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一年初秋(七月),太极殿内纪宏煊在禀报启蒙学堂的人数,“三天前启蒙学堂报名已经截止,各郡守昨日加急信件,各郡县洲的报名人数已经统计,每郡平均人数为七十人左右,女童人数为三十人左右,夷洲岛岛民较少,三十七人,女童十人。”
有了上次科举的前瞻,报名的人数,纪奕之有个大致猜测,人数在意料之中,他沉吟片刻道:“各郡可备好接送偏远地方学子的马车?”
“回陛下,均已备好。”
“嗯。”
“纪宏煊。”
“臣在。”
“朕封你为朝都启蒙学堂的院首,学堂大小事务由你全权负责,身在朝都,理应是天下之表率,明日交一份学堂统筹的折子上来。”
“诺!”天下之表率!纪宏煊心胸澎拜,双眼明亮。
“奉常大人。”
“臣在。”
“奉常府素有举荐人才之举,故而,这八郡一洲的学堂当属你奉常府监管,学堂每年年试考核由你们奉常府出题,每年奉常府派人去八郡一洲,可向童太尉借兵守护。”
“童太尉,届时备齐人马。”
“诺。”“诺。”
“这学堂朕去过,牌匾做的不错,就是大门两边缺一幅对子,”纪奕之笑道,“奉常大人以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如何?”
陛下竟有如此胸怀和学识?!朝堂震惊,奉常大人连忙道:“陛下英明!”
纪奕之见文武官员惊讶之色,暗道一声遭了,“这幅对子不是我所出,是一位隐士学者所言。”
朝堂之上的官员半信半疑,但,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郁太傅觉得不然,经过这么久的相处,陛下嬉皮笑脸之下真才学识不必多说,继任以来每一条新政,波折是有,却一步一步实现,陛下不简单。
梁丞相亦是觉得陛下谦虚,许是以往有先皇上在,隐藏了自己。
永年一年清秋(八月),启蒙学堂揭幕,大门两旁就有这么一副对子,看见之人无不停住,来回观看。
谢致忠牵着儿子谢旭洋停住在门口,谢旭洋懵懂,只知安安静静在旁等待,半响后,谢致忠拍拍他的小脑袋,笑道:“走吧,进学堂。”
踏入学堂的门槛,谢致忠眼里突然含泪,他咽了咽喉,稍稍仰头,憋了回去,牵着谢旭洋往练武场走,新生报道,所有家长及学生都到练武场报道。
各郡的院首先由郡守兼任,后期根据郡守安排兼任或是找人担任皆可。
练武场的场地是一个足球场大小,场地的一边还有观位区,观位区设置两层,练武场朝东的方向有一个旗杆,是秦国的战旗。
来上学的学子、家长都到了,应陛下要求,郡守要在第一天讲些勉励学子的话。
报道时间未到,空旷的练武场,已经聚集了所有上学的学子以及带学子们来的家人,家人们或弯腰、或抱起、或蹲下,嘴里絮絮叨叨,闽中郡的郡守郁太守,年轻时好似见过这样的场景,是送别出征前的战士,他有些恍惚,好似从这些孩童的身影看见了十几年后的他们。
“诸位!”郁太守的突然扬声让在场的人都静了下来,“今日是启蒙学堂报道日,下月初一号正式开学,在开学前,本太守有几句话要讲,劳烦诸位听完,而后去公布栏看各自的班级。”
“诺!”不知哪个孩童的声音响起,那个孩童的家长有些窘迫,赶忙捂住他的嘴,这可是太守讲话!可已经来不及了,好在其他的孩童纷纷效仿,解了这个大人的尴尬,郁太守轻笑,还只是小小孩童啊。
“诸位学子,听本太守说完,不必作答。”
“诺。”这回是齐声。
郁太守:“.....”
诸位学子的家长:“.....”
“读书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光耀门楣,为了改换门庭,为了成为人上人,为了让今后的生活更好,还有为了读书而读书,那么诸位学子们可曾想过除了行军打仗是保卫家国,读书也是保卫家国?”
读书也是保卫家国?这里是启蒙学堂,求学的孩童不过六岁、七岁,他们听得懂吗?别说学子们听不大懂,在场的许多家长也一头雾水,读书为自己、为家族,还能保卫国?
郁太守郑重道:“几年前三国战乱,其他两国联合欲将吞并我国,但我国将帅率领秦兵将敌军挡在边疆了,还瓦解了两国联合,这中间最关键的是什么?”
说到这,郁太守停顿,他扫过每一个孩童稚嫩的小脸,都在思索,不错,又扫了一遍家长们,眉头紧锁。
郁太守继续道:“其中关键就是书信,两国联合围攻,一前一后想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不过前后包围,必要互相通信,若想破局,截获通信或是一法,中间之难不必多说,一名将士截获了书信,在这场战役中功不可没,我秦国险胜、突围。”
“书信便是文字,文字是读书的基本,这读书是不是为国?!”
“再说秦国战后,山河在,但国破败不堪,那时是何等的穷,走在街上哪个不是面黄肌瘦,那时上至陛下,下至普通农户,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吃饱饭,有人或许会问,陛下也没的吃?那当然不会,我大胆直言,再穷也不能穷到陛下,他是天下君主,没了他,军心大乱,其他两国会毫不犹豫再次举兵进攻。”
“诸位可想过陛下也是读书人呐,朝堂之上,除了武官,还有文官。诸位想想先皇上在位时的五年!五年,不过五年,秦国便有了生机,虽过的辛苦,可这五年,大家都能吃饱饭了,就算不饱,也能吃到半饱吧?”
“让秦国的百姓们吃饱饭,是你们百姓们的愿望,也是读书人的第一志愿。”
“陛下为何不惜砸下千金办这免费的启蒙学堂,他是为国也是民,为国,他培养诸位,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朝堂之上看见诸位,为国效力,保一方平安。为民,他希望有了读书的智慧,可以为今后的自己提供更好的生活,使得秦国繁荣昌盛!”
原来读书,不单单是为了家族。小小孩童不懂其更深层的含义,但都听懂了读书也是为国为民,为国为民这小小的种子就在今日种下,可能有一天就变成了撑天大树。
......
练武场的人群渐渐散去,桃花村的齐阿叔牵着小女谢清莲的小手站立在中间,六岁的谢清莲见人群散去,爹爹还不走,疑惑道:“爹,不走吗?”
齐阿叔的眼神复杂,收回望向太守目光,对上小女的明眸欲言又止,他此时的心情万分纠结,这读书为国为民,应该也能招婿吧?太守也说了,读书也是为了家族......
启蒙学堂的报道事物繁多,谢致义被纪宏煊借来办公,午膳时,纪宏煊请他用膳,笑道:“我听鸿胪寺卿讲今日鸿胪寺无大事,便擅自做主向鸿胪寺卿借你一日。”
谢致义连忙起身行礼道:“二公子严重,启蒙学堂重之又重,承蒙二公子看得起,致义必全力以赴。”
“快坐快坐,不必拘谨,”纪宏煊挥手示意,“这家的菜还算可以,学堂附近总算有一家像样的酒楼,你快尝尝。”
谢致义颔首,等纪宏煊动筷后,才开始夹面前的菜。谢致义吃的拘谨,纪宏煊也不多说,以他的身份谢致义拘谨很正常。
科举一甲二甲五人已经轮值实习半年,陛下有意让他搭起启蒙学堂的班子,奉常大人虽是监管,但学堂的全部事宜皆有他掌管。
纪宏煊知道,以他宸王次子的身份,能管理启蒙学堂已是顶天,本来他还有些沮丧,可,陛下也说了,在朝都的启蒙学堂必是天下之表率!这如何不让他干劲十足。
谢致义便是他看中的人选之一,科举的影响秦国上下皆知,若学堂有中举之人助镇,那这表率......
纪宏煊想的很美,但科举一甲二甲每个人的身份都不一般,皆不是他所能左右的。
科举一甲状元郁博文,当朝太傅之孙,其父一郡之首,其妹将来是国母。榜眼梁孟荀,梁丞相之子。探花赵衍,车骑将军之子。只有科举二甲传胪施以玉、谢致义可动一动。”
谁知,经过调察,郁博文、施以玉、谢致义同是闽中郡人,三人同乡,施以玉与郁博文少时就交好,还是连襟,纪宏煊头疼,朝都学堂没有中举之人助阵,这表率就失了一点。
这时他又想起,谢致义在奉常府轮值时,对他好似格外‘亲近’,才有了今天这番试探。
若他来且不拒,纪宏煊便将他纳入考虑,实在不行,就退一步,听闻上次还有个账房中举,只是是个三甲之名,不够震慑。
另一边朝都内一家酒楼,雅间内,施以玉道:“博文,致义去了启蒙学堂。”
郁博文喝着茶,“前些日子二公子问过寺卿了。”
施以玉皱眉,投资一半,人跑了?
施以玉道:“若说在奉常府谢致义看不清二公子的形势便罢了,怎么轮值了这么久,还是选择二公子。”画外音是,应该选择博文才是。
郁博文放下茶杯,笑着看着他,“宁**头,不做凤尾。”
施以玉开始没懂,莫名其妙一句,蹙眉想了想,怒意顿生,“你说我是鸡头!”
“比喻比喻,”郁博文笑着倒茶致歉。
施以玉斜眼一看,没好气的喝了茶,“他在二公子面前也不一定能**头。”
“做不到,也会让陛下看到。”
“这,”施以玉一时无法辩驳。
“陛下与二公子从小一起长大,如今还让二公子掌管启蒙学堂,说明他不介意二公子有权,那他身边的人,或许也是一个机遇。”
施以玉忧心道:“君心难测。”
郁博文笑笑,“官大官小只看你敢不敢做,好处让你得了,风险自然也要担着,敢做就要敢担。你家做那么大的生意,难道没有风险。”
施以玉挑眉,官场能跟商场比?那可太刺激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