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 24 章

打麦场上的最后一批麦粒被归拢进麻袋,扎紧口,摞成了实实在在的金色小山。夏收的硝烟散尽,留下的是被烈日晒得黝黑发亮的脸庞,酸痛却满足的身体,以及家里那个再次变得沉甸甸的铁皮钱盒。

算盘珠的响声变得频繁而自信。汪红霞已经能不太熟练地打出简单的加减法,虽然速度不快,但一笔一笔,清晰准确。她将夏收卖粮的钱,与“坳里香”这段时间的营收分开计算,又将计划购买三轮车的款项单独列出。数字,第一次在这个农家主妇的手中,变得如此条理分明,指向明确。

买三轮车的事,被正式提上了日程。高军和李行光早已打听好了行情,镇上农机站有一批处理的旧三轮,虽然有些年头,但发动机还行,价格也合适。

“叔,婶子,我看中了那辆蓝色的,”高军眼里闪着光,“车厢够大,拉货多,跑起来也稳当。”

李行光也兴奋地补充:“有了它,咱一天能跑两三个集市,去县里送货也不用求人搭车了!”

李修胜没多话,只是从铁皮盒里数出厚厚一沓钱,递给高军:“你去办,仔细检查好车况。”

高军和李行光像领了军令状,第二天一早就去了镇上。傍晚时分,院子里传来一阵“突突突”的轰鸣声。一家人闻声出来,只见一辆半旧的蓝色三轮车稳稳地停在院门口,高军坐在驾驶座上,李行光站在车厢里,两人都笑得见牙不见眼。

“爸,妈,爷,静妮儿!看咱的新家伙!”李行光跳下车厢,用力拍了拍结实的车板。

爷爷李铁柱围着三轮车转了两圈,摸了摸冰凉的铁皮车厢,感叹道:“这家伙好,比牲口听话,比腿脚快!咱家这也算是鸟枪换炮了!”

三轮车的到来,像给“坳里香”插上了翅膀。高军和李行光的干劲更足了。他们开始更有效率地规划路线,轮流驾驶,将送货范围扩大了一倍。镇上、邻镇的固定点配送效率大大提高,甚至开始尝试往更远些的、交通不便的村子零星送货。那“突突突”的声音,成了李家勤劳和希望的象征,在乡间小路上格外醒目。

李静看着这一切,心中欣慰,但也保持着清醒。她知道,交通工具的升级只是解决了物流问题,“坳里香”要想真正立得住,根源还在于品质和可持续性。

周末回家,她特意去看了那两户签订了种植协议的乡亲地里的辣椒。长势确实比别家好些,叶片厚绿,果实也更饱满。其中一家的男人,王老栓,见到李静,很是热情:“静妮儿来了!瞧这辣椒,多喜人!按你爷和你爸说的法子弄的肥,就是不一样!”

李静蹲下身,仔细看了看,又和王老栓聊了聊田间管理,适时地提醒了几句防治病虫害的注意事项。她将课堂上学到的生物知识与爷爷他们的土办法结合,说得通俗易懂,王老栓听得连连点头。

“静妮儿,你懂得真多!跟着你们家干,心里亮堂!”王老栓由衷地说。

李静笑了笑:“栓叔,咱是互相帮衬。您把辣椒种好了,咱的‘坳里香’根基才稳。”

晚上,一家人围着饭桌,话题自然离不开“坳里香”的发展。高军汇报着三轮车带来的便利和新的销售情况,踌躇满志。李静则把去看辣椒地的情况说了,并提醒道:“军子哥,哥,咱现在往外铺的摊子越来越大,跟咱签协议种辣椒的乡亲也会慢慢多起来。这人一多,管理就得跟上,收上来的辣椒,品质把关一定要严,不能好坏都收,砸了咱自己的牌子。”

高军神色一凛,认真点头:“静妹子说得对!这事不能含糊,我跟行光一定把好关!”

汪红霞听着儿女们的讨论,手下下意识地拨动着算盘珠子,发出细微的“啪嗒”声,仿佛在为他们的话语打着节拍。李修胜沉默地吃着饭,目光却不时扫过孩子们的脸,那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安稳和信赖。

爷爷李铁柱慢悠悠地呷了一口茶,看着窗外院子里停着的、在月光下泛着幽蓝光泽的三轮车,又看了看灯下热烈讨论的儿孙,悠悠地说:“车轮子转起来了,是好事。可甭管轮子转多快,别忘了咱为啥出发。根,得一直在土里扎着。”

夜深了,院子里安静下来。三轮车静静地停在那里,像一头蓄势待发的铁牛。李静躺在床上,听着远处隐约的狗吠,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谋划。她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各种挑战,但只要家人的心在一起,力往一处使,凭借着这滚滚向前的车轮和深深扎入土地的根,“坳里香”的香味,必将飘得更远,更久。她的重生之路,正带领着这个家,驶向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明天。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重回1998:此心安处
连载中水中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