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的心又沉了下去,他看向萧彻:“邻县扣着粮车,咱们不能硬来,不如派人去凉州城的粮商那里买粮?”
萧彻摇头,语气无奈:“我早就让人去了,可凉州的粮商都说‘粮价上涨,无粮可卖’,其实是王怀安打过招呼,不让他们卖给咱们。”
“那怎么办?总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干活吧?”瘦高个放下木车,脸上满是担忧,周围的流民也围了过来,眼神里带着不安,原本热闹的工地瞬间安静下来。
沈砚看着众人的模样,忽然想起前世在历史书上看到的“以物易物”。
他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大家别慌!咱们虽然没粮,但可以用东西换!凉州城外有不少农户,家里应该存着粮食,咱们可以用工具、布料跟他们换。”
“工匠们多出来的钢钎、流民们织的草席,甚至是工地上的废木料,只要农户需要,都能换粮。”
萧彻眼睛一亮:“这法子可行!我立刻派亲兵带着东西去城外换粮,再让沈敬言大人在城里协调,看看能不能从官仓调出一些存粮。”
众人听了,都松了口气。瘦高个率先举手:“我跟亲兵一起去!我认识城外的农户,能说上话!”妇人也点头:“我织了几张草席,也能换些杂粮!”
沈砚看着重新忙碌起来的众人,心里却没放松多少,王怀安扣粮车、断粮源,显然是想拖延防御工事的进度,接下来说不定还会有更棘手的阴谋。
他走到预警器旁,轻轻拨动铜铃,铃声在风中回荡,忽然注意到远处的土坡上有个黑影一闪而过,速度极快,只留下一道灰影。
“萧将军,你看!”沈砚立刻指向黑影消失的方向。萧彻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却什么都没看到,他眉头紧锁:“是王怀安的眼线?”
“应该是。”沈砚点头,语气凝重,“他们肯定在盯着咱们的动向,一旦发现咱们换粮成功,说不定会去骚扰农户,阻止他们卖粮。”
萧彻立刻对亲兵吩咐:“派两队骑兵,一队护送换粮的人,另一队去土坡附近巡逻,发现可疑人员立刻拿下!”
亲兵们应了声“是”,翻身上马,朝着城外疾驰而去,黑色的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很快消失在道路尽头。
黑风口外的枯树林里,左耳垂带着米粒大黑痣的灰衣汉子正蹲在树后,看着骑兵远去的方向,指节死死攥着一把短刀,刀身泛着冷光。
他身边还站着两个同样穿灰布短打的同伙,脸上满是不耐:“大哥,萧彻派了骑兵护送,咱们还怎么捣乱?”
“急什么?”汉子压低声音,从怀里摸出一张草纸和半截炭条,借着树影飞快写道:“萧彻用物换粮,派骑兵护送,需阻扰农户交易,可烧其粮囤边缘吓退,勿恋战。”
写完后,他吹了声哨,一只灰鸽从树冠间飞来,他将草纸塞进竹筒绑在鸽腿上,抬手放飞。
待鸽子消失在天际,汉子才将短刀别回腰间,眼神狠厉地看向城外农户聚居的方向:“骑兵再多,也护不住所有农户!咱们绕去西边的村子,放把火吓吓他们,只要农户不敢卖粮,萧彻照样没辙!”
两个同伙点头,三人猫着腰钻进树林深处,枯枝被踩断的“咔嚓”声,很快被风吹散在山谷里。
在凉州城外的张家庄,张老汉正蹲在院子里晒红薯干,黄褐色的薯干在石板上摆了满满一排。
听到院外传来马蹄声,他抬头望去,见瘦高个跟着几个穿军甲的亲兵走来,手里还抱着一把崭新的钢钎。
“张大爷,我们想用这钢钎跟您换些粮食,您看行不行?”瘦高个笑着开口,将钢钎递到老汉面前。
张老汉接过钢钎,手指摩挲着光滑的钎头,这钢钎比他家里那把旧的锋利多了,春耕时翻地正好用。
可他却把钢钎推了回去,转身跑进屋里,抱出一布袋杂粮和一坛红薯干。
“孩子,这粮你们拿回去,钢钎我不能要。”张老汉的脸上满是皱纹,灰布褂子的领口磨得发白,却笑得格外真诚。
“我儿子在萧将军手下当差,前几日还托人带信说,你们在黑风口修工事守凉州,这是在护咱们的家啊!哪能要你们的东西?这些红薯干你们也带上,饿了能垫垫肚子。”
瘦高个连忙推辞,可张老汉却执意要给。
这时,旁边的农户们也围了过来,李婶端着一筐土豆,王大叔扛着一袋玉米:“我们也出点粮!守凉州不是你们几个人的事,咱们都得搭把手!”
不大的院子里,粮食很快堆成了小山,在阳光下泛着暖黄的光。
晌午时分,换粮的队伍终于回来了。
瘦高个推着满满一车杂粮,脸上却带着几分后怕,额角的汗还没干:“沈公子,萧将军,咱们在西边村子换粮时,遇到了王怀安的人!”
“他们偷偷放火烧李婶家的粮囤,幸好护送的骑兵来得快,把火扑灭了,就是粮囤边角烧黑了一块,李婶吓得腿都软了。”
沈砚心里一沉,立刻道:“必须给农户们加派人手!萧将军,不如让巡逻的骑兵分驻在张家庄、李村这几个大村落,再从流民里挑些年轻力壮的,跟着一起守夜,既保护农户安全,也能盯着王怀安的人,防止他们再搞破坏。”
萧彻点头,当即对亲兵吩咐:“按沈公子说的办!另外,备些布料和疗伤的草药,给李婶送过去,算是咱们的补偿。不能让百姓因为帮咱们,反倒受了惊吓和损失。”
旁边的妇人听到这话,立刻放下怀里的孩子,走到沈砚面前:“沈公子,我去给李婶送东西吧!我跟她熟,能劝劝她,让她别害怕。”
沈砚点头应下,看着妇人快步离开的背影,心里对“全民护城”的信念又坚定了几分。
流民们围上前,看着车上的杂粮和农户们附赠的红薯干、土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个年轻流民拿起一块红薯干,咬了一口,甜香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他笑着对身边的人说:“有了这些粮,咱们肯定能把工事修完,挡住北燕人!”
接下来的日子,工地上的气氛更加紧张。
工匠们昼夜不停地赶工,沈砚也加入其中,帮忙绘制箭楼的结构图,手指被炭条染得发黑,劲装的袖口也磨破了边角。
萧彻则忙着调配兵力,一边安排士兵驻守村落,一边盯着黑风口的巡逻,玄色棉甲上沾了不少尘土,却依旧挺拔如松。
第三日傍晚,防御工事终于全部完成。通道两侧的陷阱盖上了枯草,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两座箭楼立在山崖边,木质的楼身刷了掺了桐油的泥浆,泛着淡淡的光泽,箭窗里架好了弓箭,士兵们手持长刀,目光警惕地盯着通道入口。
风动预警器立在通道中间,稻草人在风中轻轻晃动,铜铃偶尔发出清脆的声响。
沈砚和萧彻并肩站在箭楼上,看着完工的防御工事,心里满是欣慰。
沈砚穿着的青布劲装已沾满尘土,脸上也有几道灰痕,却难掩眼底的光芒,萧彻的玄色棉甲上沾了些草屑,红色刀穗在风中飘动,眼神锐利如鹰,紧紧盯着远处的地平线。
那里,夕阳正缓缓落下,将天空染成一片橘红,却也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沈砚,”萧彻忽然开口,声音带着几分郑重,“明日起,所有士兵进入戒备状态,你跟我回将军府,咱们再细化一下作战计划。”
沈砚点头,目光扫过下方的工地——流民们正收拾东西准备回城,瘦高个帮着工匠们搬运工具,妇人抱着孩子,正朝着他们挥手。
他忽然觉得,这几日的辛苦都值了,只要能守住这片土地,守住这些百姓,再大的困难,他都能克服。
两人走下箭楼,翻身上马。战马踏着暮色,朝着凉州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马蹄声在山谷间回荡,身后的黑风口渐渐被夜色笼罩,只有风动预警器上的铜铃,还在风中轻轻作响,像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奏响前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