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二十二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朱棣驾崩的消息还未传遍天下,一场大雪就覆盖了整个应天府。我站在乾清宫的廊下,看着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心中五味杂陈。
"殿下。"杨士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太子爷请您去春和殿议事。"
我转身,看见老臣披着厚厚的狐裘,眉梢还挂着霜雪。他的伤已经痊愈,但右肩依然有些僵硬。
春和殿内,朱高炽正在批阅奏折。他的脸色比往日更加苍白,案几上的药碗还冒着热气。见我进来,他放下朱笔,示意我坐下。
"瞻基,"他轻声说,"你皇爷爷临终前,可曾交代过什么?"
我摇摇头:"皇爷爷只说,要孙儿好好辅佐父王。"
朱高炽叹了口气,从案几上拿起一份奏折:"你看看这个。"
我展开奏折,瞳孔猛地收缩——这是锦衣卫的密报,上面详细记载了靖难遗孤的活动。他们潜伏在各地,伺机而动。
"父王,"我放下奏折,"这些人......"
"都是建文旧臣的后人。"朱高炽咳嗽了几声,"你皇爷爷在位时,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如今......"
话未说完,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太子爷,不好了!东厂的人在城南发现了一处密会,抓到了几个靖难遗孤!"
朱高炽猛地站起身,又因眩晕扶住案几:"带上来!"
不多时,几个衣衫褴褛的人被押进殿中。为首的是一名少女,约莫十四五岁,眉目如画,却带着几分倔强。
"跪下!"东厂番子厉声喝道。
少女却挺直脊背,冷冷地看着朱高炽:"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请太子殿下记住,这天下,终究是建文皇帝的天下!"
我心头一震。这少女的眉眼,竟与史书中记载的孙皇后有几分相似。
"放肆!"东厂番子举起鞭子。
"住手!"我下意识地喊道。
所有人都愣住了。朱高炽转头看向我,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父王,"我上前一步,"这些人虽是靖难遗孤,但罪不至死。不如......"
"不如怎样?"朱高炽问道。
我深吸一口气:"不如将他们安置在宫中,以观后效。"
朱高炽沉吟片刻,点点头:"就依你所言。"
少女被带下去时,回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神中,有惊讶,有疑惑,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夜深人静时,我独自来到关押少女的偏殿。她坐在窗前,望着满天星斗,听到脚步声也没有回头。
"你叫什么名字?"我轻声问道。
"孙氏。"她的声音清冷如霜,"家父曾是建文朝的礼部侍郎。"
我心头一震。果然是孙皇后。
"你可知,为何我要救你?"我走到她身边。
她转过头,月光下的容颜清丽绝伦:"为何?"
"因为我相信,"我望着她的眼睛,"这天下,不该再有杀戮。"
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随即又黯淡下去:"可这天下,早已不是建文皇帝的天下。"
"但可以是百姓的天下。"我轻声说,"一个没有战乱,没有饥荒的天下。"
她怔怔地看着我,许久,才轻声问道:"你究竟是谁?"
"我是朱瞻基,"我微微一笑,"一个想要改变这天下的人。"
窗外,雪花依旧纷纷扬扬地落下。我知道,这个冬天,将是我人生的转折点。靖难遗孤的出现,孙皇后的相遇,都将改变大明的未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