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见状,没有说话,但明显松了口气。
赵小霜从背篓里掏出来一块有点破旧但很干净的藏蓝色布,把自己的东西小心翼翼地码出来,按品类分好,她留了个心眼,把灵芝留在了背篓里,毕竟她第一次在这里卖东西,也把握不好周围都是什么人。
赵小霜就这么靠墙坐下,上午明显已经没什么人来了,等了一个多小时,就来了一个知青,是准备回城,想给家里带点土特产,没在外边买到,从赵小霜这里买了点牛肝菌和羊肚菌带回去,赵小霜采的是头茬的羊肚菌,个个肥美肚大,个头也不小,看着就是好货,她一斤只卖五毛钱,牛肝菌一斤只卖四毛钱,这个知青干脆买了两斤羊肚菌,一斤牛肝菌,基本把她的摊位买空了。
但之后就再没人来,赵小霜有点懊恼,后悔自己没有半夜赶路过来,林家庄离西顺县有点远,就算脚程快的人也得走两个多小时,她要是有一辆自行车就好了,能节约不少时间,但现在买自行车怎么也得一百二十多块钱,还要工业票,她现在可到哪里买呢。
就在赵小霜愁眉苦脸的时候,来了一个胡子白花花的老爷子,老爷子看着年纪很大了,但身子骨却很硬朗,他走到赵小霜跟前,拿起她的党参和北柴胡看了看又闻了闻,连价格都没问,直接说:“还有多少,我全要了。”
赵小霜一下子跳起来,她把框里剩下的药材都拿出来,热情地说着:“老爷子,我这儿有不少北柴胡,都是昨天山上采摘的。”她看出来这个老爷子是识货的,可能是附近中医馆的老中医出来采买药材,她又压低声音:“老爷子,我这个党参不要钱了,您给我肉票或者粮票就行。我这儿还有灵芝,您看看要不要啊。”
她把包起来的灵芝拿出来,捧在手上给老爷子看,对方仔细端详后点了点头:“这两个大的品相不错,我要了,一个给你20块钱,最小的这个就不要了。”
这可比赵小霜预计的钱还要多,赵小霜直接把三个都包一起,说道:“您是我今天最大的客户,这小的送您了!”
说罢,又把北柴胡和两根党参整理好,帮忙装进老爷子的斜挎布兜里,老爷子从兜里数出几张零钱和肉票,递给赵小霜,点点头就转身离去了。
这下赵小霜可开心了,她的背篓里也只剩下一些零散的牛肝菌了,她整理了一下,递给旁边的大哥,笑着说道:“大哥,今天在这儿也麻烦您了,您别嫌弃,下次我摘到羊肚菌再给您!”
她嘴上说的客气,其实在这里都各卖各的,并没有影响到他,这个被她称为大哥的人有些意外,但还是收下了她的牛肝菌,“你叫我刘哥就行。”
赵小霜收拾好东西,已经是大中午了,估计现在去国营商店也买不着猪肉了,她转头问刘哥:“刘哥,这儿哪里能买到猪肉啊?”刘哥刚收了她的半斤牛肝菌,自然是乐意帮忙的,他自己的东西也卖的差不多了,见赵小霜问,便收了摊子带着赵小霜往巷子里走,七拐八绕的,终于找到了一个黑黢黢的自行车,“老四,还有猪肉没得?”
被刘哥称为老四的人抬眼看了看赵小霜,有点不耐烦地说:“你们来太晚了,只剩下骨头和下水了,猪板油倒是还有点,要不要?”
“要要要,我们要。”赵小霜赶紧点头,骨头她可以用来吊汤,下水做成卤味,猪板油正好用来炼猪油,能做不少好吃的,后世的人们不爱吃肥肉肥油,可这个年代大家都缺油水,肥肉是最解馋的。
赵小霜把老四剩下的东西包揽一空,又让刘哥四处带着买了点草果、桂皮、香叶、辣椒等香料,又买了两只烫了毛的母鸡,还买了一斤散装白酒。她背着沉甸甸的背篓,和刘哥道了别,想去找个药店给她妈妈买点药膏,她手上的伤口两天了也不见好,还不时往外渗血,大概朝南走了两条街,终于看到一个小小的中医馆,她走进去问道:“请问有没有止血的伤药?”
没成想却看见刚才的老爷子从里边走出来,手里正提着个小秤抓药,老爷子看到是她,点了点头算打过招呼,给她拿了一个小小的圆铁皮盒子,里边是墨绿色的膏状物,“一天两次,伤口不要碰水。”
赵小霜接过药膏,正要给钱,老爷子却开口道:“以后你再采到好药材,直接来我这儿,我这儿缺药材。这药膏就不用给钱了,当是回礼。”
赵小霜见状也不客气,大大方方地收下,和老爷子道了别。
今天卖东西一共得了46块3毛钱和两斤肉票,她买香料一共花了1块1毛钱,猪板油比较贵要8毛钱一斤,她买了六斤花了4块8毛钱,猪骨头和猪大肠只要3毛钱一斤,虽说比国营商店还是贵了一毛,但不需要肉票,还是很划算的,赵小霜一口气买了五斤筒骨和二十斤猪大肠。又从老四手里花3块钱买了十斤的粮票,十尺布票。
散装白酒9毛钱一斤,她花了1块钱买了一斤白酒和一个瓶子。又买了五斤小麦面粉,花了1块8毛钱,两只母鸡一共花了2块3毛钱,折腾完这一圈,她手里还剩下24块8毛钱。第一次卖东西能有这样的收获,赵小霜非常满意。
等她背着背篓回到林家庄,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了,赵小霜饥肠辘辘,但今天挣到的钱让她精神亢奋,老天爷给了她重来一世的机会,她不会再等着别人的施舍,她要依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自己的世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