉着宋尧真的肩膀,“活过来?这么大的米虫他应该看得见吧。”
宋尧真摇头道:“米虫会将它的卵产在米中,只有到了合适的天气,虫卵才会孵化出米虫,而且这些虫子生得很快,今天可能只有几百只,明天就能长到几千只。从元墟回环后,大雪一夜之间融化,天气突然变热,而米虫在这榻下,既有食物,又是适宜的气温,正是它们可遇不可求的生存温床。”
“照这么说的话,许扶云自从那日领了任务后就没有回来过?”
宋尧真问许绛华说:“他这么久没有回长生宫,难道就从未起过疑吗?”
许绛华无奈道:“我经常见不到他的人,我很少管他,也实在管不住他。”
宁玄拍掉几只爬上宋尧真手臂的米虫,他问许绛华道:“隐龙泽离得远吗?”
“走水路估计两三日左右能到。”
“既然如此,任务不艰巨,距离也比较近,按理说许扶云应该早就回来了。”
许绛华忽然紧张道:“莫不是云儿在路上出了什么事?”
宋尧真安抚道:“主山先别担心,要不我们去隐龙泽看看。”
“你们才刚回来,怎能又让你们跑一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