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太一样的公子扶苏

扶苏脾气好,没有和淳于越多计较,派人去看淳于越是不是路上有什么事耽误了。

扶苏早上没怎么吃饱,便让御膳房送了一些糕点来。

“阿晏,一起吃点儿吧。”扶苏热情的招呼道。

李晏接受了扶苏的好意,对扶苏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这位长公子不但人长得温润俊美,待人接物也是温润仁和,从不在他面前摆帝国长公子的架子,和这样的人呆在一起,他不可能会感觉不舒服。

摸清了扶苏的脾气之后,李晏大着胆子和他开起了玩笑。

“公子,你说你为什么喜欢儒家那云里雾里的之乎者也呢,反正我是不相信儒家的仁能让六国对我大秦主动投降称臣。”

“也谈不上特别喜欢吧,你阿父不是荀子的高徒吗,在给我上课的时候偶尔也会提起师祖对他的教导,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和父王提了一嘴,父王便让入秦的淳于夫子给我讲讲儒家了。”扶苏回答。

“后来和谆于夫子学着学着,就有点儿喜欢了,法家讲究以严待民,儒家讲究以宽待民,大秦的子民被战争逼的太紧了,我觉得等大秦一统六国后,就不必管束秦民管的太严了,总这么紧张兮兮的容易紧出事儿的。”

听到扶苏的心里话,李晏暗暗叹了口气。

种花上下五千年,那么多的王朝都证明了,儒家,法家,二者缺一不可。

建国的时候,法家能帮一个王朝定天下,但王朝建立之后,就需要儒家的轻徭薄赋,为政以仁来抚境安民了。

扶苏人虽然不大,但能够浅显的认识到这一点,已经十分可贵了。

但这样先进的儒家思想,是秦以后经过汉代改造的新儒家思想,它认可法家的大一统,同时也反对了法家的酷烈虐民,认为君主应该体恤百姓,为政以仁以德。

秦朝的儒家思想,可是反对大一统,支持诸侯裂士封王的,这样的儒家,是大秦王朝安定的一颗毒瘤,毒瘤怎有存在的土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扶苏,和未来的扶苏,其实是格格不入的。

李晏若有所思的时候,淳于越终于姗姗来迟了。

“抱歉,长公子,是老夫的马车出了点儿问题,所以在路上耽搁了时间。”淳于越一脸歉疚道。

扶苏善良的表示了理解,没有怪罪淳于越。

马车出了问题耽误了时间,看似天衣无缝的答案,李晏却并不满意。

李斯给扶苏上课时,从来不会让扶苏等他,一般都会提前至少提前半个小时到。

而淳于越,却总是喜欢卡点来上课,有时候扶苏到了他还没到。

对于这一点,你还没办法挑什么毛病,人家喜欢卡点又怎么了,没真的迟到就行。

如果淳于越和扶苏是普通的师生关系,他喜不喜欢迟到没关系,师对生,天生具有一种压制性。

但淳于越和扶苏不是普通的师生关系啊,扶苏是祖龙的儿子,而淳于越是祖龙的下属,扶苏在身份上,天生便对淳于越具有压制性,而这份压制性是要大于师生关系的压制性。

换句话说,淳于越根本就没把扶苏当作上级来看,只把扶苏当成可以任由自己糊弄折腾的学普通学生,其不良之心昭然若揭。

但这些只是李晏的个人猜测,他不可能直接把猜测当成真相说给扶苏听。

李晏坐在扶苏的身边,跟着扶苏一起听淳于越讲课。

李晏不得不承认,虽然他不喜欢淳于越,但淳于越讲起课来真没的说,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很能吸引扶苏这种年龄段的小孩子的注意力。

与淳于越不同,李斯给扶苏讲起课来,课堂氛围很是严肃正式,李斯本人又是那种一本正纪的老教师形象,也难怪扶苏的心会往淳于越那里偏,更喜欢听淳于越的课了。

淳于越这些天在给扶苏讲夏,高,周的历史,今天刚好轮到了周。

浮于越的学识很是渊博.从他那里,李晏了解到了许多从前他不曾了解过的周史,也算是长了见识。

课讲到一半的时候,淳于越给扶苏捉出了一个问题。

“长公子,你来想一想,周朝的国祚为什么可以缔延近八百年而不绝呢,这其中,有什么秘诀吗?”

扶苏想了一下,想回答因为周朝为政以仁,但又觉得这个家不太对头。

为政以仁这个理念,是孔子孟子的思想观念,周朝建国时,孔子孟子还没出生呢,周武王和姜太公又怎么可能采用儒家的政治主张呢?

见扶苏迟迟没有回答出来,淳于越主动为扶苏解释了起来。

“长公子,是因为分封啊。”

李易听到“分封”这个词.眼底闪过了一抹幽光。

先讲夏商周史,由商引出周的立国国策,分封,绕了这么一大顿遭也不嫌麻烦,总算绕到淳于越这老东西想讲的正题上了,多巧妙的心思啊!

淳于越继续为状苏解释起来。

“昔年周武王定天下,分封八百诸侯,这些诸侯,便是拱卫周王室最好的利器,周幽王时,奸妃褒姒乱国,致使大周民不聊生,给了犬戎趁虚而入的机会,若是没有诸候出兵,帮周王室赶走犬戎的话,周早就亡在犬戎之手了,可以说是诸候,是周的国策分封,才给周续了近四百年的命哪。”

这么一番颠倒黑白的话,把李晏给气乐了。

他站起了身,开始反驳浮于越。

“夫子,您讲的好像和事实有些出入啊,犬戎入镐京,不是申后之父申侯不满幽王冷落外孙和女儿,蓄意把犬戎引入中原的吗,那倘若没有申侯勾结外族的话,前周也不会灭于犬戒之手了,照这么说的话,周的诸候才是前周的亡国之因,没有分封,也就没有诸侯,那申候又如何有机会勾结外族呢!”

淳于越望着一阵叭叭叭的李晏,藏在袖中的手不禁紧了又紧。

荀况这个儒家的叛徒给儒家的对家法家教出了李斯,韩非,现在李斯的儿子又试图歪曲长公子的认识,坏他儒家的大计,真是碍眼的臭小子啊!

“幽王为君不仁,又如何能强求申候为臣忠义呢,幽王迷恋奸妃褒姒,宠信奸妃之子伯服,冷落原配申后,疏远太子宜臼,这是宠妻灭妾,废长立幼,属于乱家之根,乱国之源,那申侯拨乱反正,惩治昏君奸妃,又有何不可呢!”

“夫子,我不喜欢申候, 幽王是周的君主,君主立谁为王后,立谁为太子,难道不是身为君主的权力吗,申侯身为臣子,有什么权力显疑君主的决定,他这是为臣不忠,他这是造反!”扶苏有些不开心的道。

李晏听了扶苏的话,心念一动。

废长立幼,宠妾灭妻之件事,周幽王做的确实不地道,世人大多认为这件于是周幽王的污点,但这是站在为臣为民的角度来看的,身为臣子,当然不希望君主对他们如此不公了。

而扶苏说立后立太子是君主的权力,周幽王没有错,这明显是站在君主的角度考虑的。

这也就是说,现在的扶苏,思想还挺正常,祖龙偏爱他,把他当作大秦未来的储君来培养,扶苏自己也没把自己当成纯粹的臣子。

扶苏自刎时,说的是“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这就把自己完全看成祖龙的臣子了,他没有把自己未成大秦的储君。

“退一步说,就算幽王对不起申侯,那申侯引外族入侵中原做的就对吗,燕赵边境匈奴之凶残,相信您也是有所耳闻的,申侯在勾结犬戎时,难道就没有想过,外族入侵中原,中原百姓会遭遇何等灭顶之灾吗!”扶苏继续反驳道。

“还有,您别总说红颜祸国了,前周亡了的主因,在于幽王,不在于褒姒,是幽王昏庸残暴,为政不仁,致使民不聊生,国不像国,前周才亡了的,只怪罪褒姒一人,未免有失公道。”

淳于越见话题越跑越偏,都跑到周幽王为什么亡国身上了,顿感不妙。

他**的瞪了李晏一眼,想刀了李晏的心都有了。

他是想讲分封,讲分封的,这话题都偏到老太太胯轴上去了,都是这臭小子乱插话,真是一颗老鼠屁么了一整锅粥。

为了不引起扶苏的反感,淳于截又给扶苏讲了个历史小故事,转移走了扶苏的注意力,又费了好半天劲才把话题再次绕到分封上。

“公子是大秦的长公子,所以公子有没有想过,倘若大秦将来一统天下的话,该如何保证大秦长治久安呢?”

自然是以法定国,以法定民,辅之以仁安国,以仁定民,既不能让大素百姓像战时那样绷的太紧,又不能让百姓放松过头,没了规矩。”扶苏回答。

李晏听了,在心里给扶苏竖起了一根大拇指。

种花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治国时皆是外儒内法,这位公子扶苏有两下子啊。

淳于越一听到法家,脑瓜子嗡嗡的,虽然心里气的要死,但明面上却一点儿没有表现出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夜渡佛

春盼莺来

逢春

贵妃娘娘千千岁

直播土味情话和部长们贴贴!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穿成秦始皇的儿婿
连载中谪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