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 6 章

“众位贤卿良臣有什么异议吗?”

凉淡的声音传遍整个大殿,原本有些骚动的百官,瞬间沉寂了下来。

镇安王率兵镇守北疆,陛下身为天子,自然有权派遣监军督查将帅,尤其是近期还发生了鹦哥口出祸言事件。

这件事极为敏感,又发生在宫中内廷,没有人敢拿到明面上说,可百官都心知肚明,陛下定会针对此事有所行动。

如今陛下只是派遣监军,并没有殃及其他官员,已然是十分难得,众臣只要还没有老糊涂,就知道不该在此时提出什么异议。

理想情况应该是这样,可这次的事件,从兵部侍郎弹劾镇安王,到江存度偶遇鹦哥,并非是巧合,而是一系列的人为算计。

如今因为江存度的两句话,所有阴谋诡计都要化为泡影。

背后之人又该作何选择?

朝中,属于淮国公一派的官员,目光不自觉看向了淮国公。

江存度的目光也有意无意看向百官首位的淮国公。

淮国公身形不动如山,此刻的他好似只是一个局外之人。

然而在众人看不到的角度,淮国公眼底闪过了诸多情绪。

此次行动,淮国公除了针对手握兵权的镇安王,还想顺便拿下兵部,可从结果来看,镇安王依然手握兵权,至于兵部,不但没能拿下,反而让兵部尚书倒向了新君。

淮国公虽心有不甘,可也明白,眼下并不是出头的好时机。

淮国公闭上眼睛,深深呼出一口气,压下所有情绪后,他最终选择了默认当前的结果。

淮国公一派的官员没有收到指示,自然也是按兵不动。

没有人提出异议,兵部尚书之子任监军之事,就此尘埃落定。

这场博弈,虽不见敌人,可兵部尚书就像斗胜的公鸡,迈着昂扬的阔步回到了百官队列。

兵部尚书从没有像今日这般觉得自己明智,因为他的机智选择,此次危机事件,他不但没有获罪,还因祸得福。

兵部尚书家中三个儿子都已成年,长子已经有了差事,轮到次子,兵部尚书正愁没有好差事可以安排,陛下就给了机会。

有陛下亲自任命,家中次子去边疆走这一圈,妥妥的就是镀金,将来回京定能青云直上。

兵部尚书可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然而有人欢喜,就有人忧。

是夜,国公府,书房的门窗紧闭,书房内却灯火通明。

淮国公坐在书案前,跳动的烛火映照着他晦暗不明的神色。

鸿胪寺卿坐于下首,神色有些忐忑不安。

早年间,鸿胪寺卿曾是跟在淮国公身边的亲信,后来淮国公一路高升,鸿胪寺卿也跟着水涨船高,坐到了如今的位置上。

可以说鸿胪寺卿是最知道淮国公底细的人。

之前鸿胪寺卿信誓旦旦,在淮国公面前保证计划不会出问题,可结果还是出了问题。

谁都没料到陛下会如此轻易揭过此事,他们一通忙活,不但一点好处没捞到,还替别人做了嫁衣裳。

“国公爷……”鸿胪寺卿觉得煎熬,忍不住出声道,“接下来要怎么办?如果让镇安王在北疆站稳跟脚,对咱们来说就棘手了。”

“接下来先不要轻举妄动。”淮国公开口说道,“先等北疆那边的回复。”

“陛下这两日和以往有些不同,是不是察觉……”鸿胪寺卿的话没有说完,淮国公的目光骤然看过来,让他止住了话头。

淮国公做事向来滴水不漏,不给任何人留下把柄,哪怕是心腹,说话的时候,也很少直白地挑明。

鸿胪寺卿自知失言,便不敢再言语。

而淮国公摩搓着手上的扳指,许久他开口道:“陛下的事情要多上心。”

“是。”鸿胪寺卿下意识应承道。

“最近跟在陛下身边的那个内侍是什么人?”淮国公看似不经意地询问。

“是个新人。”鸿胪寺卿答道,顿了一下,他又出言解释了一句,“之前的几个内侍都是咱们的人,可那几人不知因何缘由触怒了陛下,全部被处置了。”

提到这个,鸿胪寺卿就忍不住皱眉,如果能在陛下身边安排人,那他们做事就会便利许多,可他们派去的人,去一个死一个,最后倒是让一个新人留下了。

“新人可不贴心啊。”淮国公开口,似是有些不满。

“国公爷说得是,不过这人曾是崔公公的手下。”鸿胪寺卿连忙补充道,“人虽然没什么经验,但胜在好控制、听话。”

听到这里,淮国公缓了神色,开始打起了感情牌:“咱们从跟随先皇到今日,有诸多不易,如今先皇故去,咱们这些老臣,想要在新君面前得些体面,就是要多费些心思。”

“是,还是国公爷通透。”鸿胪寺卿应声道。

……

北疆边城内,经过几日快马加鞭,兵部侍郎因弹劾镇安王而写的认罪书,终于递到了当事人手中。

镇安王谢行珏拿到这封认罪书,第一反应是不解。

先皇驾崩,新君继位,上面权力更迭,下面也面临着权力洗牌,而镇安王谢行珏在这个过程中拿到了兵权。

受命于先皇,也是为了避新君锋芒,谢行珏于匆忙之中赶来了北疆。

他知道,他走后,朝中定然会有眼红的人,借机弹劾他,他也做好了防范,只是他没料到,他的反击还没出,对手的认罪书先到了……

兵部侍郎既然弹劾他,必然是对他有敌意的。

而能让兵部侍郎写下认罪书,并且通过官方驿站急递过来的,估计只有当今陛下。

令谢行珏不解的是,陛下此举到底是什么意思?

早年,谢行珏的父亲老镇安王曾和先皇一起打天下,并且几次舍身救下先皇的性命,也因此获封异姓王。

老镇安王去世后,先皇感念其恩,破格让谢行珏原等袭爵,继承了镇安王的封号。

能获得如此殊荣,也是因为老镇安王行事为人十分低调,颇受先皇信任,可新君与先皇不同。

谢行珏可以肯定,新君并不信任他,所以眼前这封认罪书,就越发让人琢磨不透。

想不明白其中的关键,谢行珏干脆找来军师陆寻山一起参谋。

看到认罪书,军师陆寻山也很诧异,在排除了几种可能后,他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陛下此举或许是想敲打王爷。”

谢行珏凝眉沉思,虽然他还有些疑虑,但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释了……

“只是如此一来,粮草的问题就难办了。”陆寻山有些忧虑。

有先皇的遗诏在,谢行珏镇守北疆就是正当的,可现在当政的是新君,调集粮草需要新君首肯才行。

如今,新君明显对镇安王有意见,恐怕会在粮草之事上多加为难。

“粮草还能撑一段时间。”谢行珏说着,不自觉望向了北方,“我更担心的是达朗那边。”

达朗部落以游牧为生,部落中的人多善骑射,并且骁勇好战,可自从上次两军交锋,达朗部落落败后,便没了动静。

谢行珏觉得达朗部落有些反常。

“王爷用兵如神,达朗那边估计是有所忌惮,所以才选择按兵不动。”陆寻山说道。

谢行珏不置可否,只微蹙着眉。

陆寻山观察着谢行珏的神色,突然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听说王爷收留了一个女子?”

听到陆寻山的问题,谢行珏严肃的神色突然变得不自然起来,他稍停顿了一下,最终还是点头承认了。

“王爷,如今北疆形势混乱,收留身份不明之人恐有不妥。”陆寻山劝谏道。

“本王自有分寸。”这件事谢行珏明显有自己的主意,并未采纳军师的建议。

……

京城皇宫,御书房内。

江存度例行公事,批阅今日的奏折。

与之前相比,这几日的奏折内容丰富了一些。

之前,江存度提出把早朝时间改到巳时,随后就患上了头疾,但恰逢宫中出现鹦哥之祸,所以百官虽然心中存疑,但也不敢断定陛下是在装病。

如今眼看鹦哥之事已经翻篇,陛下的头疾却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每天雷打不动地迟到一刻钟,这怎么看都像是有意为之。

先皇励精图治,朝中也多能臣,即便新君残暴名声在外,也总有清流官员不惧生死,上折子劝谏帝王。

江存度翻开一本折子,发现又是劝他按时早朝的。

三两眼扫完,江存度熟练地批红道:「嗯,朕会努力。」

批完放到一边,江存度又拿起一本,这次是梁太傅的……

翻开折子,笔锋刚劲的一行字便映入眼中:「朝会不是儿戏,陛下不可轻慢待之……」

江存度没有丝毫意外,让江存度没想到的是,梁太傅居然在奏折末尾附上了一个养生方……

江存度有些哭笑不得,这几日早朝,他没少和梁太傅斗智斗勇,梁太傅大概没见过如此滚刀肉的帝王,连珍藏多年的养生方都祭出来了……

江存度看了一会儿,下笔批红道:「朕会养好身体,太傅也多加保重。」

面对梁太傅,江存度的态度一贯都是:你说得都对,寡人也在努力,但寡人有疾,寡人也有理。

把梁太傅的奏折放到一边,江存度放下笔,他觉得百官差不多适应了,他的头疾或许可以更进一步了……

江存度正思考着进度问题,外殿的食乐突然进来通传,太医院的院使李佑德求见。

江存度疑惑,他没宣太医,这李院使怎么突然过来了?

江存度的视线转到眼前劝他按时早朝的奏折上……

难道是前朝的官员买通了李院使,想要揭穿他头疾之事?

这几日,李佑德过得很不好,宫里都在传陛下被鹦哥气病了,当初陛下让他诊脉的时候,也说自己有病……

陛下或许会装病,可那鹦哥之事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九五之尊的帝王撞见这种事情,就算没有急火攻心,也不可能毫无波澜,乃至心平气和吧?

可那日,他李佑德就把出了这种脉象……

李佑德可以为了活命说假话,可医术是他的毕生信仰,他无法接受自己的信仰被动摇。

所以在挣扎了几日之后,李佑德主动来给陛下请平安脉了。

今天就算是死,他李佑德也要弄明白,陛下到底是不是在装病,又或者是他学艺不精,把脉出了错!

食乐从内殿出来,传达陛下召见的口谕,李佑德提着药箱,视死如归地迈步进了御书房。

“镇安兴…嘉正衰……镇安兴…嘉正衰……”

清脆的鸟语从旁传来,李佑德脚下一滑,手中的药箱都差点被他扔出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 6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镜中色

春夜渡佛

贵妃娘娘千千岁

春盼莺来

逢春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穿为亡国暴君只想咸鱼
连载中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