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王大人,到府上了。”
……
“王爷……安定王殿下。”
下人迟疑了会,唤了好几声,才听见轿子里边安定王低沉的回应声。
安定王掀开轿帘,跨过王府门槛,后边下人连忙跟上。
下人瞧着安定王在新月下孤冷的背影,暗中纳闷方才莫不是王爷在轿子里睡着了,这可是从前未有过的事情。
许是近些日子大人身体操劳,累了身。
黎既忱在宫中用完晚膳才回府,一路上不知不觉回忆起一天发生的事情。
早晨她还忙于处理宗亲一事,这事并不复杂,却是棘手。
黎家有个五服亲和一个官员关系密切,那个官员恰好是慎亲王党派的,黎既忱在对付那个官员时,发现宗亲参与其中。
问题不在对错,在于今后面对其他宗亲时会牵扯到一系列麻烦事。
如果想要减少麻烦,她完全可以不理会那个姑辈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下午进宫后,她的烦心事不知何时起一扫而空,以至于她在回府的轿子中,竟然想着御花园中的各种花草。
她明明未刻意赏花,她不过是随从陛下。
思及陛下,一句“百花不及卿”萦绕在耳畔,如听一曲仙乐,余音袅袅。
以致她出神片刻,竟未听见下人呼唤。
警惕心居然变弱。
书桌上摆放着几封信件,今日未有宫中事传来,来的是一封家书。
在太/祖皇帝开国时,几名赴汤蹈火的功臣封官加爵,黎家先祖封地在江南一带,祖宅亦是在江南地区。
京都的安定王府是由于太上皇身体抱恙,特地召上一位安定王入京,建造宏伟宅邸。
黎既忱十七岁时母亲身染风寒辞世,承袭爵位。
她无姐妹兄弟,家中除却姑姨叔伯,再往上还有年过古稀之年的祖母,世人称黎老安定王。
八月祭祖,老王爷亲自入京。
联系太上皇病危、时日不多之事已传遍大雍大街小巷,祖母不可能不担忧大雍变天,操着年迈之躯赶来。
黎家往上一个比一个倔强古板,皇帝总道自己死板,黎既忱倒是觉得和母亲、祖母相比,自己的态度明显可亲得多。
·
老安定王黎休莅临时,黎既忱正在朝中。
等她回到府上,见年岁已高的祖母端坐在主位,眉目犀利,精神矍铄,背略微佝偻,被强硬的气势所遮掩。
完全不似寻常古来稀之人,这便是安定王一族的作风。
“孙女拜见祖母。”黎既忱衣着官服,朝堂上之人跪地行礼,上次见祖母,还是在两年前陛下登基之时。
黎休布满皱纹的脸静得像一滩死水,说话时几乎看不见面部动静,“瘦了很多,坐下聊。”
黎既忱抬起头时,一贯的冷清覆上,较之往常恭敬谨慎。
“既忱,”黎休静静念着孙女的名字,看向黎既忱,“你对黎霞倒是无情。”
“姑母和李侍郎勾搭,相信刚过半百的姑母不至于衰老到不清楚朝堂格局。”
黎休眉头皱起,本就犀利的双眼更像一只猛鹰,直勾勾盯着猎物,“你下手的速度过快,看起来有种气急败坏的意思,不是说你有错,是你的行为,和我们的家风不符,我了解情况,发现你本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可是你没有这么做。”
“祖母,孙女并非气急败坏,而是时间紧急,来不及像过去一样缜密办事。”
“胡言,慎亲王近来势力大减,夹着尾巴,你的风头更甚,你在忌惮些什么,还有谁有针对你的不轨之心?”
黎既忱感受到祖母的愤怒,依旧平淡说道:“孙女想到太上皇龙体,希望尽早为陛下扫清障碍。”
“我懂你为当今圣上的考量,可你的行为却令我失望,像极了初出茅庐的小子,你已经为官多年,承袭爵位十年,怎么还如此莽撞行事,何况涉及我黎家之人,更应该谨慎行事,小心处理。”
黎既忱理解祖母的批判,这便是她昨日早晨为之烦躁的地方。
事关黎家长辈,黎家子嗣单薄,因此家风注重长辈同辈之间的和睦,有关家族内部之事当需协商处理。
黎既忱本该致信给宗族们商讨,如何让黎家损失最低,且黎霞为何站在另一边,需要深究,诸多复杂的利益链条交织在一起。
“孙女是为陛下考虑,陛下根基不稳,若太上皇驾崩,朝廷必会混乱一段时日,趁现在快刀斩乱麻,才能最大护住陛下。”
黎休微微眯眼,鼻间哼出一气,“可你打击自家长辈,本就不对,事后还不主动同我们联系,若是先斩后奏,我也能接受。”
黎既忱垂眸,深知祖母的态度。
见到孙女的沉默,黎休明白,黎既忱这是任由她处置。
黎休失望道:“既忱,你知不知我为何生气,不是因为你和你姑母作对。”
“孙女不该鲁莽行事,败坏门风,违反家规,坏宗亲和睦。”
“不止如此,你并不知错,还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怎么,离开了老宅,对错都不肯认了吗?”
黎既忱表面上恭顺,可熟悉孙女的黎休知道,按照以往,黎既忱在听到她的质问后不该先是解释。
过多的解释说明自己并未觉得行事不妥。
这个孙女面上仪态恭敬有余,行为上对她的尊敬减弱。
“铲除异己,打压敌人,这种小人之举,非我黎家门风。既忱,你休要拿陛下当借口,老身远在江南,对京城朝堂局势,可了如指掌。”
威压如渊,黎既忱不再解释,她既已被祖母认定为错,便只能是错。
何况她本就觉得她的行为不合安定王一族作风,至于她为何改变,有意为之,还是鬼迷心窍,她不想深究。
“算了,我来京不是为了这档子事。”黎休察觉孙女有恢复成从前的迹象,心情勉强恢复,面上是滴水不漏。
“你的孝期去年便过,可以成婚,可有想好成婚的家世。”
黎家结亲首先看重家世,其次看个人,黎休清楚若非黎既忱处在孝期,太上皇病倒,无法成亲。原先看重的几户人家的夫郎都已成婚,现下恰好局势有变,成亲之事需重新考量。
黎既忱微顿,本该自然而出的依据“任凭祖母安排”没有说出口。
成亲一事她早就抛在脑后。
在这片刻迟疑之时,她又想到了身处宫中的一个人。
那个总是被催促着去后宫却满不情愿净扯其他的家伙。
“太上皇恐时日不多,”说这话时,黎既忱压低声音,“孙女不敢在这时候议亲,且慎亲王暗做手脚,孙女还需应对。”
这像极了皇帝在她面前大谈只在乎大雍社稷一般。
陛下莫不是真在装模作样敷衍她。
黎既忱把这个想法抛下,自己并未敷衍祖母,而是陈述事实,想来陛下是知晓太上皇每况愈下的身子,着急成长,促使羽翼丰满。
黎休额头皱纹扭成一块,没有刚进来时的镇定沉着,声音不知觉嘹亮,“照你这意思,该在国丧之后议亲才正确?若太上皇驾崩,举国服丧,谁敢操办喜事?”
话落,意识到自己出言不逊,黎休喃喃着自己并非有意诅咒太上皇,求陛下体谅。
黎既忱默了默,终究开口:“一切任凭祖母做主。”
黎休脸色并未缓和。
两年未见,她这个看着长大、引以为傲的孙女,朝着不归路走去了。
·
老安定王来京,需要觐见皇帝。
皇帝的模样和黎休想象中的大相径庭。
两年前初初登基,女皇陛下盛装之下,依然难遮稚嫩,黑眸中净是懵懂和稚气,需要靠着闭嘴僵脸维持皇帝的威严。
而如今,皇帝黑发扎起,龙冠金光熠熠,衣袍宽大而不累赘,笑吟吟中透露出自然和亲近,言行举止都未见怯色。
“陛下心系朝政,心血奉献给大雍,太上皇必是欣慰。”黎休赞叹着。
祁吟知回道:“老王爷谬赞,朕刚刚起步,还有许多东西要学习。”
“陛下谦逊,年纪轻轻没有傲气。”黎休对祁吟知越看越满意,谁说皇帝沉迷女色,私逃出宫,简直是对皇帝的冤枉。
一定是慎亲王为抹黑陛下大肆散布谣言。
“朕左右皆是能臣。”祁吟知看向坐在黎休后方,安静低头的黎既忱,黎既忱似心有所感,微微抬头,浅色的眼眸和她对上。
黎休顺着祁吟知的目光往后看去。
“尤其是安定王,有安定王辅佐,朕在朝政上更方便施展身手,黎爱卿为朕扫除了许多障碍,朕才能在就寝时睡得心安。”
听到对孙女的赞扬,黎休自豪骄傲,笑容露出,“能被陛下赏识,是既忱的荣幸。”
“是老王爷您教导有方。”
祁吟知把握住聊天秘诀,把传闻不苟言笑的老王爷哄得喜笑颜开,皱纹舒展。
黎既忱安安静静坐在后边,耳边环绕祁吟知和黎休的对话,心中感慨皇帝的八面玲珑。
她把祖母弄生气,幸好在皇帝这祖母心情好转。
祁吟知余光瞥见黎既忱,忽觉黎既忱像是被冷落的猫咪,只能缩在角落独自舔舐。
她便又在黎休面前夸了几句黎既忱,黎休欣喜于皇帝的夸赞,却只字不提黎既忱,只是谦逊回应。
祁吟知慢慢意识到,在黎休眼中,皇帝夸赞的不是黎既忱这个人,而是安定王这个身份所代表的人。
黎休和黎既忱关系僵硬,可祁吟知听说,黎休对黎既忱的喜爱远超自己几个亲生儿女,亲自教导黎既忱成长,以黎既忱的点滴成就为豪。
今日一见,所言有误。
难不成黎既忱在黎休眼前犯了错,可这和黎既忱的行为作风不符。
“陛下处理南方旱灾成效颇丰,臣在江南,常能听闻百姓称颂明君。”
“多亏既忱同朕在书房畅言,聆听既忱的真知灼见,结合历任君主的治理经验,天灾难挡,需要尽可能减少对百姓的影响。”
祁吟知专门强调“既忱”,希望黎休意识到这一切皆是黎既忱的功劳,并非“安定王”的功劳。
黎休乍一下从皇帝口中听到孙女的名字,下意识扫向身后的黎既忱,忽觉失态,忙回头应道:“能得到陛下的赏识,必是要为皇帝效劳,用尽一切为皇帝解忧。”
祁吟知便在黎休下意识转头的刹那,扬眉,视线和黎既忱不约而同相融。
悄然间对上,又默默分开。
黎既忱放在双膝上的手慢慢靠近,十指并拢交叉,松松落在大腿上。
既忱。
昨日赏花陛下都未提及这个名字。
是想在祖母面前表现对她的信任?
黎休隐隐意识到空气中的暗波涌动,皇帝和黎既忱的关系,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